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志伟 《国防》2010,(10):46-47
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大抓军事训练指示,积极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努力提高军事训练质量,是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核心。新时期新阶段,适应军事训练转型要求,提高预备役部队训练质量,必须着眼形势分析问题、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2.
军事训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时期的中心工作,这一认识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形成。在全军大规模系统的文化教育结束后,军事训练在训练时间比例中的优势地位也随之确立,全军迅速掀起训练热潮。随着"突出政治"被置于不适当的突出地位,军事训练所占时间比例不断缩小,实际训练时间更是不断压缩,军事训练的中心地位名存实亡。"文革"结束后,军事训练的中心地位以另一种形式提出,即把教育训练放到战略位置,军事训练所占时间比例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3.
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方针的历史演进经历了革命战争、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临战准备和持续深化训练改革四个时期。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训练方针,依据战争进程和作战对手的变化制定,指导军事训练为战争服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阶段的军事训练方针,依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指导军事训练走向规范。临战准备阶段的军事训练方针,依据全国临战状态下"要准备打仗"的战略制定,指导军事训练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持续深化训练改革时期,依据军事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色制定,指导军事训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强武装力量的军事训练,这是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共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军委对军事训练工作历来十分重视,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就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军队主要靠教育训练提高战斗力,要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军委江泽民主席、刘华清和张震副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及有关会议上多次强调,切实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最近,江主席在兰州军区视察时指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质量较高的武装力量,是不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的。”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国防建设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  相似文献   

5.
初岁元祚,战鼓催征。习主席签署中央军委2021年1号命令,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鲜明提出“聚焦备战打仗,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型,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全面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和打赢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新年度军事训练的方向、任务和要求,为新年度军事训练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重大战略思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把军事训练作为提高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以省军区担负的使命任务和能力要求为牵引,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创新训练内容方法,完善组训管理机制,确保后备力量训练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适时衔接、相互促进,不断推动后备力量军事训练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谈文虎 《国防》2007,(9):31-33
实现民兵军事训练转变,是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是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转型建设的需要,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去年,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省军区党委认识到,民兵训练也必须实现向信息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郑洲 《中国民兵》2014,(5):25-25
日前,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为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当前,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就是要认真贯彻上级的要求,认清定位点,抓好落脚点,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快速动员能力和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吴际 《国防》2011,(6):59-61
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是胡锦涛主席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海防部队处于军事斗争的最前沿、第一线,是担负沿海地区防卫作战的主要力量,必须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积极更新训练理念,完善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手段,改进训练作风,切实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钱南忠 《国防》2007,(8):36-38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军事实践活动.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型,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我军建设的主旋律.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必须着眼形成军民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紧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训练转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和胡锦涛主席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一场着眼掌握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知识和技能,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训练变革已在全军部队全面深入展开。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负责人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正规化训练、上世纪80年代的合同作  相似文献   

12.
谈文虎 《国防》2006,(12):37-38
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下称“转型”),是胡主席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大势,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军事训练做出的战略抉择。民兵、预备役部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紧跟现役部队军事训练转型步伐,深入研究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转型。一、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转型的自觉性训练观念是引领训练变革和转型的灵魂。要扎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就必须强化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一)强化信息化训练观念。信息化训练是信…  相似文献   

13.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最近指出:“后备力量建设必须通过调整改革,与现代战争的需要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这虽然是现在和今后整个民兵工作的指导方针,但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民兵军事训练中,也应以“两个适应”为指导。 长期以来,民兵军事训练,无论是步兵还是专业技术兵的训练内容,都是不折不扣的按《民兵军事训练大纲》实施的,所训内容都是基础性的。既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民兵训练内容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今后的民兵军事训练,应从“两个适应”出发,对现行的训练时间、人数、内容作如下调整。一是参训人数再作适当压缩,每年参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地推进军事训练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军事训练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训练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任务变化、战争形态演进、武器装备发展和体制编制调整,适时推进训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促提高,走过了非凡的历程,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推动军队全面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问:今年高等学校军训试点与去年有什么不同?答:根据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关于要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的指示精神,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关部门对今年学生军训的试点工作作了调整,主要是:试点学校由去年的五十二所扩大为六十九所,增加了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时间与内容,改进了训练的形式和方法。问:今年军训时间、内容有什么新的要求?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情况,学生军训时间一般安排十至十三周,要求在一、二学年  相似文献   

16.
袁群宝 《国防科技》2010,31(4):65-68
军事训练问责制系统回答和解决了"由谁问"、"问什么"、"怎样问"这些基本问题,为强化训练责任、激发训练动力、促进训练落实、提高训练质量提供了遵循和依据。文章重点阐述了军事训练问责制的基本内涵,深刻分析了其现实意义,并有针对性提出了推行我军军事训练问责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非常规战争催生外军训练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在全军进一步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努力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推动军事训练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介绍外军的相关情况以资参考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东  滕海林 《国防》2014,(4):72-72
正民兵预备役军事训练作为全军军事训练体系的组成部分,应按照军事训练转变的总体要求,遵循自身特点规律,推动训练实行三个转变。一是由分散自训向集中施训转变。要进一步加大统合力度,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多级组训和考评体系,按照"分类集中、分层组训、跨区联训"的思路,巩固和完善"以省级训练基地为核心、以市级和预备役师旅训练基地为骨干、以  相似文献   

19.
"实战化训练"不只是一种训练要求或训练方式,更应是指以实战化训练体系构建为核心的一种完整的军事训练实践活动。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发展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实战化训练体系构建、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总结这段历史,对于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认真落实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大抓军事训练的重要指示,四川省凉山军分区从年初开始在全州民兵和人武干部中开展"爱军精武"活动,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