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所谓预见力,就是对事物发展趋势或未来走向作出正确推测和判断的能力。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预见力。然而,预见能力是强是弱,预见水平是高是低,却不尽相同。马克思的《资本论》科学预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抗日战争初期就写出《论持久战》,准确预测了战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地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写了《论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等专题文章,还在《论新阶段》等很多文章中论述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准确预见,令人称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反映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毛泽东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科学方法,可以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一个重要战场。东北抗日战争史,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深入研究东北抗日战争史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研究战争规律要着眼其特点,研究战争史也要着眼其特点,只有弄清某一历史阶段战争的特点,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战争史的真实面貌。东北抗日战争同全国抗日战争相比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认清和掌握这些特点对深入研究东北抗日战争史是很必要的。笔者近几年来曾对东北抗日战争的特点做些探讨,现谈谈我的认识,请专家学者给予帮助。我认为东北抗日战争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这场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它在人类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而特殊的新篇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无数民族精英、炎黄子孙用丹心碧血浇灌出来的鲜花,和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强盗的相互支援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抗日战争时期所取得的成果格外令人注目。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取得的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洗雪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时屡战屡败的耻辱,而且为世界人类的反法西斯的进步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一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军事科学和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7.
在战争实践中,人和武器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来是战争指导者们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阐明了这个重大问题:“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437页)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运用,高精尖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已经位移。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战略指导方针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一点个人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在国内和我们党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深刻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指出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同时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同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决不能是速决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前沿技术预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 《国防科技》2005,(11):70-72
在科技成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力量的今天,合理有效地制订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和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技术预见作为一种新型的重要手段和宏观管理工具,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演化,已逐渐形成体系。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的本意是“系统地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以选择那些能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技术”。技术预见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体化预测”的基础上,“系统化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  相似文献   

10.
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绝非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它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经济力量的作用尤为重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因此,要研究战争就必须研究战争经济。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发动者,它野心勃勃,力图称霸亚洲和世界。但同它的称霸野心相比,其经济力量明显不足。因而,战争时期,日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部经济力量为战争服务,从而使二战期间的日本经济成为典型的战争经  相似文献   

11.
认识战争特点是军事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战略指导的基本前提。毛泽东指出:“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①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战争特点,并从战争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中进一步把握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原则,从而引导战争走向胜利。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正确把握战争特点,主要是因为他掌握了认识战争特点的科学方法。他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已整整五十周年了。在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伟大号召下,同仇敌忾,坚持团结,英勇奋战,经过八年的艰苛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使自己获得了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为了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战争形势与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发表了《论持久战》的名著。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同时讲到了指导中国人民和军队抗战的四个战略方针。其中除一个主  相似文献   

13.
1866年6月间日爆发的普奥战争,即德国内战。恩格斯说:“1866年战争不是别的,正是内战。”①在这场内战中,站在奥地利方面的,有德意志的几个邦:汉诺威、萨克森、巴伐利亚等;站在普鲁士方面的则是意大利。双方的军事行动,在6月间和7月间,主要在普奥、意奥两个战场上,即在波希米亚境内和意奥边境进行。在德国内战进行期间,作为“无产阶级将军”的恩格斯,于6月19日和7月5日之间,陆续写了一组(5篇)论文《德国战争短评》,先后发表于6月20日、26和28日,7月3日和6日《曼彻斯特卫报》上。恩格斯说:“这里陆续发表的几篇短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使用武器最为精良的一场局部战争。 尽管这场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一方,以伊拉克为另一方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区进行的战争,因而必然打着交战国的烙印,具有某些特殊性;但这场战争同时也异常清晰地预示了未来战争的某些一般规律,而这些一般规律必将对世界各国的武器发展和采购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对待战争指导规律如此,对待新时期国防建设指导规律,也是如此。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正是科学地把握新时期国防建设指导规律的正确反映。邓小平在运筹指导新时期国防建设中所把握的基本指导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中日战争 ,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 ,一次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两次战争尽管结局不同 ,但中国海军在战争中的命运却是极为相似的。两次战争相距42年 ,中国海军缘何一败再败 ?纵观两次中日战争之间中国海军发展的历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封建统治阶层对海防建设认识的起伏 ,影响着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 ,也决定着中国海军的历史命运。一中国近代海防建设 ,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当时 ,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猛烈撞击着中国的国门 ,国内政治局势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以后 ,进入暂时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适时实行战略转变,以改变整个局势,是我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报告的结论中,对“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问题专门进行了论述,指出,军事战略的“转变关系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关系于中国共产党的前途非常之大。”(《毛泽东选集》第516页)回顾我军军事战略转变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转变以及政治战略的转变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50年后在其腹地再一次爆发了震动世界的战争——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全面实施酝酿已久的以欧亚大陆地缘战略为主体的“全球战略”的突破口;是北约成员国为强化自身强势地位,进而谋求全球战略主动权的联合行动;是美国和北约成员国意欲展开更大规模全球战略的重要一仗;是外部势力插手南联盟事务酿成的严重后果。在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在研究和论述战争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在战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不言而喻,既然是战争总要有人参加,人既然是战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就必定存在于战争运动发展过程之中,同时人又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战争相对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后一种情况,就进入了战争问题上的认识论的领域。研究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战争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就是战争认识论的基本任务。毛泽东认为,研究矛盾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志愿军建立了威震世界的赫赫战功,获得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丰富经验,其中包括后勤工作的宝贵经验。毛泽东曾要求我们“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