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军100部队与731部队几乎同时在中国东北建立,表明日本军国主义一开始就准备建立对人和牲畜及农作物进行细菌战的完整细菌战体系。100部队是一支"牲畜及农作物细菌战部队",它与731部队一样,名义上隶属关东军,而实际最终领导权在日本大本营陆军省和参谋本部。100部队研究的畜类细菌武器主要有鼻疽、炭疽、牛瘟、羊痘等,农作物细菌武器主要有锈菌、斑驳菌、炭疽等。100部队还研究植物性毒药武器,研究人畜共患的细菌武器,如炭疽、鼻疽等,因此100部队也进行大量的活人人体实验。100部队于1942至1945年间在中国东北进行了多次细菌战。有资料显示,也可能在中国内地实施过细菌战。  相似文献   

2.
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进行细菌战试验的"731部队"臭名昭著,已广为人知。然而,总部设在南京中山东路原南京陆军中央医院(现南京军区总医院和南京无线电厂)的日本"荣字第1644部队",从1939年成立到日本战败,在南京活动了6年之久,一直不断从事细菌战研究和惨绝人寰的活体细菌试验,并在宁波、常德和浙赣进行了3次主要的细菌作战,残害了大量中国人。它是同时期建立的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细菌战部队之一。但由于保密严格,对外公开名称又是"中支那防疫给水部",其内幕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进行细菌战的暴行早已人尽皆知,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也早已成为了日军细菌战部队的代名词。但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事实却是“731部队”仅仅是侵华日军众多细菌战部队中的一支,本文就对侵华日军的细菌战部队及相关问题做一下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细菌战,又称生物战,是使用细菌、真菌等生物战剂杀伤人畜、毁坏农作物等的作战,是一种惨无人道的军事行动。在朝鲜战争中,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军,公然对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造成了中朝军民伤亡。今天,面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违反国际公约,继续研究和生产杀伤力更大、隐蔽性更强的新一代生物武器的客观实际,回顾抗美援朝战争反细菌战的胜利,总结经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美军实施细菌战的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利用日本细菌战犯及其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的细菌武器研究和生产…  相似文献   

5.
1932年6月以后,随着日军侵入东北,黑河地区所属各县相继陷落。至1945年8月,驻黑河地区的日军部队有:国境关东军守备部队;关东军作战部队;以及细菌部队、特殊情报部队、孙吴宪兵队、空军部队、江防舰队等。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人们自然会想到日寇“73”部队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在公开进行烧、杀、抢、掠的同时,分别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建立细菌部队,研制细菌武器,进行细菌战,遍及除新疆、西藏、青海等少数地区以外的全国各地,中国无数军民惨死在细菌战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妄想征服中国的战争势力,处心积虑地变换各种作战形式。他们继续研制生物武器,把生物战作为其中一种重要作战手段。然而,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防实力的不断加强,他们过去不能,今后仍然也不能用生物能征服我们。对生物战我们不仅能够预防,而且也能进行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战场都曾广泛使用过细菌和化学武器,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惨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近年来发掘的史料证明,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进行过细菌和化学武器战,而且在其它战场上也都秘密使用过生化武器。  相似文献   

8.
"北支"(甲)1855部队,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日本华北方面军的编成而秘密编组,是日军继在东北成立731部队后,在华北所设置的第二个细菌战基地。它在华北构建了极为秘密而庞大的细菌战机构体系,其本部隐藏在北平城内天坛公园西南之神乐署,而不是在先农坛之庆成宫。此基地,与在东北及南方地区的日本细菌战部队有所不同,其人体实验与解剖观察犯罪更随意、更猖狂,实验、解剖中国人,不是如过去所知的10数人,而是约5000名以上;其细菌攻击犯罪,与"扫荡"相结合,更隐蔽,更频繁,民众受害更惨重,初步估算,所致民众染病约百万人,死亡约30万人。而这,只是它反人类罪行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9.
侵华日军“516毒瓦斯部队”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华日军「516毒瓦斯部队」揭秘张守生日军在哈尔滨设置的食人魔窟——731细菌部队,其罪恶行径已昭彰于世。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北部边陲齐齐哈尔,日军还曾经建立了一支专门从事化学武器研究的516毒瓦斯部队。由于资料匮乏和研究方面的不足等原因,日军侵略者...  相似文献   

