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兵文摘     
日本为何不把战犯当战犯日前,靖国神社妄称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不是战争罪犯。明明是侵略他国,却死不认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要从日本民族特性中寻找答案。日本人的价值观不强调恶与善、好与坏,所强调的只有等级,特别强调忠于国家。靖国神社之所以为战犯张目,无视被侵略国家人民  相似文献   

2.
流传西方的"黄祸论",对近代日本的人种意识及对外方针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日俄战争前后,"黄祸论"的指涉对象并非清末中国而是日本。日本一方面对"黄祸论"采取否定和协调的态度,极力避免与西方"白种"列强发生集体敌对,另一方面又不断以"同种"口号为幌子,意图谋求在中国及亚洲的利益最大化。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日本人种意识的机会主义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3.
1945年1月,日本在输掉了所谓"决定帝国命运"的"阿"号。"捷-1"号作战后,已经无法再和占绝对优势的美军拼杀了。为了保存第4航空军在菲律宾所剩的为数不多的飞行员,日本人决定用他们惯用的伎俩,派潜艇乘夜暗潜行穿过美军的封锁线,到吕宋岛接应他们撤离。但是,这次计划和山本五十六的下场一样,日本人认为绝对可靠的密码再次葬送了他们。  相似文献   

4.
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是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场特殊斗争。一批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居民和战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和日本共产党人的积极领导下,脱离日本军队,成立反战组织,毅然加入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列,对日本法西斯反戈一击,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个奇迹。他们的抗战义举是整个抗日战争意义深远却又鲜为人知的一个侧面,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战义举源自中共英明政策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政策,没有中共领导人的宽广胸怀,就不会出现那样大规模的日人反战运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单之蔷先生提出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没有杀过一个日本人的说法提出质疑,通过对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的三次重大战役的史料分析,论证了其歼灭入侵"真倭"(日本人)的历史真相,并提出戚继光为平息浙江、福建倭患立下了不朽功勋,称其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6.
1944年初,充当日本傀儡的印度国民军司令苏巴斯·钱德拉·鲍斯派遣30人到日本学习飞行。半年多后,美军开始对日本实施“地毯式轰炸”。在日本的印度飞行员组成“印度大队”,参加了冲绳对美空战,日本人把这些印度人称作“东京男孩”。  相似文献   

7.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了相关战俘政策,包括:为战俘营命名、为战俘营选址、设置战俘营规模和管理规定、规定战俘待遇以及战俘营管理月报制度等。甲午战争中日本制定的战俘政策是其后历次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所制定的战俘政策的原点和基础。日本战俘政策是配合日本长期对外战争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为日本在国际上获得了"文明国"的声誉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先王"观念与"法先王"思想基本为同一范畴。"先王"观念与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紧密相连,还与中国古人对"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延续性"的深刻认识有关。《尚书》中尚未出现"法先王"一词,但是"先王"观念非常浓厚,是中国"法先王"思想的文献源头。"先王"观念也是历史观念的重要体现,它与"殷鉴"思想、"忧患"意识一起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的整体,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热爱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造就了独特的日本文化;简要介绍了日本人与自然的亲和感的形成原因,以及这种亲和感在文学、艺术、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7日是个宁静的星期日,日本人对地处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大规模偷袭。在冲天的炮火浓烟中,美国海军遭到重创,太平洋舰队在这个噩梦般的清晨几乎全军覆没。珍珠港事件使日本人狂喜,美国人震惊。在世界各国的舆论和历史评价中,珍珠港事件一直被看作是军事史上无数偷袭事件中最为成  相似文献   

