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勺白糖     
“山海关”!透过车窗玻璃,绿牌大字映入眼帘,儿子眼尖,急急地喊道。我左手一拨转向灯,右手转拨方向盘,金色的“赛欧”像一只轻盈的燕子,驶离京沈高速公路。不等车停稳,儿子冲下去,抓起“旅游帐篷”,一阵风似地卷向了海滩,他早已急不可待。午后的老龙头海滩,阳光灿烂,沙黄水蓝。五六十米开外,一只只快艇满载着一船的快乐,在海面上犁出一道道优美的白色弧线,留下一  相似文献   

2.
黄建华 《国防》2002,(5):19-19
我是1968年入伍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在第四批女飞行员中,我的孩子是最小的,我当时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不飞完四种气象,不要孩子。所以30岁的时候,我才有了儿子曹宏成。 儿子五岁以前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这5年里,我只回家过一次。有一次,我抱着4岁的儿子问:“妈妈在哪儿?”他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墙上我的照片说,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牺牲了,小儿子是个聋哑人,近年又患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我今年已71岁,有一性四间一舍的房屋和家具等财产。为小儿子在我死后的生活有人照料,我打算把全部财产留给我侄儿继承,然后由侄儿负贵照料儿子的生活。不知这样做是否合法,请给以解答。  相似文献   

4.
犹太人有这样一句谚语: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读到这句谚语,又一次触到我那根敏感的神经。现在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经常会感到比较忙。自由支配时间则更少些。算起来,我从参军离家已近二十年了,虽然有时逢年过节也回去看看,家里有大事也能请假,但与在老家的同学相比,与其他岗位的同龄人相比,与父母聚少离多。我经常回忆小时候在父母身边的样子,高兴顺心时在父母面前手舞足蹈,悲伤陇愁时在父母怀里诉苦撒娇,而这些美好记忆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相似文献   

5.
远行     
谭桂亮 《政工学刊》2002,(10):64-64
想念的妈妈 ,今天身在军营的儿子又提笔给您写信 ,想告诉您一个不算好的消息 :今年儿子不能回家过春节了。算起来这是儿子第四次给您写这样的信了。每写一封信 ,儿子都感到很对不住您。您生病卧床的时候 ,儿子正在光缆施工第一线 ,没能到病床前尽孝子之心 ;农忙的季节里 ,儿子又在火热的训练场上 ,不能帮您一点忙。转眼春节将至 ,本应和家人团圆 ,毕竟从当兵到现在儿子一次也没回过家。但儿子在部队是班长 ,是党员 ,今年又被评为优秀士兵。组织上决定让我回家过春节 ,我想这样的机会还是让给战友吧 ,他们是新同志 ,比我想家。这丝毫不能说明…  相似文献   

6.
认错     
父亲生日,家中亲朋满座。几位客人打麻将,约定一元钱“一倒”。中途,有位客人上厕所,父亲便直接点卯叫我顶缺。 “不准去打!”同我正看电视的儿子,将我一把拉住。 父命难违。我不顾儿子阻拦,还是上场打了一盘。恰巧这盘我便“和”了。输家硬塞来一元钱,我顺手递给了儿子。 “不要你的!”13岁的儿子横眉怒眼大吼了一声,将钱揉成一团,用力向我打来。 儿子平常极少顶嘴。现竟当众怒斥于我。尴尬之余,我真惶惶不知所  相似文献   

7.
"跟我去种树。"父亲对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儿子说,儿子一言不发地接受了父亲的决定,放弃去团场效益最好的棉花联合加工厂工作的机会,跟父亲去到远离人群的林业点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18年!父亲叫马宗辉,儿子叫马晓华,都是八师一五〇团的职工。  相似文献   

8.
不学习,人就要掉队,思想就要僵化,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就是一句空话1920年的一个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柴屋里,有一人正在伏案疾书。母亲为儿子端来了粽子和红糖水,好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问道:"红糖够不够,要不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回答道:"够甜,够甜了。"当母亲进屋收拾碗筷时,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原来,儿子精力过于专注,把墨汁当成了红糖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吴胜勇,在九师一七团医院工作,1968年出生的我,对兵团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有深刻认识。我的儿子吴小东现在是大连民族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8月25日要返校,儿子想让我开车送他到乌鲁木齐,可是我拿到驾照时间不长,跑长途有些为难,最后,我答应送他到一七团去乌鲁木齐的必经之路——铁厂沟,到那里再转车。为此,他还不太乐意,其实,他并没有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幸福。我的父亲吴炳忠是1959年参军的,1964年复员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建  相似文献   

