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众 所周知 ,“海权论”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创立的。他在 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成为世界列强的“海军圣典”。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被称之为“2 0世纪的马汉” ,他在 1976年出版的《国家海权》一书成为“海权论”的又一经典之作。在中国 ,孙中山最早提出“海权”问题 ,他在 1919年撰写的《“战后太平洋问题”序》一文中曾指出 :“争太平洋之海权 ,即争中国门户权耳……人方以我为争 ,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 ?”但是 ,由于受“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束缚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海权论”研究领域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在…  相似文献   

2.
张生形象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经宋至元一直在民间流传。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改造,张生由一个负心之人,逐渐演变为忠于爱情的正面形象,最终在《西厢记》中定型为市民喜爱的人物形象,走向了艺术的成熟。这一形象具有广泛的时代性和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凯 《政工学刊》2008,(12):19-19
闲暇之余,偶翻清朝作家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看到《知足者,得其乐》一篇:“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这个平实、淡然的道理,是作者从多少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中总结出来的。一个人只有生活上知足,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有了健康的心态,工作上才能出以公心,尽职尽责。  相似文献   

4.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春秋时代的先人在《诗经》中提出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祈盼。历史的车轮在时光隧道中辗过了一段又一段沉重的辙痕,小康社会一直是轩辕子孙世代未圆的梦。如今,在“镰刀斧头”旗帜指引下的华夏儿女,正按照党的十六大设计的宏伟蓝图,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作为与祖国前途命运休戚相关的绿色方阵,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这项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献策献力。为建设小康出力,就要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忠实履行我军根本职能。一部浸满血泪的百年近代史,时刻刺痛着军人紧绷的神经。曾几何…  相似文献   

5.
《阴符经》,又名《黄帝阴符经》,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尚难确考。“阴符”作为书名始见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苏秦列传》作“得周书《阴符》”,均不称“经”。《新唐书·艺文志》“神仙”类中最早著录《阴符经》。历代学者对其成书年代及作者说法颇多,但均缺有力证据。现有唐褚遂良手书《阴符经》碑帖行世,可以肯定是唐以前书。其作者可能是一位多经世变、博学善察、政治上有“离经叛道”倾向的隐士。书写成后,可能长  相似文献   

6.
军官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早见于公元一世纪东汉人班固所著《汉书·百官公卿表》。该书称:“搜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就是说,“军官”一词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军粮的官员称为“军官”。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如《宋史·官职制》中说,“洪迈欲改三衙军官称谓”;元代将官吏区分为军官和民官两大类,但在职官制度的用语上仍以“文武”相称。  相似文献   

7.
3月11日,山东某陆军预备役团的学习室内,全团官兵聚集一堂,按团队计划设置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上第一课。这是该团适应形势需要,着力培养学习型人才,创建学习型团队,全面提高官兵素质一个镜头。 年初,团党委“一班人”在学习十六大精神中认识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报告中的一个新思想、新观点,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的一项根本任务。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强化学习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部队  相似文献   

8.
<正>“小品”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四世纪.鸠摩罗什在翻译《般若经》时,将《般若经》的简译本名为《小品般若》.此处的“小品”只是取其“简短”之意,以与“大品”对应,与文体无关.“小品文”名称的提出,是为了与英文中的“essay”对译(在此之前,散文界曾以“絮语散文”与“essay”对译”.因其不够妥贴,大约在1932年由李素伯改以“小品文”对译).中国小品文的写作实践,则可追溯  相似文献   

9.
斯夫 《军事历史》2003,(3):78-79
目前在军事学术界,“战争比和平成熟得早”这样一句话时而被引用。使用者或引用者的真实用意无非是在说明和阐述这句话字表上的意思:战争比和平成熟得早。那么,战争真的比和平成熟的早吗?这句话的本意应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的原文是“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它最早见于马克思在1857—1858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这篇《导言》是一篇没有完成的《总导言》草稿,《总导言》是马克思为他计划中的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作的。在这篇《导言》的第一部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中的第四个问题———“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松滋县斯家场镇武装部长易峰,找准新形势下武装工作的切入点,创造性地率兵带民实施“六个一”致富奔小康工程:即“一兵一技”(一名民兵掌握1—2项致富技术):“一户一院”(一户民兵家庭建一个经济小庭院);“一排一业”(一个民兵排从事一种产业);“一连一区”(一个民兵连办一个科技示范小区);“一部一地”(武装部办一个以劳养武基地);“一带一联”(每个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带出一户小康户,联系一个扶贫点)。2850名民兵走上了小康之路,354名基干民兵成为奔小康标兵。  相似文献   

