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走进北马冢,"一排排欧式建筑、一座座高大的厂房、一组组惊人的数字、一幅幅醒目的国防宣传画、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一个个脸上写满笑意的村民……"到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喜人景象。是什么力量让北马冢村有如此魅力呢?访谈中,我们寻到了谜底:北马冢村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民兵队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村里有一批"明白人"北马冢村现有村民2000多人,曾一度是平山县有名  相似文献   

2.
平头冢     
平头冢耸立于湖北荆州八岭山古墓群之间,周围碧草绿树,一片葱笼。一般墓冢通常如锥状,横看侧看皆成峰。这平头冢的顶部却是一块平地,冢脚直径约一百米,高十四米。平头冢近旁有一个小冢,顶锥尖尖,冢脚正好跟平头冢的顶部相当,传说这就是当初关公从平头冢上一刀砍下来的坟头。  相似文献   

3.
对象:4人一组道具:废纸10张,笔5~6支目的:娱乐和消除疲劳准备4张小纸条,分别写上"官、兵、捉、贼"字样,将4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4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3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受罚,由抽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如果猜对了,则抽到"贼"的人受罚。  相似文献   

4.
我生雪村     
1969年4月23日晚上,我儿雪村哭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当时不叫雪村,他叫铁蛋儿。铁蛋儿这个名字是我和他爸韩静霆查了多少天的字典才定下来的。那时候我们和许多正值青春躁动的年轻人一样,“文化革命’干累了,就搞对象玩,就生孩子。我俩没事就翻字典,然后拿根筷子闭上眼睛瞎触,碰着什么字就叫什么名,一开始就触了个“铁”字,干脆,生男孩小名就叫铁蛋儿!  相似文献   

5.
文摘大观     
国字的演变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来看,“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  相似文献   

6.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名庸医叫"吉生",因其医术平庸,误人甚多。人们对他甚为不满,以至请人送他一副对联:"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这个对联妙在将逢凶化吉、起死回生两个成语隐去末字。而隐去的这二字,便是庸医之名。章太炎与康有为政见不合,曾作嵌字联骂康: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句是《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隐去"妖孽"二字;下句是《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隐去"贼"字。能作如此妙联,章太炎不愧为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7.
田杉 《兵团建设》2009,(24):29-29
安徽省阜阳市的郊外有一片林地,林地里每一棵树上都挂着一个小木屋。这片林地的主人叫王正军,他正是靠着这些树上的小木屋,大赚了一笔。这些小木屋里究竞藏着什么?请看——  相似文献   

8.
正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客户的电话,预约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当车开到一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惠民县人武部机关开展“五个一”活动 山东省惠民县人武部注重机关干部的业务建设,着力提高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以掌握基础技能为前提,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练一笔好字、标一幅好图、写一  相似文献   

10.
顾此 《环球军事》2012,(14):62-64
在军事后勤领域,有个很重要的词叫“军需”,同样与战场上的“吃”有着莫大的关系。所谓“军需”,其本义仅仅是指军粮的定时定量供应,因为古代围城战役,一打就是几年,若这几年风雨不调,谷物就会歉收,军粮供应就会不济,这“军需”的“需”字自然要把“雨”字放在头上。到如今军需就泛指军队作战、训练和生活上所需的物资和器材了。  相似文献   

11.
走进沈阳军区某防化团主任罗兆民的宿合,满是浓浓的书香, 在不大的书房内,雪白的墙壁上挂满了他自己的和别人送的作品室 内摆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个书架,桌子上放着一块砚台,和 一个挂满各种笔的笔架。最吸引人的是对门的一幅字:习书先为人。 罗兆民自幼爱好书法,1987年从河北省黄骅县入伍,在双休日 战友们娱乐玩耍之余、在摸爬滚打的训练休息间隙、在清晨官兵们 酣睡梦乡之际,他却总是喜欢读书临帖、研习书法。一次偶然的机会, 罗兆民有幸师从原军区联勤部胡崇炜干事学习书法,胡干事是辽宁 省书法协会评审委员会秘书长,其人其字深得“同行”好评。习字  相似文献   

