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致命武器是一种利用声、光、电、磁和化学等技术手段,使敌军人员(或暴乱人群)和作战设备(车辆、舰船、飞机和基础设施)暂时或永久地丧失正常机能,而不造成人员死亡的新概念武器,有时也称为软杀伤武器或失能武器。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苏、英等国家就开展了非致命武器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90年代,随着世界人道主义呼声的日渐强烈和非军事行动的需求,非致命武器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各国已研制并装备了多种  相似文献   

2.
非致命激光束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非致命武器是一种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技术手段,使敌对人员或作战设备暂时失能并使人员致死性和附加环境破坏降到最小的武器。从非致命武器的概念看,在众多非致命武器中粗略地可分为两大类,即反人员的非致命武器和反器材、反能力的非致命武器,后者是指非传统的爆炸冲击弹药等软杀伤武器,如阻燃弹、碳纤维弹、计算机病毒、软破坏的定向能等。反人员的非致命武器种类很多,它包括低能的各种声、光、电磁波、化学失能武器、刺激剂、粘性泡沫、鱼网弹、软性弹丸等。近年来定向能、声波、生化、基因等技术的发展,非致命武器借助于这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新时期复杂的海上防空作战环境下,硬杀伤和软杀伤武器的相互影响,并以武器配对实例说叫软、硬杀伤武器协调与调度的方法。本文还简要介绍了美国、荷兰和北约海军在软、硬杀伤武器协调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海战中,传统的硬杀伤作战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变得越来越困难,而采用多种先进技术的软杀伤武器显现出了理想的作战效果,引起各主要海军国家的高度重视。 软杀伤武器与常规的硬杀伤武器的区别在于:毁伤目标系统构成材料或硬件的物理结构及存在形式不同。软杀伤武器的作用旨在干扰及中断目标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系统功能,或在对目标系统硬件基本上不造成毁坏的前提下,使目标系统的功能至少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运行。软杀伤武器通常不对目标系统的硬件构成造成毁伤,从而使受作用后的目标系统在其功能丧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武器装备的质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在微电子、光电子、生物等军用高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概念武器大量涌现的同时,诸多软杀伤兵器也即将走出实验室,进入未来的高技术化战场。软杀伤兵器亦称“非致命性武器”。是指利用声、光、电磁、计算机病毒和化学等手段,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基础设施和武器装备陷入瘫痪、电子设备完全失灵的一类新式兵器。这些兵器主要包括五大类,即化学物质软杀伤兵器,计算机病毒软杀伤兵器,激光和射频软杀伤兵器,声波软杀伤兵器和噪声软杀伤兵器等。化学物质软杀伤兵器。这种兵器主要  相似文献   

6.
舰载软杀伤武器为电子战设备,硬杀伤武器包括导弹、近距武器系统等。为使对反舰导弹防御的成功率为最大,各种软硬杀伤武器必须以一定顺序和互相协调的方式进行分层防御。根据国外文献,细致分析了舰载软硬杀伤武器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舰载软杀伤武器为电子战设备。硬杀伤武器包括导弹、近距武器系统等,为使对反舰导弹防御的成功率最大,各种软硬杀伤武器必须以一定顺序和互相协调的方式进行分层防御。  相似文献   

8.
徐秦 《国防科技》2012,33(6):39-44
舰载软杀伤武器依靠电子对抗资源来破坏敌反舰导弹对舰艇的捕获和跟踪,是舰艇主动防御武器之外对付反舰导弹的又一利器。文章对目前国外海军广泛装备的、对抗反舰导弹的舷外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软杀伤武器系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评述,简要分析了未来舰载软杀伤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坦克以坚固的装甲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攻击。随着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日益增强,尤其是攻击坦克顶部武器的出现,单纯依靠被动防护难以保证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于是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应运而生。主动防护系统可以在一定距离干扰或拦截反坦克弹,使之不能命中目标,保护坦克的安全。根据防护机制的不同,主动防护系统分为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类。“软杀伤系统”只是使威胁战车安全的攻击弹药迷失目标,不能对它造成硬损伤;“硬杀伤系统”则是在攻击弹药到达之前就将它摧毁,或起码使其受损并大大降  相似文献   

10.
“软杀伤兵器”,亦称“非致命性武器”和“温和型武器”,是指利用声、光、电磁、电脑病毒和化学等手段,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基础设施和武器装备陷于瘫痪、电子设备完全失灵的一类新式武器。随着微电子、光电子、生物等军事高技术不断应用,诸多“软杀伤兵器”也将进入未来高技术化的海战场。  相似文献   