11.
《增殖型国防的发展道路》一文,主张“以国防需要的高技术产业为核心,以军品生产为领头”,使“国防经济融于国民经济之中”,达到“各类社会产业军民兼容”。这无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处理国防与国家现代化相互关系的模式。反复拜读后深受启发,现结合本人所看到的我军一些经济活动,就国防经济兼容体制的增殖功能问题补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驴皮记》虽非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却无疑属于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巴尔扎克生前将它置于《人间喜剧》“哲学研究”部分的首篇。《驴皮记》发表之前,巴尔扎克曾以长篇小说《朱安党人》成名。应当说,《朱安党人》有其不可忽略的里程碑意义。但《朱安党人》所反映的,毕竟是1799年朱安党人的叛变,它是一部关于“昨日”的小说。而《驴皮记》却是对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社会生活最及时的反映,是巴尔扎克反映“今日”的法国社会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正是从《驴皮记》开始,巴尔扎克以包罗万象的“今日”法国社会画卷来向他的时代抗争,无情地揭露这个社会的真相,批评这个社会的腐败。巴尔扎克以前,爱情几乎占据了法兰西小说的全部领地。但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里,所反映的金钱则是头等大事,社会运转的枢纽是金钱,人们追求的也是金钱,金钱腐化了社会,金钱毁灭了人生。《驴皮记》的主人公拉法埃尔·瓦仑丹就是一个被金钱所毁灭了的人物典型。 瓦仑丹的毁灭有一个过程。起初他一无所有,是“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科学和思想”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蕴含着许多克敌制胜的谋略,其中“奇正”思想在孙武战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孙子“奇正”思想,并借鉴运用于武警部队反恐怖行动,对有效处置恐怖事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最早是指一种特定的人。篆文“史”字写作“■”,“■”即右字,指右手。《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这里把“史”从字形结构上作了会意的解释。“记事者也”就是“史”字的本意。“史”原本是神职的人,如祝史、卜史、巫史等,他们都是构通人和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职官。齐太史记崔杼、晋董狐记赵盾的故事,以秉笔直书为后人所称颂,恐怕同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关。因为要对神虔诚、负责,就必须作忠实的记载。《孟子》开始,赋予“史”以“史事记载”的内容,但普遍用于表述“史事记载”的则是魏晋以后的事。司马迁写的书,原来没有正式的书名。东汉荀悦(148—209)的《汉纪》卷14中,才把司马迁的书称《史记》。《三国志·王肃传》也称《史记》。《新五代  相似文献   

15.
唐代兵书有限,完整保存下来的更少。现存兵书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长短经》等。另有一部《李靖兵法》《又称《李卫公兵法》可惜大部分佚失,“世无完书”,只是在《通典》引文中保存了部分内容。唐代兵书著述之所以不够丰盛,且佚失较多,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由于大唐处在兴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就极易给军事文化的发展带来一种负效应。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趋向是“重文轻武”,不少人把谈兵看成是“粗鄙”之事”。所谓“士大夫讳言兵事”,正是当时人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文摘大观     
“政府”一词最早的出处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但“政府”一词本义并非如此。唐朝时,确立了负责中枢政务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负责决策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负责具体执行的尚书省。“三省”长官共同行使宰相职权,负责处理国家政务。这些长官们日常办公的地方叫“政事堂”,号称“政府”。“府”是官署的通称,即百官汇集之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胡三省注云:“政府”即政事堂。这大概是“政府”的最早出处。(摘自《老年日报》)历史上中共中央的驻地上海1921年7…  相似文献   

17.
孙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是把哲学思维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先驱者。公元前六世纪成书的《孙子兵法》是现存在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一部兵书。自其成书二千五百年来,历代兵家,有远见的政治家、学者,无不重视这部书、学习这部书、赞赏这部书。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真理。”(《论持久战》)国外对《孙子兵法》也十分重视,美国著名的防务问题高级专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大战略》一书作者柯林斯教授说:“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基层民兵组织建设,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社区和村级民兵组织建设中,如何适应军事变革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怎样围绕小康目标,在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是基层武装工作者应思考的一个问题。一是牢固树立党管武装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加强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必须以《宪法》、《国防法》、《兵役法》为依据,必须适应新军事变革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加强本级民兵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要注意研究经济落后地区的社区和村级民兵组织建设的问题,从管理制度上保证基层党组织管人民武装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兵字演绎     
汉语中与“兵”字有关系的字、词很多,研究一下它们的涵义及演变,会使您在语文知识之外还获得许多有趣的军事知识。“兵”字是汉语中产生最早,人们口语中最常用、意义最多、内容最广的字之一。它在上古主要指兵器,没有现代汉语中士兵、战士的意义。“擐甲执兵”(《左传·成公二年》)、“蚩尤作兵,伐黄帝”(《山海经·大荒北经》)、“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荀子·议兵》)都是这个意思。现代成语中的“短兵相接”和“兵工厂”也还保存了这个意义。有时  相似文献   

20.
<正>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不仅可以直接表示一般的涵义,还可以传达出更为丰富深沉的文化信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正好体现了汉字字体结构与意义这种密切关系。它采用以意符为部首编排方式,因而我们比较容易考究同一意义类属的字的数量及它所反馈出来的古代文化信息。《说文》所录以“衣”及与衣有关的“糸”、“巾”和“黹”为意符的字近五百个。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服饰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中保存有如此丰富的内容,这表明在秦汉之际,中国的服饰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水平的阶段。本文试以《说文》中保留的有关服饰的文字和散见于先秦及汉文献中的一些服饰方面的记述来谈谈秦汉的服饰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