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在连队当指导员时 ,曾经遇到过一些“特殊”战士。如黑龙江籍战士王兵 ,入伍前有劣迹。为逼父母给钱 ,他竟将匕首扎入掌心 ,让滴出的鲜血一滴一滴落在地上。入伍后 ,他经常私出营门 ,三天两头动拳头 ,人称“刺头兵”。为了“镇住”连队干部 ,他挽起衣袖 ,用烟头将胳膊烫得滋滋冒烟 ,还威胁说 :“在家时父母地都打过 ,今后谁要跟我过不去 ,就别怪我的拳头不给面子”。一天深夜 ,他脱岗跑到山上弹吉它 ,查哨的我在哨位等他回来 ,问他上哪去了 ,他撒谎说 :“肚子‘闹革命’ ,跑到营房外的昼夜餐馆吃面条去了。”我了解情况后 ,再追问他 ,他嘲…  相似文献   

2.
表情     
小个儿大队长他叫吴永生,武警福建总队漳州市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他个子很矮,自称 1.63米。可别看他个儿矮,经他手下培训的预提班长们却都惧他,因为在考核时, 所有军训科目成绩只有超过他或者持平才算过关。他说:“我34岁了,他们才 20来岁儿,光达标还不够,我们培养的可是一班之长,军事素质不高人一等能带出好兵嘛?!”今年他终于为父母和自己了却了一件心事儿,娶了个城里姑娘。媳妇儿比他个头高,问他有时会不会很尴尬,他笑说:“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儿,我的希望可寄托在我媳妇儿身上啦!” (刘海山王业洲/摄影)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基干民兵,今年26岁,家住山东省青州市朱良镇彭家村,说起这件事让大家见笑。我家原先共7口人,是村里典型的超生户,父母共生了我们姐弟5个。父亲很固执,秉持着古旧的传宗接代原则,不顾国家政策,非要母亲生个男孩不可,于是我就有了4个姐姐。由于人口众多,为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全家花销的事,父母没少吵架。  相似文献   

4.
我生雪村     
1969年4月23日晚上,我儿雪村哭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当时不叫雪村,他叫铁蛋儿。铁蛋儿这个名字是我和他爸韩静霆查了多少天的字典才定下来的。那时候我们和许多正值青春躁动的年轻人一样,“文化革命’干累了,就搞对象玩,就生孩子。我俩没事就翻字典,然后拿根筷子闭上眼睛瞎触,碰着什么字就叫什么名,一开始就触了个“铁”字,干脆,生男孩小名就叫铁蛋儿!  相似文献   

5.
秘密     
安徽省潜山县黄泥镇文昌村基干民兵郑小洁,兄弟姐妹7个,前些年尽管父母不分早晚地忙碌,但全家仍只能勉强填饱肚皮。小郑的父亲不满50岁,心力交瘁卧床不起。临终前,他不住地念叨:“要是只生一个娃,两个娃,我也不会  相似文献   

6.
绿色幽默     
起誓美军值班时不允许玩牌,但天黑后,三个老兵(一个天主教徒、一个新教徒和一个犹太人)偷偷地玩了起来。结果丢了弹药,被告到司令部。天主教徒说:“我向圣母玛丽亚起誓,我没玩牌!”新教徒也向马丁·路德起誓,说他也没玩。最后轮到犹太人了。他一时想不起该向谁起誓,便灵机一动,说。“将军,我一个人能玩牌吗?”和军医打赌每个健康的小伙子都要服兵役,可是约翰从来没入过伍。一位军官问他:“你,身强力壮的,怎么不为国家履行义务呢?”“我自己也正在纳闷呢!”约翰回答说,“每一次征兵体格检查,我都向军医说我没病,还掏出大把钞票和他打赌,但是…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老爸曾是一名标准的军人。我们姐妹3个嫁的都是军人,生的都是男孩。3个小家伙可乐坏了二老,老爸更是仿佛回到了军人时代。我家光是买的种种“武器”玩具就装满了一大壁橱。童装小军服更是这3个小家伙的最爱,穿得最多的就是它们了,再挎上小步枪,俨然是3个小军人。每当有人问他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时,小家伙们都是异口同声地说:“当兵!”  相似文献   

8.
指导员邢晋说:“李政委爱兵,也管兵,但他的管是建立在关心与信任基础上的。”士官李雪涛说:“李政委为人处事公平合理,没有偏心眼儿。”战士李显旺说:“政委像妈妈,最理解我们的心,知道我们需要啥。”这个李政委是沈阳军区某团政委李殿文。他把“像战士父母,当战士兄长,做战士朋友,是战士老师”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他有他的爱兵格言。  相似文献   

9.
1997年,大学毕业的“小瘦”总是为自己的瘦小感到苦恼。一天晚上,“小瘦”突然对父母说要去当兵,要做个“武都头”。父母一愣:这么瘦小的身材,能吃得了部队的苦吗?带着许多担心,勉强答应他到部队锻炼锻炼。新兵下连时,“小瘦”认为凭自己的学历和所学的专业,分配个好岗位应该不成问题。可机关来“挑兵”时,竟没有一个看中他的。“小瘦”犯愁了。连里看他个儿瘦小,把他分到炊事班看管大棚。于是,曾经让人羡慕不已的地方大学生,便失去了当“武都头”的机会,整天和一些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笑话     
何必如此 小琴心血来潮,站在镜子前仔细端详,发现自己的脸竟是那样难看,不禁放声大哭。 坐在一旁观察已久的小赖说:“如果你偶尔照一次镜子,就那么伤心,那我们天天看着你,又怎么办。” 不嫁人 两个稚童在一起嘻耍。男孩问女孩:“长大以后,你和我结婚吗?” “不。”  相似文献   