11.
住宅装饰与社会文化互为作用。社会文化的进步,使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这种更新的结果促进了装饰的发展。现代住宅装饰中,由于文化、科技的进步,装饰材料和装饰手段发展迅速。住宅装饰大部分属于美化性装饰,这种美化性装饰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完善更新产生新的变化。目前住宅装饰之所以"热",且不断升温,是与人们居住观念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分不开的。总而言之,居住装饰效果的好坏直接体现生活的质量。一个较为成功的住宅装饰首先是达到完善住宅功能的目的。如大空间住宅装饰就为住宅装饰提供了用武之地,居住者可利用这种空间的可变性,采用现代装饰手法,达到静有静处、动有动点、餐有餐处、浴有浴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日本决定建造大型“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这是继日本近年建造“大隅”级大型运输舰之后,日本再次建造的“准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建成后,日本航母梦想离实现已不太遥远,日本也向军事大国跃进了一大步。航母情结,挥之不去由于深远的历史原因,日本人的航母情结始终挥之不去。日本是世界上研究和发展航母较早的国家之一。1922年12月,日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标准型航空母舰“凤翔”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的日本人 日本人把对美海军情报收集的相当力量放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和墨西哥湾。日本人认为他们在美洲的情报网,需要其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间谍人员的支持。只要朝加利福尼亚地图上看一眼,就会明白他们何以把重点放在这里的理由了。美国的主要海军基地都建立在美国的太平洋沿岸,  相似文献   

14.
<正>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动力机制下持续运行的。社会需求牵引力、政策制度推动力和文化观念支撑力共同构成了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的社会动力体系,该体系在"双重力量"和"两对矛盾"的共同作用下,在思想上激发了技术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意识,在行动上推动了经济层面的自发性创新行为和政治、文化、军事等层面的自主性创新行为,并通过这种社会动力机制实现良性运转,并为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对华侵略战争长达半个世纪。8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50年反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也是鸦片战争后百余年抗击外国侵略的胜利。在纪念这一历史性胜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除了不忘国耻和敦促日本人反省外,更重要的是要反省我们自己,从过去不清醒的认识中清醒过来,永远不忘历史教训。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中国长期以老大自居。日本人的侵略才使国人认识到,腐朽、落后的大国会受到先进、强盛的小国欺负。甲午战争的时候,大清帝国的版图约115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现代舰船》2011,(11):59
我国的未来常规动力航母编队,至少需要一艘四五万吨级的快速综合补给舰,标准应该是2艘补给舰。在综合补给舰的基础上,整合二战护航航母与日本改装型航母的设计理念和战术运用思想,创造出"护航补给舰"这个慨念。这种在未来航母编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护肮补给舰只很像日本二战时期的肮母"赤城"号、"加贺"号那样,顶置飞行甲板,但是此处将日本的木质飞行甲板升级到高强度铝合金甲板,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纳粹党人和日本人关系十分密切。1935年,日本人想雇用一个西方间谍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活动,为日本搜集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情报。由于日本人和亚洲人在美国活动目标太显眼,容易被美国人识破,因此,日本就想不惜重金从别的国家雇用间谍,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友好朋友——德国。日本人把这一想法秘密告诉德国纳粹党的主要头目戈培尔后,立即得到他的赞成。不  相似文献   

18.
崔金柱 《军事历史》2021,(2):108-113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将强化国家财力、提升军事实力定为基本国策.但当时的日本并无雄厚资本积累,很难同时实现健全财政与扩充军备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1881年政变后,在执掌日本财政的20年间,松方正义一方面推行货币紧缩政策,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扩军备战.日本学界在不同时期对松方财政的认知迥异.二战前日本对松方财政的书写以歌颂其在"富国"上的伟大功绩为主,而二战后则激烈批判松方财政军事化对近代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负面推动.不过到了冷战末期,日本史学界又偏于否定松方财政军事化说,并进而出现否认"大陆政策"存在的倾向.这种认知的变化,是日本国内社会氛围与学术研究取径变迁等多重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消防监督制度主要依靠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对社会单位"保姆式"监督,监督环节缺乏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消防部门无力实现对所负责区域内社会单位"全覆盖"、"无盲区"消防监督管理。而邻国"日本消防设备士制度"主要依托社会第三方力量实现,其制度体系完整、模块划分细致、实际工作中可行度高。介绍了"日本消防设备士制度",并与我国推行的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进行比较,对于完善我国消防监督制度,推动我国注册消防工程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其他各国一样,日本潜艇也有自己的名字,而且这些潜艇与前面介绍过的水面主力作战舰艇一样,都是以自然现象来命名的。了解日本海军史的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潜艇无一例外地以“潮”字来命名。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也只此一种型号“潮”级。其中的原委不难想象。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四周都被海洋所围绕,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日本人特殊的思维习惯。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日本人对海洋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当你站在海边悬崖上,目睹波涛汹涌的海浪拍击海岸,此刻人的心境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