12.
实干家引路     
一轮圆月挂上中天,千家万户已沉入梦乡,献县城内分外寂静。可是,座落在城隅的县武装部二楼会议室仍然灯火通明。一位方脸膛、宽额头、浓眉大眼的汉子正慷慨陈辞:“我们武装干部,再不能耷拉着脑袋过日子……我们的工作,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 发言者叫史均奎,刚上任的县武装部政委。这次会开了3个多钟头,他和新调整的班子成员立下了“军令状”。 因他的工作方法处处体现着一个“实”字,用实心,使实劲,办  相似文献   

13.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儿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纸篓。她告诉儿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思完整,点评:某些成功的故事,常常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成功是突发的或偶然的。实际上,那些一举成名的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人人…  相似文献   

14.
王培佐 《政工学刊》2003,(10):52-52
某日翻书,看到一则轶事,说的是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一次看到院内到处有便溺痕迹,就顺手拿来一张宣纸,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叫人张贴出去。张贴者为了得到于右任的手迹,就另写一张贴上,而将于右任的这张告示一字字裁开,巧妙地排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悬之于壁,用以律己。关于这件事是真是假,现在已不易考察,倒是“小处不可随便”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咀嚼一番。读《李德生回忆录》,得知这位老将军也有“三个不随便”:一是除了参加正式会议,不随便到处走动;二是除了发的文件,不随便打听消息;三是除了按原则办事,不随便说话批…  相似文献   

15.
那瓣芦荟     
我家在江西省都昌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兄弟姐妹有4个,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教书匠,家里的收入不高。那个年代学杂费还没有免除,我们家4个孩子都上学需要一笔很大的开支,开学前几天父母亲都会四处奔走挨个亲戚借钱。后来母亲一咬牙,拿起了那根陪嫁的扁担卖起了豆腐。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内江市东兴区人武部在“三讲”教育中,严格制度,讲求方法,在狠抓“四个落实”,坚持“四个结合”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个落实”是:一是落实教材资料,保证干部、职工及退休人员人人有一本教材,有规范的笔记本,有详细的学习计划。二是落实集体学习制度,做到集中学习,集中整理笔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73周年,恰巧今年的9月18日正好是第4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想到这一天,我便觉心中郁闷,似有千言,可真提起笔来,却又觉得笔重千钧,无语凝噎。毕竟,这个题目太沉重,沉重得有些让人透不过气来。因为,这一天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苦难、太多的耻辱、太多的鲜血、太多的悲哀…… 初识“九一八”,是幼儿时期从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开始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虽然懵懂幼童尚不知这首歌的含义,但那凝重而激昂的旋律却让我感受到其中的  相似文献   

18.
毕业辞典     
队长,一个让你懂得有一种“慈祥”叫“严肃”的人,一个虽然是“叔”字辈儿的但爱人却被我们叫作“嫂子”的人。教导员:一个想你所想、解你所惑、心里装着百十号人性格特征的业余“心理医生”。宿舍:每次打扫都有点不情愿,这次却把每条地缝都抹得锃亮,是啊,我就在这间小屋里睡了四年,和一帮来自五湖四海的家  相似文献   

19.
“有多少个姑娘叫古丽,我不知道哪个古丽就是你,为什么你有一个花儿一样的名字,是不是古丽都比鲜花更美丽?古丽,古丽,美丽的古丽……”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它不仪唱出了新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更表达了对维吾尔族少女的一种欣赏和赞美。古丽,维吾尔语意为美丽的花儿。在新疆,维吾尔族家庭给女孩取名都爱带上“古丽”两字,希望女孩长得像花儿一样可爱美丽。  相似文献   

20.
霍爷     
霍爷出现在团部是有时间段的,早上来是吃早餐,几家早餐店的老板都知道今天霍爷该吃油条了,该喝豆腐脑儿了,该吃包子了。中午,霍爷的车在街东口一出现,街西口清真馆子的老马赶紧就叫伙计,做一盘拌面。霍爷一直都被人叫霍爷,不是老了以后才被这样叫的。霍爷之所以是霍爷,是团长的儿子叫出来的。团长到连队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