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美国海军“奥斯汀”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特伦顿”号(LPD14)要到2007年1月才正式退役,但它在几月之前就已经被印度海军招至麾下。目前印度海军派遣300人到美国东海岸的诺福克海军基地接受技术培训,并计划在2007年5月前把“特伦顿”号开回印度。“特伦顿”号两栖船坞运输舰的满载排水量接近1.7万吨,不仅是第—艘进入印度海军的美制战舰,也是目前仅次于“维拉特”号航母的第2号战舰,同时还是印度海军拥有的最大的两栖舰船。更引人关注的是,在“特伦顿”号两栖战舰成交之后,印度海军开出了一份更长的清单,希望采购更多的美制先进装备。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21世纪濒海环境下远征作战的要求,美国海军决定设计建造12艘具有“革命性”的船坞登陆平台,即“圣·安东尼奥”级(LPD-17)两栖船坞登陆舰,这是美国海军两栖战舰目前主要的在建计划。远征战略是美国21世纪和平时期进行前沿部署、战时响应全球危机和作战的基础,是美国海军随时随地遂行从海上作战战略的精髓。为了成功地执行这种战略,美国需要超级平台和系统,LPD-17毫无疑问是美国未来远征作战部队的关键要素。作战需求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海上变形金刚:“强击者”系列两栖战舰 现有的2艘“鹿特丹”级船坞运输舰远远不能满足荷兰海军未来的需求。因此,在其基础上研制更为先进实用的“强击者”系列两栖战舰(可在6级海况下起降直升机、4级海况下收放登陆艇,执行两栖作战或其他任务),为荷兰海军远征作战和出口之用。“强击者”系列两栖战舰主要有三个基本型号,  相似文献   

4.
图解世界     
美海军战舰群集结中东美国海军“企业”号航母战斗群于5月2日启程离开母港——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前往中东地区执行作战部署任务。美海军目前已经部署到位和即将部署到中东地区的战舰主要包括“里根”号航母战斗群.“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林肯”号航母战斗群、“佩勒利乌”两栖打击大队、“特伦顿”两栖打击大队以及“路易斯维尔”号核潜艇等。  相似文献   

5.
李杰  刘涛 《现代军事》2008,(2):28-32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海军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推出各种新式两栖战舰。美国海军自不待说,两栖攻击舰、船坞运输舰、船坞登陆舰等大型两栖舰船的研发与建造持续升温,其他国家海军发展两栖舰船也亳不示弱,如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海军都在加紧购买或发展适合本国特点和海上安全需要的两栖战舰,东亚地区的我国两个近邻——日本和韩国发展两栖舰船的势头尤为猛烈。日本早在2003年就建造了3艘满载排水量1.3万吨的“大隅”级船坞运输舰,此后又于2007年8月下水了满载排水量达1.8万吨的“日向”号16DDH直升机驱逐舰。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初期各国海军的驱逐舰阵列中,引领潮流的有美国海军现役的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英国皇家海军即将开工建造的45型防空导弹驱逐舰以及美国海军新概念SC-21系列驱逐舰等,这三种新型驱逐舰被世人举为新世纪驱逐舰“三剑客”。 现代海战力量的象征 世纪之交,在历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美国海军的阿莱·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频频露脸。目前,美国海军已有34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建成服役。随着美国军事战略的不断调整,伯克级“宙斯盾”战舰的作战能力不断升级,已成为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主力战舰和得力干将,成为其推行海军新战略的力量象征。而伯克级军舰之所以敢为人先,每战必打头阵,是因为其身怀绝技,尤其是拥有“宙斯盾”系统这个“杀手铜”。 “宙斯盾”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21世纪的美国海军将以12个航母战斗群、12个两栖戒备大队为基本兵力结构,配以新一代NSSN隐身核动力潜艇、导弹舰和“21世纪水面战舰”、CVX新型航空母舰和JSF隐身联合打击战斗机等,组成的新一代海上战争机器。 隐身核动力攻击潜艇 美国海军计划到2020年,其攻击潜艇部队将主要由NSSN新一代多用途隐身核动力潜艇和3艘“海狼”级隐身潜艇组成。美国海军耗资21亿美元建造的世界第一艘隐身核动力攻击潜艇“海狼”号已于1996年初加入美海军服役,该级潜艇因为造价太高,计划仅建3艘,第二艘于1998  相似文献   

8.
DD(X)系列战舰是美国海军“21世纪海上力量”作战构想的主力战舰。美国海军将 DD(X)级系列战舰视为海军版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作为一种高度机动和通用的海上作战平台,DD(X)系列战舰将被美军用作独立的前沿存在和前沿成慑的重要工具,也将成为美国海军联合远征打击部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美国海军已决定启动 DD(X)舰的建造计划。根据美国海军提供的一项为期3年、计划耗资29亿美元的合同,  相似文献   

