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2.
海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有了军事实践活动那天起,海就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公元前485年,吴国舟师海行数千里,在黄海与齐国舟师交战,失败而返,这是我国历史有记载的首次海战。从此,中国海军的前身——舟师、水师、水军不断发展,到公元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朝北洋海军舰队正式成立,前后经历了二千三百七十年。然而,由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夺取政权时,大多靠步兵和骑兵打天下,建立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止宫廷政变、内部叛乱、人民造反上,把镇压和作战的目标定在国内,因此,对海上力量和海防的建设未予重视,对外基本上是有海无防。直到元末明初,为了抵御倭寇入侵,海上力量和海防的建设才被提到日程上来。 为了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帮助我们研究新形势下的海防管理问题,仅就掌握的资料,着重对我国民国之前海防发展、海防建设等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根据我国安全战略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需要,对加强我国新时期海防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防建设思想。邓小平的海防建设思想,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中国海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对建设21世纪强大的中国海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根据国际军事斗争的特点和中国海洋安全的实际,提出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海防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海防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上方向的安全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根据国家战略立足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5.
庞士勇 《国防》2008,(5):52-5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海防信息化建设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海防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海防力量应对多种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武力侵凌下,曾国藩的海防思想逐渐形成。他所提出的"师夷智"以建设海防,"权自我操"的建设原则,建立近代中国海军的思想以及为此而付诸的亲历亲为,影响了此后的晚清海防建设。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邹积军  苏如国  唐忠超 《国防》2012,(10):57-59
一、认清形势特点,正确把握海防民兵转型建设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海防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海防安全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海防民兵转型建设方向. (一)准确定位新形势下海防民兵职能任务.新形势下,海防地区安全和稳定主要面临着敌侦察袭扰破坏、领海纠纷和资源争夺、反动分子渗透、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等五个方面的威胁.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按照"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要求,确立海防民兵职能任务,着眼定位抓建设.要由过去的单纯应对战争向应对战争与非战争突发事件多种安全威胁延伸.海防民兵要按照"打得赢"的要求,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遂行对敌海防作战任务;要按照确保海防稳定的要求,配合军地有关部门遂行海防管控任务;要按照反应迅速、快捷高效的要求,遂行应急动员支前保障任务;要按照和谐稳定的要求,遂行处置突发事件、应对公共危机等任务.扎实推进海防民兵由直接参战向支援保障转变、由应战建设向应战应急"双应一体"转变,切实为维护我沿海地区安全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海军在抗战中的作用及启示李仲元抗战时期,中国海军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两种奇特的情况,其一,海军基本无海战。虽然开战时拥有4个舰队,1个江防司令部,100余艘舰艇,但始终未同日本海军在海上进行较量。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海军迅即退入长江及其它江...  相似文献   

10.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海防建设,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防建设战略规划。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由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9—1956年)、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6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1978—2012年)、新时代的发展(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此历程中,建立健全了陆、海、空一体化海防体系;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反击外来侵略,捍卫了海疆主权和国家领空、领海安全,维护了祖国统一。新时代中国海防建设将以习近平大海洋战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国家战略高度构建海陆统筹、全国一体、全民参与的新型海防体系;构建新时代强大的海防力量体系,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完善军民深度融合机制,增强海防力量整体防卫管控能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相似文献   

11.
黄子才  和春耀  杨元 《国防科技》2018,39(3):014-016,049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智能化战争已经悄然来袭。边海防建设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一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本文着眼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在边海防建设中的应用,对智能化边海防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为边海防今后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894年夏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海陆军双双战败。次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方割地赔款,民族自尊心遭到空前的打击。在战争中,作为中国海军主力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多灾多难的中国海军建设,陷入了更加艰难的窘境。由于财政括据,军费有限,根本无力恢复海军。但在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这十余年间,清廷上下仍作了不少工作,尤其在海防思想方面的长进,不可忽视。(一)甲午战后关于重建海军的几种主张1895年3月12日,威海之战结束不久,清廷就发布上谕,撤销海军衙门,北洋海军也从编制序列上取销。在此情况下,海军建设首先面…  相似文献   

13.
王红 《军事历史》2008,(3):63-66
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国海军就追随世界海军发展的潮流,着手购买和列装鱼雷艇.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清朝和民国先后向德国、英国及日本购买了50多艘鱼雷艇,并组建了鱼雷艇部队.在近现代的几次对外战争中,也多次出现过中国海军鱼雷艇的身影.由于种种原因,旧中国海军的鱼雷艇未能在战争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晚清海防建设历史教训是深刻而沉痛的,解读其海防建设观念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海防安全观、非国家至上的战争利益观、浮于表面的局部改革观三个历史误区,无疑是学术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蒋建军 《国防》2011,(11):53-54
海防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事关国家主权,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发展。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海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海防建设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海防建设逐步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重点。清政府在进行海防建设过程中,对北洋海防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着重加强北洋海防。北洋海防建设情况是清末海防建设的缩影。探析北洋海防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与新中国海防建设徐明善唐复全曲维加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发展乃至国际战略利益。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始终关注着新中国海防问题,他从国家战略和国际战略的高度出发,协助毛泽东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战略高度所作的科学预见,在人类预测学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以他特有的洞察力,发表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说,把中日战争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详细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复杂矛盾,通盘考察了这场战争的全局,清晰勾画了这场战争的轮廓和发展总趋势。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预见是科学的。列宁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者“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外部自然界的规律,并且认为人完全可以认识这个世界和这些规律”(《列宁全集》第14卷第194页),从而可以科学地预见未来。对战争也是一样,可以依据战争的规律加  相似文献   

19.
傅怡 《国防》2011,(1):11-13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国家第四次边海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边海防体系建设,着重建好防卫管控力量体系、武器装备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努力实现建设统一、高效、稳固、信息化边海防的总目标。如何建设新形势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防体系是未来国防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梁章钜是嘉庆、道光时期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闽籍官员。他学识渊博,著述等身,既是封建官员又是著名学者、作家、诗人。鸦片战争前后,梁章钜作为后方官员,于任内建言献策并积极布防,对保卫东南海疆与晚清海防建设助益匪浅,展现出自身的海防观。梁章钜海防思想由整顿水师、水师舰炮和兵民思想等内容构成,其核心仅是希冀中国水师官兵能够利用岛岸防堵式的近海作战方式来战胜英人,尚不能提出中国海军近代化转型的具体主张,具有内敛性、防守性等传统特征。这既是梁章钜的自身局限,也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