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7年,一位名叫秋山真之的日本海军军官踏上了美国领土。他是奉命来这里学习海军理论的。早在日本海军中服役的时候,他就听说了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的大名,十分佩服其提出的海权论,因此顾不得舟车劳顿,匆匆赶往马汉住所,去拜访这位仰慕已久的海军理论权威。谁知,马汉见了他以后,却首先劝他读读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过了很久以后,秋山真之才了解到,马汉创立“海权论”,与其善于学习若米尼所阐述的作战原则,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海军是分不开的。他终于明白了马汉将一本讲陆战的理论书作为海军战略入门书的真正含义。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著作呢?若米尼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2.
1901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称赞马汉是“伟大的人民公仆”,他还将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称作“绝妙的书”。对此,已经年过花甲的马汉在欣喜之余,感慨颇多:终生倾注到海军理论和战略研究中的心血没有白费,自己的一系列建议和主张正在影响着美国当局的海洋战略,得到了海军军方的支持,一支属于美国的“大海军”正呼之欲出。他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当说,此生足矣! 1840年,美国西点军校教授丹尼斯·哈特·马汉家中,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他就是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丹尼斯·哈特·马汉只是个普  相似文献   

3.
朱里奥·杜黑(1869-1930),出生于意大利卡塞塔,意大利军事理论家,少将,制空权理论的倡导者。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创新精神。他的军事思想对空军理论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在近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制空权》一书与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的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并列,称他为“空军的马汉”。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陆军马汉”厄普顿●陈海宏19世纪未提出“海权论”的马汉,在美国乃至世界上是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人,但对于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军事理论家厄普顿,却知之者甚少。事实上,有“陆军马汉”之称的厄普顿在美国军事史上也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地位和影...  相似文献   

5.
朱里奥·杜黑(1869—1930),出生于意大利卡塞塔,意大利军事理论家,少将,制空权理论的倡导者。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创新精神。他的军事思想对空军理论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在近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制空权》一书与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的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并列,称他为“空军的马汉”。  相似文献   

6.
罗援 《环球军事》2011,(21):1-1
在人类近代史上有两个普遍被看好但尚未被证实的预言: 一个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以洞察世界的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指出:“所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海权问题也…昔日之地中海问题、大西洋问题,我可付诸不知不问也;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也……”.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将领马汉通过总结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洲几次重大战争中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创建“海权论”,即提倡要拥有并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  相似文献   

8.
<正>马汉在《海权论》中表示,海权是一个国家对海洋拥有完全控制的权力,可以称为“海洋的霸权”。那么相应地,制空权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对领空进行完全控制的权力。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制空权理论的倡导者——杜黑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飞机等空中力量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并首先系统地提出了制空权理论。杜黑把制空权能带来的优势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空军更大的活动半径可以对敌方实施有效的毁灭性打击;二是防御敌方的空中进攻,保护己方领土;三是保护己方陆、海军基地及兵力,  相似文献   

9.
孙力舟 《环球军事》2014,(20):52-53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吉原恒淑和詹姆斯·霍姆斯两位教授合著的《红星照耀太平洋——中国崛起与美国海上战略》一书。这部著作的英文版出版于2010年,从美国的立场和设想出发,论述了中国海军行动的理念、策略以及中国海军的能力,评估了中国海权的崛起将如何影响美国在亚洲的海洋战略。该书被列入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推荐书目和《大西洋月刊》2010年国际关系类最佳图书。本书中文版出版3个月以来,引起中国军队和地方海军与海权研究者乃至广大军迷的关注。吉原恒淑教授因此再次应邀来到中国,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书友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大多数时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直是一支海防,或者说近海力量。但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马汉的海权论在中国也越来越有市场。  相似文献   

11.
马汉海权论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美国海军上校马汉提出了系统的海权论观点,主要内容是: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并在海外取得补给基地.这一理论不仅准确地反映了当时欧关列强争夺海外殖民地的趋势,更为这种争夺提供了理论依据,故一旦出现立即风靡全球,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汉的烦恼     
他是一位最富声誉的军事历史学家和海军战略理论家,他曾是影响美国海军发展乃至美国海外扩展的战略设计师和精神导师,他的巨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对各国海洋战略都有深远影响。然而这位海军战略理论家也有他的烦恼。简单地说,他害怕大海!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他是谁呢?他就是美国人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作为一名海军部队的指挥官,马汉不得不率舰出海执行勤务,但他在海上的日子自始至终都与失误、厄运和事故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13.
海权、能源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财富的源泉,权力的颠峰”,这是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共同推崇的观念。纵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家史,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崛起,无一不是得益于海洋,得益于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的《海权论》。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仅大陆架可开采石油的储量就达2500亿  相似文献   

14.
论军事技术对海权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论是地缘政治理论中最早成型的理论。自从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创立该理论以来,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随着时光流逝,海权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不断地发展与丰富了自身的内涵与外延。在推动海权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军事技术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本文将就军事技术对海权论发展的影响做一论证与研究,并对新世纪海权论的发展与演变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16.
马汉军事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尊为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海军学院毕业后长期在海军任职,先后随舰队到过拉美、亚洲和非洲,具有丰富的航海阅历。马汉贪婪地阅读能找到的每一本历史著作,并依据历史材料,于1890年出版了《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专程再访二月河,是受《中国民兵》杂志编辑之托。轻轻叩开两扇雨迹斑驳的木板门,笔者见到了家住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岸边的二月河。他高兴地接过新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边看边说:“三年前《中国民兵》曾报道过我,我是‘老转’,凡与‘兵’有关的报刊来采访,我都欢迎,还都有一种亲切感。”当他浏览到这期杂志最后一页时,欣然拿出纸和笔题写了“祝《中国民兵》文采风华,明艳照人”的祝愿话,对杂志社派人来再次访问他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罗雪 《环球军事》2013,(1):58-59
本文作者罗雪,曾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小伙儿,1994年赴美国留学,后因机缘巧合,以手持绿卡的身份加入美国海军,并在美国“星座”号航母上服役4年,曾两次随舰队赴太平洋和中东地区十多个国家。2001年,他因被评选为“最佳海员”,舰队将其名字“罗雪”和出生地“中国·北京”印在了“鹰眼”号飞机上,罗雪因此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罗雪在其即将出版的《我在美国海军航母当大兵》一书中,以亲身经历讲述了美军新兵选拔、培养训练、出海巡航、实战演习等诸多细节,还有许多肮母上的美国水兵不可思议的生活趣闻。经作者允许,本刊自本期将为广大读者连载其中部分精彩内容。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1896年接受马汉的海权理论以后,海洋国家的定位越来越清晰,走向海洋的意志也越来越坚定。但是,早在马汉海权理论传播之前,日本在海洋思想和行动上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向外扩张的历史惯性是日本走向海洋的原初动力,本土"海防论"思想为海权道路做了较为深厚的精神和人才储备,1853年"黑船事件"坚定了日本开国向海的国家方向。可以说,日本自身的民族性格、思想准备和外在刺激相结合,催生了其近代海洋国家道路。  相似文献   

20.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政治、历史文献汇编,也是古代“六经”之一。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曾提到,“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无韵的称《书》”。古人有“书以道事”之说,《荀子·劝学篇》称之为“政事之纪”。司马迁也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书中保留了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