9.
两栖攻击舰体现了美海军“由海向陆”的转型 根据美国海军的作战理论,为了便于前沿部署,两栖舰队被组建成12个“两栖战备群”,每个战备群配备3艘舰艇,核心是1艘“黄蜂”级或“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目前,美国海军共有10艘两栖攻击舰,现役“塔拉瓦”级舰已由5艘减为3艘,“塞班”号和“贝劳伍德”号已于2005年4月和10月相继退役。“塔拉瓦”号、“拿骚”号、“佩雷里乌”号也将在2011-2015年间达到服役年限。虽然美国海军已经着手研究了两栖攻击舰的延长使用期计划,但最终由于技术上无法实现并且经济上难以实施而搁浅。此外,每个战备群还包括2艘小型两栖舰。  相似文献   

10.
舰船简讯     
美国海军研究未来两栖舰队的前景美国海军正开展一项研究,旨在确定美国海军究竟是应该制定一项计划以进一步提高服役多年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的性能,还是继  相似文献   

11.
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在86年Farnborough展览会上,展出了1986年5月20日在美国海军 USS邦克山(CG52)导弹驱逐舰上垂直发射“标准”2舰空导弹的第一幅照片。这是美国海军在现役战舰上首次实现的导弹垂直发射。导弹是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为美国海军和加拿大研制的VLS MK41垂直发射装置上发射的。最近,加拿大签署了第一个订货合同(价值4000万美元),装备新的4艘“部族”级导弹驱逐舰。美国海军签订的合同价值高达1165百万美元,共有带1152个导弹发射筒的28套VLS MK41发射装置,装备现役的17艘战舰,它们是“斯普鲁恩斯”级(DDG63)、“伯克”级(DDG51)导弹驱逐舰和“提康德罗  相似文献   

12.
法国海军目前拥有的两栖战舰包括2艘满载排水量8500吨的“暴风”级两栖船坞登陆舰和2艘满载排水量12400吨的“闪电”级两栖船坞登陆舰。其中2艘“暴风”级船坞登陆舰“暴风”号和“暴风雨”号分别于1965年和1968年入役,按照法国海军的规划,必须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被新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海军黄蜂级“伊沃·吉姆”号两栖攻击舰  相似文献   

14.
闻舞 《环球军事》2010,(24):25-27
美国海军第7舰队是美国海军在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海上作战力量,它的核心就是“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这艘美国最新服役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战舰,它的母港就是著名的日本横须贺军港。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10日,美国海军最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新奥尔良”号(LPD18)在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三大海港之一的新奥尔良市举行了隆重的服役典礼。“新奥尔良”号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船舶系统分部为美国海军建造的最新圣·安东尼奥级(LPD17)两栖船坞运输舰家族中的第2艘,舰长208.5米,宽  相似文献   

16.
正水面舰艇得到较快多样发展在世界水面舰艇发展中,除了航空母舰外,其他水面舰艇发展也受到海上强国的重视。其中,驱逐舰、两栖战舰和其他一些水面战舰得到较快发展。宙斯盾驱逐舰作战效能不断提高宙斯盾战舰是安装了美制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系统的防空型驱逐舰的统称。宙斯盾战舰的核心是"宙斯盾"作战系统,是美国海军为满足舰载防空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为了适应新战略的需要,现已取消了“阿利·伯克”级Ⅲ型舰的计划,代之以ⅡA型舰方案。“阿利·伯克”ⅡA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是在“阿利·伯克”级Ⅰ、Ⅱ型舰的基础上改进建造的新型战舰,在许多方面与原型舰有很大不同。据称,改进后的战舰其作战能力会大大加强。目前,“阿利·伯克”级ⅡA型首舰  相似文献   

18.
它是美国海军史上最幸运的战舰之一,刚刚服役4个月便被委以保护美国总统的重任它也是美国海军史上最倒霉的战舰之一,执行护航任务伊始就砸坏友舰,自爆潜弹,事故不断它还是美国海军史上最“乌龙”的战舰,例行演习时竟向自己总统乘坐的军舰射出致命的鱼雷它更是美国海军史上最“悲惨”的战舰,全体舰员不但曾经被拘,最终还被海军永远除名  相似文献   

19.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13,(17):72-72
美第9艘圣·安东尼奥级完成海试 8月20日,美国海军第9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萨默斯特”(LPD-25)号在墨西哥湾完成建造商海试。  相似文献   

20.
闻舞 《环球军事》2006,(7):52-53
随着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进一步深入, 对远程投放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两栖攻击舰这种远程打击群的核心舰种正成为美国海军的新宠。于是,在塔拉瓦级已显老迈时, 它的继任者——新一代的两栖攻击舰开始浮出了水面。不堪重负的塔拉瓦级 2003年8月22日,一支新组建的美国海军舰队驶出了位于西海岸的圣迭哥军港, 这就是以“佩利洛”号两栖攻击舰(LHA- 5)为旗舰的美国第1远征打击群。它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