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之珂 《当代海军》2009,(11):12-14
遍体文身,是“生态学家”还是海盗 俄罗斯8月17日表示,已经找到了失踪半月多的“北冰洋”号货轮,船上15名俄罗斯船员皆安然无恙。但是围绕该货轮所产生的一系列疑问和谜团却远未得到解答。比如:货轮在瑞典海域是否真的遭到过袭击?这是一起发生在欧洲水域的海盗劫持案还是肮脏的商业纠纷所致?  相似文献   

2.
张磊 《当代海军》2009,(11):8-11
“北冰洋”号船员离奇被蒙面人殴打 悬挂马耳他国旗的“北冰洋”号载重4000吨,长97米,是一艘在马耳他注册的货船,船上15名船员全部来自俄罗斯。7月23日,这艘货船装载价值1300万美元的原木从芬兰出发前往阿尔及利亚,原定于8月4日抵达阿尔及利亚北部港口城市贝贾亚卸货。但是在原定抵达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北冰洋”号却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弹丸小国,但却是世界上知名度很高的国家,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几十年来,扑朔迷离、战火不断的中东造就了以色列这个地区“军事强国”,也激活了它的国防产业。目前在整个中东地区,以色列国防产业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4.
强子 《宁夏科技》2002,(4):44-45
以色列重视发展弹道导弹防御武器系统,但是,单凭以色列自身是难以成功的。在80年代,以色列就迫不急待地参与美国的“战略倡议”计划,与美国合作研究适合中东地区的各种战区导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联合出版的最新《反恐怖手册》里,阿拉法特私人安全部队——第17卫戍部队被定性为“武装恐怖组织”,它还被认为是以色列境内发生的恐怖爆炸事件的真正幕后指使者。 “巴解军事组织的龙头老大” 第17卫戍部队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一直是阿拉法特和巴自治政府高级官员的贴身保镖,是包括美国、以色列在内的国际社  相似文献   

6.
刘江平 《当代海军》2008,(12):14-17
近期在北冰洋发生的军事行动令人瞩目 事件一:北极“争夺新航道”的角逐正愈演愈烈。路透社8月11日报道说,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将于本周启程前往北极,以确定阿拉斯加以北大陆架的延伸长度,并收集数据,绘制航海地图,以宣布对那里的新航道享有通行权利。  相似文献   

7.
一位台湾海军将领宣称,台海军将兴建自行设计的大型飞弹快艇,以替代现有的50艘飞弹快艇。这项代号为“光华6号”造舰案的设计已大致完成,全案呈报参谋本部核定后公开招标。台海军的“光华”系列造舰计划,包括“光华1号”“成功”级舰8艘、“光华2号”“康定”级舰6  相似文献   

8.
丁邦昕 《国防科技》2003,(11):11-13
3年前,以色列原本要出售的“费尔康”窄中预警系统,因美国的干涉而未能交货。前不久,4套封存在以色列仓库里的“费尔康”被印度买走,而此次交易的幕后支配者仍然是美国。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四处寻求空中预警系统的卖主;而美国却严格地控制着国际空中预警机市场。那么,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到底能发挥什么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9月10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9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提前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回国。9月11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蕴含着引发更多暴力冲突的巨大风险。沙龙此举将严重阻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对此国际社会深表忧虑,并呼吁其放弃这一“愚蠢的决定”。 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曾有两句著名的评价:历史学家说,战火频繁的中东战场只造就了一个名将,那就是沙龙,而时事评论家则说,只要沙龙存在,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作为中东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神秘的核武库被曾叛逃英国的以色列前核工程师瓦努努称为“第三圣殿最后的一根柱子”。尽管巴以冲突近来不断升级,但阿拉伯国家在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措施时却不得不考虑以色列核武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当代的国际恐怖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盛行于70年代,猖獗于80年代。当今恐怖主义成了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公害。“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更加活跃。目前,从中亚到中东,从亚洲到非洲、美洲、欧洲等地,“恐怖事件”此起彼伏,各国的“反恐”行动也是如火如荼。纵观当今恐怖主义分子的“制恐”与各国的“反恐”不难发现,正反两个方面都在走向军事化。 “制恐”规模扩大化 “恐怖事件”的出现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古罗马的恺撒被刺、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1914年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被刺、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等事件都是历史  相似文献   

