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诸多层次与内容中,军事教育是较早兴起的一个部分。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装备、军制等方面的近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成就与局限对军事近代化的其他方面均有着推动与制约作用。一、军事装备更新与军校教育武器装备对军队的教育训练有直接的影响,而军事教育则能保证装备功效的发挥,并促进装备的改进。两者在军队建设中具有辩证统一性。1、西洋军械一晚清军校的启动因素军事教育灼演变总是与武器装备的更新联系在一起,在武器发展的不同阶段,军事教育有着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冷兵器、热兵器到近…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是晚清军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改革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间经过洋务运动、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直到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才趋于解决.  相似文献   

3.
晚清反侵略战争所以屡遭失败 ,根本原因是由于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因素在内的综合国力落后于侵略国家。但战争指导者如果能总揽全局 ,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运用灵活的战法 ,则弱军可以战胜强军 ,弱国可以战胜强国 ,而清军战略决策失误 ,故败多胜少  相似文献   

4.
清末,随着武器装备和训练的近代化,清军军服也由旧式戎衣向西式制服转变。经过自强军、新建陆军军服的发展,1903年北洋常备军军服初步具备了近代西式军服的雏形,标志着中国军服由冷兵器时代向近代火器时代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清廷于1905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西式陆军军服制度。1905年新军服制的制定,是清末军事近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和近代军事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之一,对近代中国军事、社会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军事教育史是军事学、历史学及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正如沈渭滨教授指出的,“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研究,不仅关乎军事领域的变革,而且直接与上层建筑的变革,中西文化交汇乃至社会价值体系等诸多方面相连,是一项有深度、有意义的工作”,但我国史学界对于晚清军事教育史的研究并不够;此书之前,20世纪90年代,虽有南京大学史全生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但晚清军事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篇幅及内容略显单薄,因此,苏州市职业大学王建华教授的专著《半世雄图: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则有了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正如书中指出,“中国的军事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中国晚清的军事进步,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厘清晚清政治、军事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经历的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本文从战争准备、情报收集、战略谋划、指挥关系、战略战术、装备及后勤保障等七个方面对清军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战败暴露出来的晚清三十年军事改革的不彻底性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以“废除科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变革和以“编练新军”为主题的军事变革,是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将晚清教育改革和军事改革分别作为学术论题进行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可观的学术成果。然而,将晚清教育改革与军事改革当作互为环境、相互推挽的互动系统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见。本文以晚清教育领域和军事领域两大变革的演进为线索,以现有的史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晚清教育变革与军事变革之间的关系,力图揭示两者之间带有规律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的巨大冲击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强烈刺激,是晚清时期军事教育转型的直接动因.它是在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的进程中开始的,引进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军事教育的军事教育体制,显示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同时,它是在封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展开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历史局限,并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倚重军校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倚重军校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孙志清军校教育是干部系统学习现代战争的根本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是在战争中训练,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而且那个学习是最过硬的。但是现在,即使有战争,不经过学校学习也不行。”邓小平同志把新时期的院校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晚清台湾军事变革与大陆军事变革息息相关。笔者认为 :“御外侮”的台湾防务观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动因 ;“师夷技求自强”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主线 ;台湾社会的综合开发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基础。晚清台湾军事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并在日后的抗日保台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近代军事变革主体文化自觉意识窒息,主体精神上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西学态度上根深蒂固的"华夷"思想,以及指导思想上"中体西用"的错误观念,导致晚清军事变革出现了致命的"文化短板",与改革及转型的目标渐行渐远。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不可能在30多年的时间内完成近代军事转型的基本任务,这也是晚清海军建设乃至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装备的近代化不仅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一个缩影。诸多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深层原因,在装备的近代化过程中均有所反映。梳理晚清装备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晚清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装备引进、生产盲目,地域差异明显;消极的战略指导影响装备发展;武器装备驳杂;装备水平与人员素质相脱节;武器过分依赖进口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始终未能正视自身的落后,文化上“道本器末”的干扰,不断弱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军事教育制度严重滞后,军事工业发展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3.
知识军事时代的军事后勤教育,必须以江主席“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是时代的要求,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军,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全军。”及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依据,深刻领会军事后勤教育思想、体制、素质、观念、过程、着眼点、教育研究等创新、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唐吉兵  张志良 《国防》2005,(11):14-16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清政权覆灭的70多年间,清朝政府在军事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购进和仿制了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完成了从冷热兵器并用到热兵器的过渡,将传统的清军过渡到了近代军队,军事装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袁世凯编练的新军已基本具备了近代军队的特征。但是,在这期间,中国进行的大多数战争却都以失败告终,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和无比的耻辱。我们今天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变革,与清军面临的使命有着诸多共同点。在现阶段,我们研究清军的近代化建设,思考清朝军队近代化建…  相似文献   

15.
军事创新教育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都可以重复,什么都可以尝试,惟独战争是个例外.一部军事史,就是一部求新、求变、不断创新的历史,军事教育也不例外.虽然军事创新教育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知识军事时代的到来而兴起的,它是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主潮流.但在人民解放军长达70多年的军事发展历程中,军事教育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是新形势下进行创新教育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教育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教育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它具有三个鲜明特色:其一,强烈的时代性。邓小平提出军队在和平时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以及强调军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都充分体现了时代对军事教育的客观要求;其二,体系的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其理论的纵向发展过程和其理论横向坐标系上;其三,显著的实践性。首先,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其次,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军事教育训练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任山西巡抚及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患危机,从御辱图强的动机出发,认真探求军事变革之道,先后提出了众多军事近代化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创建军工企业,全面更新武器装备;第二,编练自强军、湖北新军,建立近代化陆军;第三,致力于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彭德怀元帅视察沈阳炮校枪代炮射击场毛宪生孟繁宗沈阳高级炮兵学校(现址为沈阳炮兵学院),座落在沈阳城东的东大营,这是块“神奇”的土地。早在1922年,由张学良将军亲自买地修建营房。1928年,张学良统一了东北军事教育体系,将东北所有军事教育机关一律并归...  相似文献   

19.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教育活动,必须下大力促进官兵思想观念的时代转型,使他们牢牢树立适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派遣留学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是晚清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军事留学教育从19世纪70年代起,贯穿整个清朝末年,对中国近代军事、政治、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它的发展状况、原因、特点、作用作一粗略论述。晚清的军事留学教育发端于同治本年,根据其派遣方向、方式、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70-1895)是留学初兴时期。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以欧美为去向,主要学习与海军有关的船政最早倡议派人留学外国的应推中国留美的第一个毕业生容同。1870年,曾国藩、丁目昌、毛超熙等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