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柳  苏学 《宁夏科技》2001,(12):68-71
9月17日是犹太历新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向以色列人民祝贺新年的公开信中抱着真诚的愿望坦诚地宣布,他已下达“断然命令”,要求巴方武装人员彻底停火,并要求以方也停止对巴方的侵犯和军事升级行动。出于和平考虑,以色列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并愿意恢复已被中断了的巴以高层会  相似文献   

2.
1982年6月,以色列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大获全胜,驻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下简称“巴解组织”)武装被迫撤出黎巴嫩,被分散安置到一些阿拉伯国家,包括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内的巴解总部以及其精锐的卫队迁至非洲北部的突尼斯。这个已20多年没有过战火的北非国家,做梦也没想到,三年后竟然由此引出了一场被打得毫无反应的战争。  相似文献   

3.
阿拉法特是全球媒体曝光频率最高的一位国际公众人物。他的名字和中东和平联系在一起。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对抗40多年,有着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这位74岁的老人至今还活着,为他的事业奋斗。在他的生命中有50多次被谋杀未遂的记录。为什么阿拉法特能够避过许多杀害他的企图和阴谋而得以幸存,这得益于他的机智、人格魅力和威慑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1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萨达姆讲话的录音磁带,萨达姆否认与发生在纳杰夫的爆炸事件有关。2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宣布,将首次组阁。23日,伊拉克临管会发表声明:决定限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和阿联酋阿拉伯电视台在伊拉克的采访报道活动。6日,阿拉法特接受巴勒斯坦政府总理阿巴斯的辞呈。8日,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出任新总理。11日晚,以色列政府决定驱逐阿拉法特。16日,美国否决反对驱逐阿拉法特的安理会提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不要驱逐阿拉法特。8日,新加坡发现非典疑似病例。17日,被确诊的非典患者康复出院。10日,瑞典外交大臣安娜·林德遇刺身亡。10日至17日,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17日,联大拒绝将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议程。23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总理在北京会晤。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军队近日在巴勒斯坦自治城市拉马拉横冲直撞,大动干戈,致使阿拉法特官邸断垣残壁,弹孔累累,血迹斑斑。他们不但断了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的水电供应,还荷枪实弹地站到了距他咫尺之遥的地方。面对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国际社会纷纷表示强烈谴责,但同时却传来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美国对以色列的举动表示“理解”。 美国是怎样“理解”的呢?美国认为,以色列有权“自卫”。但现实情况是,以色列长期占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并依靠坦克大炮对巴勒斯坦进行统治。巴勒斯坦人一有反抗,以色列就武力侍候。据此,在巴以这对矛  相似文献   

6.
4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舆论失望的叹息声中离开中东,为10天的斡旋活动画上一个残缺的句号。他3会以色列总理沙龙,两晤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终究没有说服双方达成一个停火协议,白跑了一趟。这个结局并不令人意外。正如舆论所指出的,面对你死我活的巴以冲突,美国的调解姗姗来迟不说,其国务卿鲍威尔又耐着性子在冲突地区外围观望,盘桓数日才去“灭火”。难怪摩洛哥国王不留情面地说他应该先去耶路撒冷而非拉巴特。其实,谁都明白,这是要给以色列留下足够时间去把巴勒斯坦自治区翻个底朝天。  相似文献   

7.
阿以之间已经爆发过5场战争。而在新世纪之初,这一地区的形势再度恶化。伊拉克几百万名志愿者磨刀霍霍,利比亚、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随时准备同以色列开战,阿拉法特又拿起了枪……人们不禁要问:阿以会不会走向“最后决战”?  相似文献   

8.
9月30日,在以军“解除”对阿拉法特的围困、和平僵局依旧的情况下、以巴冲突进入第3个年头。在整整两年的冲突中,2300多人失去了生命,2.4万多人流淌了鲜血。惊回首,人们看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清单,也是一幅令人扼腕的经济社会灾难图。 在过会两年中,特别是在沙龙去年3月执政以来,以色列飞机、坦克、装甲车和推土机不断开进巴控区,对巴勒斯坦城市实行长时间封锁和戒严,直接造成172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近2万人受伤。 在这两年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制造了102起针对以色列的自杀性爆炸和难以数计的枪击事件,共造成623人死亡、4500多人受伤。这些伤亡人员绝大 冲突给以巴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以色列官方估计,两年来的冲突至少给  相似文献   

9.
9月10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9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提前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回国。9月11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蕴含着引发更多暴力冲突的巨大风险。沙龙此举将严重阻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对此国际社会深表忧虑,并呼吁其放弃这一“愚蠢的决定”。 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曾有两句著名的评价:历史学家说,战火频繁的中东战场只造就了一个名将,那就是沙龙,而时事评论家则说,只要沙龙存在,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  相似文献   