12.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10,(17):54-55
7月26日,一架以色列“海上超级种马”军用直升机在罗马尼亚城市布拉索夫附近坠毁,造成6名军人死亡。当时,以色列军队正在罗马尼亚境内与罗军进行“蓝天-2010”联合军演,而这架一海上超级种马”直升机隶属于以色列“夜禽”大队,坠毁时正在执行军演中的一项任务。以色列国防军远赴罗马尼亚举行军事演习这一事件因为此次坠机事件而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就在人们看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重获自由、巴以就结束伯利恒圣诞教堂武装对峙问题达成协议、中东和平又见曙光的时候,两名巴勒斯坦人分别于7日和8日在以色列境内制造了两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以色列随即表示要进行报复,对巴勒斯坦继续实施军事打击。这使重新启航的中东和平之舟再度搁浅。  相似文献   

14.
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以色列国家在中东地区树敌颇多,导致其爆发战争屡见不鲜,仅仅大型中东战争就打了5次之多,其中小规模战争更是频繁不断,迄今其有“中东的超级大国”和“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之称。可以这样说,这个“荣誉”是以色列国家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尤其是以色列在对待巴勒斯坦解放运动这一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招致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以阿多次  相似文献   

15.
正巡飞弹最早起源于以色列,"萤火虫"是其巡飞弹家族的新成员,与"弹簧刀"巡飞弹有着更多的可比性。比如,它们尺寸相近,都为单兵便携式,都以电池驱动,战斗部重量也相近,但构型不一样,升空、发射及操控方式不同,同时定位精度也有所差别。"萤火虫"专注于城市等复杂环境作战,主要杀伤掩体后的有生目标,对速度、高度和范围不  相似文献   

16.
7月29日早晨,以色列极端宗教团体“圣殿山忠诚者”人员将一块重达4.5吨的大理石运至东耶路撒冷老城一个古城门外,象征性地举行仪式,为“第三圣殿”奠基,导致巴以双方再度发生冲突,造成20多人受伤。中东危机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以巴冲突自去年9月爆发以来,目前已造成至少65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虽然以巴双方均有和解之意,但面临的困难却难以解决。 1.最棘手的后遗症——难民问题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是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也是阿以冲突迟迟得不到全面和平解决的结果。巴勒斯坦难民在中东地区分布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伊  相似文献   

17.
图解世界     
美海军战舰群集结中东美国海军“企业”号航母战斗群于5月2日启程离开母港——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前往中东地区执行作战部署任务。美海军目前已经部署到位和即将部署到中东地区的战舰主要包括“里根”号航母战斗群.“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林肯”号航母战斗群、“佩勒利乌”两栖打击大队、“特伦顿”两栖打击大队以及“路易斯维尔”号核潜艇等。  相似文献   

18.
蔡一清  深蓝  朱明 《当代海军》2007,(10):64-65
今年是国际极地年,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围绕北冰洋的开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回应俄罗斯在北极点下的海床安插国旗,美国海岸警卫队所属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将于当地时间6日启程,开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9.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由国际调解人起草的中东和平计划已经递交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他还敦促巴以双方“立即停止暴力并重返和平之路”。布什在由白宫发言人阿里·弗莱合宣读的声明中说:“该‘路线图’是实现两个国家——安全的以色列和自立、和平、民主的巴勒斯坦——共存这一前景的起点。”布什说:“它是逐步在中东实现永久和平与安全的框架。” 经过几个月的耽搁,旨在恢复中东和平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15日,惯于惊爆内幕的《华盛顿邮报》突然把矛头对准本已打得不可开交的中东,称以色列两年前从德国购进的3艘“海豚”级柴电潜艇能够发射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的官员因此指出,以色列现在已经拥有从陆地、天空和水下发射核武器的能力。但以色列海军发言人随即在次日便断然否认自身潜艇部署有核武器,不过他却承认以潜艇具有水下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这实际上是证明以潜艇是种“可进行远程打击的战略武器”,至于有没有核弹头,对以色列这样的“准核门槛国家”而言,还有什么需要确认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