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地战术导弹作战系统生存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地地战术导弹作战系统生存能力的具体构成要素 ,并根据今后国际局势中可能出现的战争环境 ,建立了地地战术导弹作战系统的拦截模型、隐蔽模型、示假模型、机动模型、预警模型、突防模型、电子战模型和战术导弹生存能力 (生存概率 )的宏观定量决策模型 ,通过模型分析 ,论证了影响地地战术导弹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 ,最后 ,就地地战术导弹生存对策系统的宏观构想 ,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多星联合对地观测能力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星对地观测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规划的多星联合对地观测动态能力评估方法,并设计实现了相应的多星联合对地观测能力评估系统。该系统能够评估卫星系统针对具体任务的整体应用能力,支持卫星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规划论证。介绍了该评估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功能,讨论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调度预处理、STK接口、调度引擎、能力评估等关键模块的实现技术,总结了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2021,42(3)
地空协同无人系统作为新质跨域智能作战力量已成为世界强国开展军事技术竞争的前沿方向。本文首先总结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发展目标,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制定的专项规划,从形成智能作战体系、改变战场攻防平衡及全面提高作战效能三个方面阐述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对未来战争的重大意义;其次,针对其面临的环境复杂、资源受限和平台异构等约束条件,从分布式态势认知、适应性智能导航及异构系统协同控制等方面总结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为应对智能化战争挑战,从技术瓶颈、平台建设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该研究可为地空协同无人系统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空协同无人系统作为新质跨域智能作战力量已成为世界强国开展军事技术竞争的前沿方向。本文首先总结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发展目标,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制定的专项规划,从形成智能作战体系、改变战场攻防平衡及全面提高作战效能三个方面阐述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对未来战争的重大意义;其次,针对其面临的环境复杂、资源受限和平台异构等约束条件,从分布式态势认知、适应性智能导航及异构系统协同控制等方面总结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为应对智能化战争挑战,从技术瓶颈、平台建设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该研究可为地空协同无人系统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高频声卡的音频定向传播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了信号产生与测试分析两部分。系统由计算机内置声卡、功放、换能器以及传声器、调理器、A/D等部件组成。利用该系统可方便地修改模型及其他实验相关参数,并且实时地产生希望特性的调制超声波。很好地满足了音频定向实验的实际需求,同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后勤装备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站在系统的高度,全局地规划后勤装备的发展取向,使后勤装备的发展符合系统整体性、系统动态性、系统开放性和系统环境适应性原理。  相似文献   

7.
指挥控制系统中的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广泛地发展起来,数据量剧增,为了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则,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决策人员,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现代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使指挥控制系统中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为了更好地分析、处理这些信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指挥员,数据挖掘技术就自然而然地应用到指挥控制系统中.对数据挖掘的概念、过程及应用前景以及指挥挖掘系统中涉及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CMOS的双目视觉定位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基于CMOS视觉芯片的双目视觉相对定位信息提取系统。重点描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系统的组成:成像采集设备、控制器、存储器、专用DSP和外部接口电路,以及各部分的芯片选择和相应的接口设计,并提供了设计方案实例。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集成度高、接口灵活、定位精度高等特点,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各种设备,尤其是嵌入式系统上,因此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很多领域。  相似文献   

9.
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SEA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A方法是一种可用于C3I系统效能分析的方法,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全面、灵活地进行系统效能分析.比较规范地建立了该方法的概念、分析步骤以及效能指标的一般表达式.在建立的SEA系统效能模型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系统、环境、使命等因素影响系统效能的途径及其分析方法,最后指出了SEA方法中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炮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离散、非线性卡尔曼滤波的运算分析,论证了该系统的实时性。最后,提出了系统的一个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1.
UCAV编队对地攻击是未来战争制信息权和制空权的关键所在,结合无人作战飞机(UCAV)与有人驾驶飞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UCAV编队对地攻击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对地攻击流程.根据UCAV编队对地攻击的战术决策类型和决策方式,构造了UCAV编队对地攻击智能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并且提出了决策系统应该解决的关键技术,详细分析了所建立的UCAV编队对地攻击决策系统的决策方式和决策流程,并且对该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七二二所自主研制的矿井透地通信系统顺利取得设备防爆证,并在近日组织进行的煤矿实地无线透地通信试验中,实现了地面和井下400米双向无线透地通信,设备稳定、效果良好。该试验通信深度为国内自主开发的同类全本安型透地通信系统之最,标志着该矿井透地通信系统达国内领先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突发矿难时有发生。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的原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以CAN总线为基础的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包括系统总体方案、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并结合实际工程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监控系统可以方便地集成多种传感器和联动设备,在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实时性方面达到了较高要求,并且可以很方便地在此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分布式的智能火灾探测与控制,能满足大部分的监控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的KD-PP系统是一种基于编译技术的顺序PROLOG推理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为逻辑型程序语言PROLOG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持,因而能高效地执行PROLOG程序。本文从数据表示、存储系统、机器状态和指令系统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顺序PROLOG机KD-PP的系统结构和硬件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间,国外媒体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批关于士兵系统的文章。编者认为,这种“不约而同”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出世界各国陆军的士兵系统经过艰苦探索,已经普遍确定了构架,或早或晚地进入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本刊上一期已经登载了后来居上的德国陆军“未来步兵”(IdZ)系统的有关文章,本期再以专题形式介绍美、英、法、意、丹麦、荷兰、比利时、以色列等国陆军士兵系统的最新进展情况。当然, 首先从士兵系统的始作俑者——美国谈起。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数据录取系统为每一个被试系统从底层开发一套录取系统,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具有如下缺点:一、对每个被试对象都从底层开始开发,效率较低;二、当录取信息需求发生变化时无法根据需要增加、调整系统资源,系统不具备开放性和通用性.为了使数据录取系统在武器装备试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采用数据库技术完成对复杂作战系统语义管理和智能分析,使录取设备具有通用性和扩展性,本文通过对通用数据录取系统体系结构及组成的介绍,详细地阐述了总线数据、应用软件、数据库库表等设计的方法,实践结果表明,它们可以较好地提高数据录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对炮兵C^3I系统进行建模,可很好地处理系统中极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物流、能流、信息流构成的多重反馈。  相似文献   

18.
坦克模拟车驾驶实时控制系统是坦克(分队)作战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科研实践,基于Visual C 语言,着重从系统设计原理、系统实现、系统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完成代码编写与硬件接口的联接.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对驾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且能够逼真地实现对坦克模拟车的驾驶模拟,系统中所创建的类经过重用,也可以在其他坦克模拟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中使用,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专家系统的无人战斗机智能决策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无人战斗机智能决策系统中,引入专家系统,通过对无人战斗机对地攻击战术进行分析与总结,建立了对地攻击战术知识库,设计和构造了无人战斗机对地攻击智能决策系统的原型,通过无人战斗机对地自动攻击的大量仿真研究表明,所设计与构造的智能决策系统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无人系统技术》2022,(2):F0003-F0003
《无人系统技术》期刊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筹)、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联合协办的学术期刊。现诚挚地向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术带头人以及致力于无人系统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约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