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家亲自挂帅指导化学战 1914年秋,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次会议上,德国最大的化学工业联合企业法本公司的巨头卡尔·杜伊斯贝就极力主张化学战。他还亲自研究可用于战争的各种毒剂的毒性。柏林威廉学院院长、法本公司  相似文献   

2.
1911年,刚刚问世不足8年的飞机第一次作为战争工具出现任意土战争中,开创了飞机用于战争之先河。在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开始走上战争舞台。由于受飞机性能的限制以及交战双方对这种新式装备的用途存有疑虑,军用飞机住战争中只起到了辅助作用,未能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火影响。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飞机还是战争舞台上的一个配角,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则是大显身手,成为战争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改变了战争的时空观,使战争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由线式推进、阵地对峙转化为纵深机动,加快了作战节奏和作战样式的转变,引起了军  相似文献   

3.
喻立 《国防科技》2003,(10):67-70
伊拉克战争,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之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在对伊作战战法应用上有许多新的变化,在信息作战、空中打击、地面进攻等方面与以往相比不同之处非常之多。一、美军对伊信息作战战法应用的基本特点 信息战贯穿了美对伊作战的始终。对实现“倒萨”的战争目的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伊战中,美陆军信息化程度高达  相似文献   

4.
吴清战争是以吴三桂为首的明朝旧臣和以康熙为首的清王朝进行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从1673年至1681年,历时八年之久。战场东迄江西,西至四川,,南达云贵,北抵陕甘,烽烟弥漫半个中国战争中,双方互有攻守,几经较量,最后以吴三桂的完全失败和以康熙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场战争虽已过三百多年,但剖析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战略方针,战术思想,作战手段,选择任能等方面,于今天军队建设仍是一个很好的殷鉴。  相似文献   

5.
猎击时敏目标的作战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在第二次对伊战争中,以比第一次对伊战争少得多的兵力,更短的准备时间和更少的消耗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对比两次对伊战争中所用的兵器,坦克、主战飞机、战车、轻兵器等主战装备基本还是上次对伊战争的旧兵器,最大的变化是无人机的大量使用,情报系统、战术网络的提升,使战斗能力有极大的提高,这种由系统整合、提升信息化能力、改进指挥控制所产生的作战效能的提升是显著和有效的,代表发展战争潜力的方向。文中以美军对伊战争中主要的作战样式——打击时敏目标为作战想定,建立作战系统猎击时敏目标作战效能模型,对影响作战系统效能的各种因素作定量的分析,揭示作战效能提升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谷钢  吴翔 《国防》2003,(9):41-41
伊拉克战争自始至终以争夺城市为核心展开,因此,双方城市作战的经验教训,对我城市民兵建设有诸多启示。 一、城市民兵建设必须直瞄现代战争特点,紧贴可能担负的任务进行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主要运用以下几种作战样式和手段攻夺伊城市。一是连续不断的空袭,二是贯穿全程的信息战,三是大量派遣特种作战部队,四是地面部  相似文献   

7.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科全境发动了大规模、连续猛烈的空袭。然而许多情况证实,虽然空袭达到了一定的战争目的,但并没有完全摧毁伊拉克的战争机器。造成这种态势,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伊拉克制定了一个比较符合这场战争情况的作战指导。推迟战争爆发,力求做好准备,是伊拉克作战指导的第一个特点。从去年8月初的海湾危机以来,伊拉克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方法极力推迟战争的爆发,以争取  相似文献   

8.
由美军导演的又一场令许多军事专家“大跌眼镜”和令许多军事研究人员“想不到”的战争——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这场战争可谓一波三折,最初是联军的高速推进,其后双方处于僵持状态,眼看着伊军越战越勇、联军面临的前景将越来越严峻时,伊军却突然土崩瓦解,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细细分析,此次战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除了交战双方实力差距太过悬殊之外,双方在作战指挥领域的优劣之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分析、研究伊拉克  相似文献   

9.
武器装备是战争力量的物质基础, 是武装力量赖以实施作战行动的军事技术手段和技术保障。武器装备的优劣程度、数量多寡,极大地影响着作战行动的实施。在现代战争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在朝鲜战争中,战争双方使用了喷气式飞机、大口径火炮、火箭炮和坦克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对志愿军方面来说,无论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还是先进武器装备的数量,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相比都处于异常悬殊的劣势。战争双方武器装备对比的悬殊, 对作战样式、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塔季之战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越过边界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凌晨对伊展开“沙漠风暴”行动。多国部队空军在持续多日彻底打击伊拉克空军后,转而放手攻击伊拉克的军事基础设施和其他目标。到1991年的2月的第3周结束时,战争舞台的重点已由双方的空中争斗转入地面攻防。  相似文献   