11.
羊倌转行记     
新兵刚下连,这个汉语水平不高,有着五年放羊“经验”的蒙古族战士韩全宝,被组织选派干了沈阳军区某部第六任羊倌这个行当。上任之初,看到别人都去参加训练学习,自己却整天与羊为伍,不免产生了“齐天大圣”当上“弼马温”的感觉。找领导汇报思想说:“我可以放养,但千万别让我的父母知道。”担心被人瞧不起。他从小生活在蒙语区,生活习惯与语言运用差异较大,普通话要慢慢说上几遍他才能听懂,与战友们沟通困难,思想压力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三个兵,外出,先后去了照相馆、邮局和商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的镜头紧紧跟着他们。那一期节目的名字是“今天我外出”。一个兵说,他几乎一年没有外出过了。这次外出,是为了照几张艺术照,寄回家找对象,父母早就催了。一个兵逛商店的时候老是看表,担心超假。“名额太少了,出来一次不容易,千万不要犯错误。”另外一个兵大胆些:“如果我来制定政策,一定再放宽些名额。”问及外出的好处,他们深吸一口气,“外面对于我们紧张的生活,是个很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笑话     
困难的处罚 一个士兵从中尉身边走过,没有敬礼。中尉把士兵叫了回来,严厉地说:“您没有向我敬礼,为此您要受到处罚,罚您做100遍。” 这个当儿,将军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他看见士兵老在敬礼,问道。 “这个不懂礼貌的家伙不向我敬礼,因此我罚他敬100次礼。” “一点儿也不错,”将军笑着夸奖说,“不过,先生,您不要忘记,您也得回他100次礼。”  相似文献   

14.
新婚仪式上,他对她说:“如果我只有十元钱,我会拿它来当做车费,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去看你……”她对他的表白是:“嫁给军人,我一生无悔!有个军官丈夫,我一生无憾!”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营口县大石桥拖拉机配件厂民兵刘述武,人称其为男“醋坛”。他有个美貌的妻子,别人无不羡慕,哪想到竟使他疑神疑鬼,就连旁人对他的“娇妻”看上一眼,他不是把妻子骂个狗血喷头,就跟人吵个鸡飞狗跳。光阴流逝。婚后的第二年,妻子生了可爱的小女孩。孩子从懂事起.耳朵里灌满的都是父母的口角,脏言秽语。妻子为了减少家庭  相似文献   

16.
家,是温馨、幸福、安全的象征。在生物界,不乏垒屋造家的能手:燕子衔泥筑窝,喜鹊叼木建屋,织布鸟编织吊巢,小蜜蜂精制排穴……这些“建筑师”的杰作早已为人们欣赏,而波涛下“鱼儿建筑师”们的建家本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月15日,我送女儿去加拿大留学,来到加拿大阿尔伯达省首府埃德蒙顿市附近的一个小城——阿尔伯特。这大概是一个几万人口的小城吧。 到达后的第3天,房东对我说,附近“必胜客”匹萨店的老板想请我吃饭。 “他请我吃饭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他。”我感到很奇怪。 房东说,她的女儿杰恩在“必胜客”打工,杰恩说到家里来了两位中国北京的客人:父亲送女儿来留学,父亲是中国军队院校的一位教官。 房东说:“这里是个小地方。可能是因为好奇吧,老板很想见见您,你就去见见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连,提起周彬,大家都会说:“那真是个老实人”,形容人不爱说话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可形容他就得用“五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因为老实,他当上了我们连里炊事班的给养员,果然,他买回的菜既便宜又好。有一天,战友张涛把我拉到一边,神秘的说:“知道不?周彬找对象了,那姑娘就是卖菜的。”“不能吧?别乱说。”“真的,我亲眼看见那姑娘帮他送菜,两个人还有说有笑的。前天那姑娘还到营区来过呢!”看着张涛一副神秘的样子,我也不得不相信了几分。后来,我也瞧见了那个姑娘,有一天,她来找周彬,手里还拿着顶帽子,周彬见到她,脸一下红到了脖子…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温柔体贴仁爱理达的医生,从医56年,他始终坚持着属于他的职业习惯:他见病人的第一个表情是微笑;他是一名出色的外科专家,他认为医生站在手术台前,比去争奖、去凑论文、去弄基金更有价值,因而也便没有“教授”“博导”之类的头衔。他是一名彻底理解为医之道的医生,他说:“医生的职业没有尽头,除非身体顶不住了,才能停下来,否则总要做下去。”现在,他停下来了。他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他淡定地交代遗嘱:死后做遗体解剖,为后人积累经验。他说:“我这辈子做医生,只想做个好医生。”  相似文献   

20.
1972年,我以22岁的“高龄”入伍。此前四年的知青生活,练就了吃苦的能耐和强健的体魄。我所在部队以训练严酷而著称全军,凭着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勤奋精神,很快便把全训部队的队列、军体、刺杀、擒拿格斗、战术、侦察甚至野外生存等科目熟习并且训练精道,“精力过剩”的我喜欢涂抹两笔,训练不用“开小灶”的空余时间多了个在板报上画画的机会。结果给上级主管文化的首长扯去安排搞创作。问:“搞什么画?”我立正回答:“中国画”——我以为他给我机会学。“那好,画两笔给我看。”我当时猛说“不行”的话肯定被他认为那是谦虚之词。当我战战兢兢地摸着他铺就准备让我大显身手的纸嗫嚅着说“怎么这么薄”时,我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