10.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5场战争。受地理条件和形势所迫,以色列采取优先发展陆、空军的策略,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以色列陆空军的战斗力跃升中东国家之首。然而,其海军发展却比较缓慢,特别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海军驱逐舰“埃特拉”号被埃及一艘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发射的“冥河”级舰舰导掸击沉,  相似文献   

11.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在此之前,巴以已签署了相互承认的协议。国际舆论认为这是巴以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历史性突破。巴以冲突复杂的历史背景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在中东地区的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  相似文献   

12.
李大光 《当代海军》2009,(11):15-17
疑为以色列幕后主导 7月于英吉利海峡失踪、8月17日于西非外海寻获的俄罗斯货轮“北冰洋号”,日前再度传出是因载运准备出售给伊朗的飞弹而被以色列监控,以方策划劫持事件,让俄罗斯政府出面搜救,以阻止飞弹运至中东。欧洲联盟海盗问题特派调查员库左表示,俄罗斯籍货轮“北冰洋”号被劫持事件可能是以色列为阻止导弹运至中东,而从幕后主导的。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作为中东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神秘的核武库被曾叛逃英国的以色列前核工程师瓦努努称为“第三圣殿最后的一根柱子”。尽管巴以冲突近来不断升级,但阿拉伯国家在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措施时却不得不考虑以色列核武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3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半左右,4架以军“阿帕奇”战斗直升机相继出现在加沙城西地中海上空,并连续向海边的阿拉法特官邸发射近20枚导弹,随后又用机枪进行了扫射。阿拉法特一架专用直升机被导弹击中并燃起浓烈的火焰和黑烟。被导弹击中的直升机断为两截并烧成一堆灰烬。另一架直升机仍完好地停在机库里。当天阿拉法特并不在加沙官邸。由于巴方事先有所准备并进行了人员撤离,此次空袭只造成数人轻微受伤。  相似文献   

15.
3月22日,哈马斯的创始人兼精神领袖谢赫·艾哈迈德·亚辛在离家几步之遥的清真寺外遭以军AH-64直升机发射的3枚导弹袭击,当场身亡。随后以色列当局承认对该事件负责,并宣称将继续使用“定点清除”战术捕杀哈马斯组织的所有领导人,甚至包括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根据巴勒斯坦官员提供的资料,自2000年9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已经“定点清除”了超过150名巴勒斯坦各派高级官员及其骨干。尽管国际舆论纷纷对以色列的这种做法予以谴责,但从军事上讲,作为一种以军在被占领土专门为对付反以组织领导人或反以武装分子而设计的实战战术,经过多年的运用与完善,“定点清除”已经成为以军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战术手段,并且引起了美、俄等国军方研究甚至仿效的强烈兴趣。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军队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以及对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官邸的围困已进入危急时刻。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  相似文献   

17.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10,(19):43-43
9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正式表态称,俄罗斯将向叙利亚提供“红宝石”巡航导弹。两国2007年就签署了有关该导弹的买卖协议,此后,以色列和美国一直像劝说俄罗斯不要将S-300导弹卖给伊朗一样,劝说俄罗斯不要将“红宝石”巡航导弹提供给同样被以色列和美国所敌视的叙利亚。在不久前进行的俄美两国国防部长会谈中,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还曾劝说俄方停止交易,而以色列方面甚至用与俄罗斯的无人机购销合同来逼迫莫斯科就范。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其在中东的霸主地位,以色列在加强正规部队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培养一支训练有素、具有深入敌后实施报复和反恐怖作战能力的特种作战部队。 1953年,以色列开始着手组建特种作战部队,其兵员都是从陆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特殊技能的训练尖子,命名为以色列第101部队。到了1954年,以色烈考虑战争和应付国内突发事件、制止内乱  相似文献   

19.
就在人们看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重获自由、巴以就结束伯利恒圣诞教堂武装对峙问题达成协议、中东和平又见曙光的时候,两名巴勒斯坦人分别于7日和8日在以色列境内制造了两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以色列随即表示要进行报复,对巴勒斯坦继续实施军事打击。这使重新启航的中东和平之舟再度搁浅。  相似文献   

20.
邝家旺 《国防》2006,(6):73-73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挥兵50余万突袭以色列,企图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土地并一举消灭以色列。当时以色列只有兵力11万人,武器装备也远远少于阿拉伯联军,但由张皇失措到仓促应战再到控制战争局面,以色列只用了18天时间,便迫使阿拉伯联军签署了停火协议。由于当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阿以赎罪日之战”。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以色列虽然是个袖珍小国,却蕴含巨大的作战能力,能够以小制大。这里面除了有美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