10.
生日     
明天是你的生日,儿子。 当我提起笔写下这些的时候,突然骄傲得不得了,我终于完成一个女人最神圣的任务。儿子就像我的一幅作品,为了这作品,我就像海岩上用唾液筑巢的母燕,当儿子因调皮不肯好好地在肚子里待够时辰,我就吐出自己的血和精髓去安慰他,让他感受到母亲的爱。当儿子快临盆时,我每天来来回回地在河边路旁散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宝宝乖,宝宝好,妈妈最疼是宝宝”,一副当母亲样儿。  相似文献   

11.
爷爷,您的孙女今天要远行。瞧,爸爸和妈妈已经为我准备好了行装;瞧,我已穿上了妈妈送给我的中航工业夏装。尽管我想穿着漂亮的连衣裙飞向远方,可我知道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也像您的儿子、儿媳,我的爸爸和妈妈一样,也成为航空人。于是我穿着中航工业夏装向您告别,尽管我没有能够像您一样,能够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成为中航工业西航的一员,献身航空动力事业。可我要去的地方也很神圣,是让战机拥有千里眼的中航工业雷电院。瞧,您笑了吧,我就知道,您一定会说"只要是航空人,干啥都行"。  相似文献   

12.
在我家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只精巧的舰艇模型,那是转业离队时战友们赠送的。当我每天小心翼翼地为它擦拭时.耳边仿佛又响起大海的涛声……如今,它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然而,已上中学的儿子却屡次表示“抗议”,说是占据了家中放置音响的最佳位置,想把它从客厅里“请”出去。对儿子的每次发难,我都以父亲的威严来平息风波。  相似文献   

13.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我家住四川忠县乌扬镇将军村2社,儿子文治平于1997年12月参军入伍到西藏部队。当时我儿子在奉节县青龙乡务工,国家发布征兵命令后,因来不及赶回出生地乌扬镇报名应征,就地在青龙乡入了伍。儿子入伍后,我去奉节县青龙乡要他们落实优待金,他们说:“你儿子的常住户口不在我们奉节,我们不负责任,只能  相似文献   

14.
倪玉 《政工学刊》2004,(2):64-64
别看儿子还不到9周岁,可他却是我最难得的一位好老师。儿子5岁时,幼儿园的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爸爸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我儿子的态度十分坚决,他很认真地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打人的爸爸。爸爸打我们,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只要我们不犯错误爸爸是不会打我们的。要用打不  相似文献   

15.
军帽的约定     
堂哥是二伯父家的儿子,年长我一岁,因为两家住得比较近,所以我和堂哥成为了一对最好的朋友。记得有一次,堂哥腿上长了个瘤子,医生说需要动手术。一听要"挨刀子",堂哥现场就哇哇大哭起来。最后无奈之下,二伯父给堂哥买了顶军帽,这才哄住堂哥做了手术。做完手术后,堂哥戴着军帽回家。当我见到他的那一刻,瞬间就被那顶军帽吸引了,一直跟在屁股后面吵着嚷着要戴一戴。儿时的执拗,也让  相似文献   

16.
李凡俊 《中国民兵》2008,(10):11-11
一天,10岁的儿子突然问我:“爸爸,你小时有什么理想?…‘开拖拉机”,我脱口而出。儿子昕了后笑弯了腰,讥笑道,这也算理想?是的,现在看来那个想法确是太土了,但在30年前却是我心中一个神圣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寄情     
今年3月,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当他平静地告诉我这一喜讯时,我禁不住放下了一直在他面前表现出的威严,狠狠地拥抱了高我几乎一个头的儿子。  相似文献   

18.
简单的幸福     
张铁国 《国防》2004,(7):54-54
当兵在外,难得回家一趟。前不久回家休假,终于又见到了阔别三年的父母。我家在湘南农村。得知我要回家,父亲几天前特地从县城买回一张席梦思床。他笑着感叹:哎呀,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没睡过席梦思呢。不过给我儿子睡,也一样!言语中透着自豪、满足和幸福。父亲的感叹让我一阵心酸。这些年,为了把我们兄弟抚养成人,供我们上学,父亲不知受了多少苦累。为了让父亲体验一下睡席梦思床的感觉,晚上,我特地要求与父亲一起睡。母亲却不依,说我坐车劳累,父亲鼾声太大会吵醒我。或许是太久没与儿子亲近了,父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母亲嗔怪着父亲,却也只好…  相似文献   

19.
感悟幸福     
一个周末,9岁的儿子参加课外辅导回来,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喊道:"爸爸,问你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我=几?"看着儿子带着几分神秘的笑脸,我和爱妻都没有答对。只见儿子拿出老师的模样,在白纸上一笔一画写下一行字:爸爸+妈妈+我=幸福!  相似文献   

20.
我儿子今年十三岁,前不久和几个同学在一免费公园游玩时,被公园内一块松动的石条砸了手.导致右手两个手指被截。当我找到公因协商赔偿事宜时,他们却说,公园是免费为游人开放的,不存在经营行为.孩子受伤与公园无关。请问,公园是否该对我儿子的受伤负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