11.
3月20日凌晨,美国的攻伊“倒萨”行动正式展开。在此前的半年多时间里,也就是2002年9月至正式开战前,美国为达成解除伊拉克武装、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目的,持续向海湾增兵,不断对伊施加军事压力以逼其就范。与此同时,美英联军按计划对伊军实施了火力战、信息战、心理战、特种战等先期作战行动,积极为实施战争主体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相比,此次先期作战行动展开的时机更早、规模更大、手段更多、力度更高、针对性更强,体现了美军先期作战行动的一些新特点,展示了美军在战争主体行动开始前实施先期作战行动一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2.
阿颖 《环球军事》2013,(9):31-31
邮票,作为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其选取的题材十分广泛,可谓是无所不及,其作用除了邮资凭证外,随着历史的变迁,还具有了收藏价值,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您是否知道,一枚小小的邮票,还在两次全球性的战争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蕴藏着刀光剑影。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战争过程主要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并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3.
黄寿硕 《国防》2003,(8):41-41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一场全新样式的高技术局部战争。透析这场战争,不仅可以看到现代战争作战指导思想、作战方式方法的许多新特点,而且可以看到现代战争动员的许多新变化。 (一)广泛的新闻媒体动员成为现代战争动员的一个新领域。伊拉克战争被世人喻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规模最大的被直播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作战双方除在兵员、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进行广泛动员外,更是把新闻媒体当成重要武器来使用,致使激烈的新闻战成为贯穿战争全程的又一对抗焦点。美军组织了经过战前训练的多达550人的随军记者,通过新闻媒体丑化伊拉克当权者,谎报战况,隐瞒伊平民伤亡情况,以赢得本  相似文献   

14.
于淼 《国防科技》2003,(5):60-62
以“倒萨“和”重建”伊拉克为战略目标的伊拉克战争已经打响。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军事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美国军事实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充,军队作战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12年后美军再次对伊发动战争,高科技在这场战争中最突出的作用,就是为决策者们提供了实行新理念战争的可能。美军的作战思想较以往有着许多不同,正在力求以新的作战方式取得一场速战速决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非常重大的事件。虽然它的爆发距今已逾大半个世纪,但研究这场历史上的浩劫,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对于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长期以来,英国大量的资产阶级史学著述作了许多歪曲,力图掩盖战争的本质和英国帝国主义参战的目的,为英国统治集团洗脱战争罪责。他们把英国的参战说成纯粹的偶然性:为维护比利时中立不受德国的侵略而被迫卷入战争。他们重复老奸巨猾的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于1914年8月3日在下议院娓娓演说中的无耻调言:“我们不能出卖我们对于比利时中立所具有的任何利益和义…  相似文献   

16.
英阿马岛战争是二战后航母编队最后一次典型的攻防战,双方动用航母、核潜艇、飞鱼导弹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航母编队为作战力量核心,以岛屿进攻作战、海上封锁作战和反封锁作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开创了导弹视距外打击、编队远程防空作战等多种战术战法.英阿马岛战争已过去将近40年,时间久远,规模不大,但在战争史上影响深远,被视为现代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雏形.研究英阿马岛战争中航母运用的经验教训,对提升航母作战体系在未来联合作战中的地位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空前紧张、激烈、全面的电子战贯穿着海湾战争的全过程。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20年发展的电子战理论和有关武器装备,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较全面的运用。 在联合国决议规定伊拉克撤军最后期限到来的前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运用多种手段,对伊的C~3I系统实施干扰。1月17日凌晨发动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时,干扰强度倍增。从大规模空袭到转入地面作战,多国部队的侦察、干扰、摧毁相结合的电子战,与空袭融为一体,始终未停。  相似文献   

18.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10):24-27
化学兵是日本陆军担负使用化学武器任务的兵种,也是侵华日军最臭名昭著的部队。日军使用化学武器蓄谋已久,在侵华战争伊始就派遣大批化学战部队来华。化学武器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日军的作战进程,被日军称为“决胜瓦斯”。  相似文献   

19.
徐彬  杨晓彬  杨连山 《国防科技》2011,32(6):57-59,85
2011年3月19日,以法、美、英为首的联军部队对利比亚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军事行动,从而拉开了利比亚战争的序幕。在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中,联军的电子战行动贯穿作战始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三防”训练时,很多同志看到那形如猪嘴的防毒面具,不禁哑然失笑。其实,防毒面具与猪还真有一段不解之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伯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持续对峙时间长达六个月。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730个盛有液氯的钢瓶,趁刮稳定的东北风时打开瓶盖释放氯气一百八十吨。顿时,一道绿色雾墙腾起,并以每秒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