11.
“软杀伤兵器”,亦称“非致命性武器”和“温和型武器”,是指利用声、光、电磁、电脑病毒和化学等手段,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基础设施和武器装备陷于瘫痪、电子设备完全失灵的一类新式武器。随着微电子、光电子、生物等军事高技术不断应用,诸多“软杀伤兵器”也将进入未来高技术化的海战场?  相似文献   

12.
雷达装备抗击反辐射摧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战争中,被人们誉为“千里眼”的雷达,已广泛用于预警、侦察、防空、指挥、控制、制导、火控等系统中。进攻性武器性能的改善,尤其是隐身技术的采用,促使雷达加速发展和更新。在电磁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进攻性武器单靠电子干扰的软杀伤手段,已难以有效地摆脱雷达的“跟踪”。因此,许多国家加紧发展摧毁雷达的硬杀伤武器——反辐射武器(或称反雷达武器)。利用雷达的电磁辐射,反辐射武器可对雷达进行寻的、跟踪直至摧毁。除了摧毁雷达阵地外,它还能杀伤雷达操作人员,迫使敌方重新装备或长时间维修,使雷达在作战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  相似文献   

13.
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又称“失能武器”(disabled weapons),是使人和武器失去作战能力、但不造成大批人员死亡和设施、环境严重破坏的一类武器。非致命武器可分为对付人的和对付武器的两大类。对付人的非致命武器,主要作用是使人暂时迷失方向、精神错乱、晕眩、嗜睡、行动困难或损伤人的感觉器官等;对付武器装备的非致命武器的主要功能是使光电探测器损坏,使电子设备失  相似文献   

14.
非致命武器是运用声、光、电磁、计算机病毒和化学等手段,使敌方武器装备或人员效能降低甚至完全失去正常机能的一类新型武器。这类武器采取完全不同于传统武器的毁伤机理,既可通过“软杀伤”达到制胜的目的,又不会产生严重的附带破坏,可以在不同范围广泛应用,可作为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关注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究和开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的发展不断为人类的武装斗各提供新的手段。新概念武器——“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制、运用和发展将有可能部分地改变传统的军事行动方式。所谓“非致命性武器”,是指一系列不必消灭对方的人员和装备,通过“软杀伤、软破坏”即可使对方作战能力丧失或减弱的“温和型、人道型”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主要包括:使用故方基础设施和装备瘫痪的武器、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的武器、和使故方电子设备失灵的武器等。其中,少量已应用于实战。大部分处于研究发展阶段。预计再有10年左右时间,非致命性武器将广泛装备并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舰艇自防御中硬杀伤(HK)和软杀伤(SK)武器系统协调防御的方法,描述了采用自顶向下系统工程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案选择、仿真和系统评估,提出了防空战(AAW)中武器分配的最佳算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FAE武器的特种杀伤效果和对巡航导弹相关技战术性能分析,利用FAE武器(云爆弹)的爆轰、冲击波、破片、窒息和电磁电热效应等特种杀伤效果,剧烈改变导弹的工作环境和对巡航导弹的弹体、导引系统、控制系统和发动机等关键部件进行“软”、“硬”破坏,以期达到抗击巡航导弹的目的,同时阐述了装备水面舰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一、反辐射导弹(ARM)——当今电子战中的佼佼者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争的电磁威胁战场环境日益复杂而严峻多变。当今电子战中的进攻方已将软杀伤的电子对抗措施和硬杀伤的武器相结合,即侦察、干扰与摧毁一体化的电子战技术和战术运用,是实现防空压制的最有效手段。而反辐射导弹是防空压制的主要硬杀伤武器。自六十年代中期“百舌鸟”ARM用于越南战场以来,反辐射导弹在中东战争、马岛战  相似文献   

19.
防空火力压制力量的主要作用是在空中作战中用于掩护攻击机群遂行突击任务,提高其突防概率,减少伤亡。其作战手段包括软、硬杀伤两种。硬杀伤手段主要是用于摧毁敌方地空导弹和高炮等防空兵器的制导雷达;软杀伤手段主要是用于对地面防空兵器的制导雷达和指挥通信系统实施电子干扰使其失去作战效能。美国空军防空火力压制力量自60年代建立以来,至今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它的发展首先是从专用防空火力压制硬杀伤武器开始的,其代号为“野鼬鼠”。  相似文献   

20.
激光眩目武器是一种能眩人眼目的软杀伤激光武器。在1982年爆发的马岛海战中,英国海军首先在舰船上使用了这种武器,但随后又销声匿迹了。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才初步摸清这种武器的战术特点、基本结构及应用状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