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岩 《军事史林》2007,(12):30-33
二战结束后,日本取缔了专门的军事工业部门,一切军备的研制生产改由防卫厅通过合同委托私营企业完成,即由防卫厅采购实施部根据武器采购需求,本着价格一竞争原则选择生产企业,根据“合同方式”从国内军工企业采购。然而,悄然之间,日本的军事工业已经做大,其生产潜力更是骇人听闻。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民营公司发挥了巨大的军事作用,为美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民营公司表现出来的军事功能,使传统的企业性质定位面临新的挑战,即在现代战争中,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非军工企业可能会具有相对的“军事性”,在此情况下,挖掘非军工企业的军事功能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实践中,国家应顺应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对企业性质重新定位,并对具有较强军事潜力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在实现国家安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民营公司发挥了巨大的军事作用,为美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民营公司表现出来的军事功能,使传统的企业性质定位面临新的挑战,即在现代战争中,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非军工企业可能会具有相对的“军事性”,在此情况下,挖掘非军工企业的军事功能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实践中,国家应顺应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对企业性质重新定位,并对具有较强军事潜力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在实现国家安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国际军工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军工企业只有“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杠杆,以信息化为目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才能增强自身活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足。完善军工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军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军工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成为实现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1998年,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全国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当时不少军工企业面临倒闭和破产的困境。1999年7月1日,国防科工委改组成立了十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军事工业结构性调整进展缓慢、艰难的原因后认为,要消除军工企业在战略转型过渡时期遇到的各种重大障碍,努力把军工企业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既为国防现代化服务,又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经济增长源,就必须建立新的军事工业管理体制。根据社会化分工协作优势对军工企业特定性高的资产和特定性低的资产分别进行运作;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调整军事工业企业,加快军工投资的集中和产业的重组,通过兼并、控股、参股及国际合作等,促进存量资产优化,逐步形成在规模、技术和效益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结合型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实行投资倾斜政策,尽快改善民品发展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发动了一场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军工企业的发轫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近代军工企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国军事工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一、近代军工企业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近代军工企业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这个性质是由中国近代军工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当时国内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军事工业的行业特点诸因素决定的。清末军工企业与近代中国的产业技术革命,与国家的工业和经济近代化紧密相连。所谓工业和经济近代化,是指在工业和经济领域中,以机器体系的生产工具代替以人畜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7.
加深两国之间在军事技术领域和基础工业领域的合作,不但可以巩固中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且还能促进双方军事工业的发展。这一点对拥有雄厚技术基础的俄军工企业来说具有特别意义,从中受益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整体上讲,将始终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标志是人才的问题。军事需要人才,需要领军人物、骨干队伍。而现代军事则更加需要政治素质过硬并掌握现代化技术的人才队伍。因此,人才问题永远将是任何军工企业长时期的竞争核心。第一、当前军工企业面临的人才问题及其主要原因作为承担着国家安全防卫使命的军工企业,人才问题始终就是极为严肃的根本问题。但目前军工企业却正呈现了人才青黄不接、大批外流的严重趋势。人们一定会问:人才为什么会外流?作为军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为什么会明显缺乏凝聚力?为什么会失去强大的…  相似文献   

9.
<正>转型升级是军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国外代表性国家军工企业转型升级经验的分析研究,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军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1引言发展国防经济,推动国防转型,不仅能够解决由于国防支出减少带来的发展瓶颈,而且能够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如何维持军事经济的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军事经济继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推动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介绍了当前军工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军工企业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最后对军事代表在承制单位质量体系运行中进行的监督工作进行了探讨。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军工企业已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管理日趋规范,质量成本下降,产品的实物质量进一步稳定提高。但也有少数军工企业囿于本单位实际条件,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国外媒体对中国鼓励军工企业引入民间资本,并有条件地允许外资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做法进行了大肆报道。其实,军工企业上市融资以及企业间的并购在国外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成为其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目前军事工业老大的美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李倩玉 《环球军事》2008,(21):54-55
前段时间,国外媒体对中国鼓励军工企业引入民间资本,并有条件地允许外资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做法进行了大肆报道。其实,军工企业上市融资以及企业间的并购在国外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成为其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目前军事工业老大的美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探索非军工企业的军事功能问题,既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又是顺应军民融合式发展大趋势的重要步骤,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军工企业物资筹措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明晰军工企业法人地位,增强竞争观念和竞争实力;寻求法律保障,确保军工生产的物资来源;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订《军事生产法》;合理储备重要的物资资源和关键的原材料、燃料。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明显削弱,但由于长期的积累,其科技基础仍十分坚实,军事工业相当发达,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英国的军事工业规模可观、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1.2万多家军工企业,军事科研与军工生产的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居西欧各国之首。2004年,在世界前100强军工企业中,有11家来自英国,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16.
军工企业“三线”工厂是历史的产物,在我国军工体系的形成发展中作用是明显的,对军事经济正常运行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但随着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由于这部分工厂驻地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和技术的老化等,很难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军事经济理论界不少学者对此十分重视,曾专门撰文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笔者作为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实践者,也想就涉及到军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转移和规模问题谈一点看法,以供同行与理论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管理形式。军事工业是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战略性工业,军工企业不可能实行完全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因此,笔者认为,要改革军工企业的经营机制,搞活军工企业,扭转当前军工企业较大面积亏损的局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对比民用企业,军工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困于军民品混合承包引起的矛盾,以及承包没有建立在调整军工生产  相似文献   

18.
军事资产论     
军事资产指国有资产中军事系统所属的服务于军事活动的物质资料,主要包括现役部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队军费结余、储备的军事物资和军工企业资产等五大类。通过对军事资产运行机制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军事资产协调发展设想,指出了当前军事资产协调调节的重点:适当增加国防建设资金投入,统一集中管理提高国防建设资金的资产转化率;协调军事资产结构;提高国防科技水平,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打好技术基础;加强军事资产管理,提高军事资产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中型军工企业仍处于军转民的发展时期。要使占军工企业总数94%的大中型企业既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发展道路,又保持军事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必须确立高起点的发展目标,正确决策主导产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努力开拓并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军队武器装备列装的数量、质量和种类型号,决定了军工企业介入或拓展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市场的程度。军队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需要突破以军队维修为主的传统做法,更多地面向作为武器装备供应商的军工企业。这也是世界主要军事国家和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列装后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