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三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有力地推动了军队的全面改革,加快了军队现代化进程,完成了由依靠规模优势、立足于打全面战争向质量建军、立足于打现代条件局部战争的组织形态的转变。总结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在组织实施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取有益启示,对于当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为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先后进行了九次较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和体制编制调整。通过精简整编和体制编制调整,我军的合成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和加强,战斗力显著提高。 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理论与实践潘日轩从1975年至1985年,邓小平以果敢的决心和恢宏的气魄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精简整编,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搞得深刻,直至百万大裁军。精简整编使全军在控制规模,理顺关系,调整编制,提高军队建设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里,我军为适应敌后斗争的新形势,遵照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在全军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精简整编工作。这次精简整编,对于坚持抗日根据地、保证大反攻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曾经产生过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我军后来的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经验。一、精简整编方针的提出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加残酷而频繁的“扫荡”和进攻,使我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遭到严重损失;由于根据地的日益缩小,敌后抗战出现了极端严重的困难局面。为了战胜敌人,渡过难关,迎接新形势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人民解放军第一代战斗条令形成初探周军周兆和军队战斗条令是重要的军事法规,是部队作战、训练的基本依据。历来为各国军队所重视。人民解放军第一代战斗条令,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科学总结长期革命战争经验,吸收古今中外兵学精华,依据军队的战略方针和主要作战...  相似文献   

6.
民兵文摘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定额400万人。当年全军即复员23.9万余人。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被迫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总员额增至627万人。1951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整编会议,规定到1954年把全军总员额控制在300万人左右。截止1953年9月底,全军部队人数减到420万左右。在此次整编尚未结束之际,1953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全军整编为350万人,在体制上,重新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并形成八总部(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武系统的精简整编,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推动人武工作的全面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针对新情况,我们积极探索发挥专武干部队伍力量促进人武部全面建设的方法和路子,积累了一些有益的认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精简整编,是使军队发展与战争形势和作战要求相适应,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成立至今,先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回顾其走过的精兵历程,首先想到的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精简整编。本文仅就这次精简整编作一探讨。一、“精兵主义”方针的提出抗日战争前期,八路军、新四军得到很大的发展,到1940年底,由改编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50多万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但也出现了主力部队编制过大、机构臃肿的现象。特别是1941年至1943年的严重困难,使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目前的…  相似文献   

9.
高凯  张旭 《军事历史》2009,(6):40-44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学苏军活动。这次学苏军活动,经历了全面学习、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以及确立“以我为主”方针等三个历史阶段。通过学习、借鉴苏军经验,人民解放军技战术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将俘虏的国民党军士兵作为重要的兵源用以补充。这些俘虏兵长期受国民党反共教育影响,存在许多错误认识。人民解放军结合诉苦运动、民主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等将其大部分改造为合格的解放战士,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取得了宝贵的政治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洪学智是人民解放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而这个贡献主要表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领导的志愿军后勤工作:一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作战物资运输补给问题;二是创造性地解决了适合志愿军作战需要的供应体制问题;三是创造性地解决了物资管理、储存问题;四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后勤组织机构;五是组织指挥后方战斗。洪学智将军领导志愿军后勤工作,不但彻底扭转了后勤工作一直被动的局面,有力地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而且实现了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为人民解放军建设现代后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建立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2.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工具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已与广大读者见面。《大事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议、指示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人民解放军从1927年8月至1987年7月的光辉战斗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60年来人民解放军建军、作战等方面的全貌及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我军历史上 ,曾有九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 ,其中 ,前四次即集中在五十年代。这四次精简整编对我军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五十年代的精简整编 ,使我军完成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联合军队的过渡 ,并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编制体制。这一期间 ,军队人数由建国初期的 550万最多时达到 61 1万锐减至约 2 70万人 ,数量减了 ,但我军不仅完成了诸如剿匪、西藏平叛、抗美援朝、援越抗法、解放一江山岛、中印边界反击战等重大的战斗任务 ,而且 ,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国家经济建设中 ,也充分发挥了我军生产队的作用。对这段历史背景的研究 ,笔者认为 ,对新军…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拥有高度现代化优势装备的敌人,其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志愿军的政治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又一重大发展,在我军政治工作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扼要梳理志愿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对当前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积极顺应新军事变革的潮流,主动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军事制度,使我军有了今天这样的好形势。总结这段时间我军制度建设的经验,对当前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我军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制度不动摇;始终把战斗力的有效释放作为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始终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途径;始终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军事文摘     
我军干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在人民解放军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今天,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军官已占全军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强。科学家、工程师在军队大有用武之地。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向军事领域的不断渗透,我军专业技术军官比例逐步提高。共有二百多种专业、几千种技术岗位。特别是一些新兵种部队,如导弹部队等,专业技术军官比例更高。建国初期,我军专业技术军官比例很小,1977年提高到27.8%;经过近十年发展,特别是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以后,全军干部总数减少,专业技术干部比例又有增加。在专业技术军官中,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干部的结构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高层次专业技术干部比例加大。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军队院校教育走过了探索与发展同行、辉煌与挫折并存的历程。其主线是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培养道路。经过60余年的奋斗,建立起了完整的各级各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体制,积累了和平时期培养军事人才的宝贵经验,为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基本适应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了军队院校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陆军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全面发展陆军作战理论,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苏军经验,初步形成具有人民解放军陆军作战特点的理论体系。第二阶段,全面准备打赢核条件下的反侵略战争。第三阶段,细化和深化陆军作战理论研究。第四阶段,全面发展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背景下的陆军作战理论。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和平条件下人民军队建设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就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斗争,并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本文拟对这一斗争的历史和经验作些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民解放军誓词,即革命军人的誓言,是人民解放军官兵应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它伴随人民解放军的创立而产生,伴随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而不断丰富完善.建军75年来,军人誓词鞭策着人民解放军官兵为人民战斗,为胜利前进,为革命献身,在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充分发挥军人誓词的教育激励作用,对保证人民解放军"打得赢"、"不变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