10.
二战缅甸战场日军参战部队跨区域调动频繁,编制复杂,留存数量巨大的部队史档案资料。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亚洲史料中心等机构存藏了丰富的日军缅甸战场部队史档案文献,包括日军作战部队履历、作战计划及军令、战斗详报、作战记录、阵中日志、战时军政等类别,内容囊括日军在缅甸战场的编制变化、战略规划、军事行动及军政统治等内容,是研究二战史、滇西抗战史不可或缺的日方佐证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首次大国之间直接的军事对抗 ,也是战后唯一的大国之间直接军事对抗。战争的实践表明 ,这次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就其对抗的性质、程度和结局 ,对后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有限战争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高控制战争 ,那么朝鲜战争可以认为是高控制战争的始作。本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 ,从中美双方对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持续时间和战争代价等方面的控制 ,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有限战争理论在战争中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过程 ,将对人们关于战后局部战争的有限性和战争控制的认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大规模、高度现代化的局部战争,也是有史以来电子战装备最集中、手段最完善、斗争最激烈、影响也最深刻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的胜利,主要依靠的是现代高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电子战则是其中一张王牌,是其赢得胜利的电子战、精确制导导弹及C3I指挥系统三大法宝中的第一法宝,是决定陆、海、空战的关键因素。深入剖析这场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运用电子战的闪亮之处,对于我军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指导的许多方面必然要适应此种变化,以追求战争的胜利,但经受过实践检验的战争指导原则依然没有过时.第一,正确认识信息时代战争的特点及其规律,以增强军事理论创新的针对性;第二,战争形态的划分有多种选择,战争本质不因战争形态的变化而改变,战争永远是政治的继续;第三,经受过实践检验的战争指导原则不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丁伟 《军事历史》2016,(2):21-25
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对抗的初期发生的,始终都有演变为全面战争的可能,但是战争并没有越出朝鲜国境。这场战争充分表现了现代局部战争的一些基本特征:战争目的的有限性、战争范围的有限性、战争以政治解决告终。朝鲜战争作为现代局部战争的开端,对战后世界军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冷战"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冷战"政策.朝鲜半岛是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也是"冷战"政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战役实践主要是在歼灭战战役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并随着战略方针的调整变化,先后经历"立足内线歼灭战""外线作战为主歼灭战""大规模歼灭战""大迂回大包围歼灭战"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歼灭战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内战规模空前,影响深远.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进行中,联邦政府的决策者面临较为棘手的决策困境:既要追求联邦主义,又要兼顾州权主义;既要维护统一大局,又要做出战争决择;既要反对奴隶制,又要利用奴隶制.这些困境导致联邦政府的战争决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解放黑人奴隶;二是实行征兵制;三是出台《宅地法》;四是选择适合当时情况的战争规模.联邦政府的决策总体上是成功的,最后实现了美国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Conventional wisdom on the phenomenon of war is criticised for providing little relevant guidance to deal with the security challenges of our era. One reason is that this attitude uncritically assumes power as synonymous with force. In response, ‘productive war’ is here proposed as a re-conceptualisation of war based on Michel Foucault's alternative understanding of power. Productive war appreciates the role of violence but subordinates it to non-kinetic dynamics influencing the dimension of meaning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Thi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provid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deal with the dynamics of political mobilisation essential to create public support for nation-building abroad and for visions of world order.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的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举国一致进行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至欧洲战事爆发前,中国战场牵制侵华日军百余万人,鼓舞和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本期的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对中国抗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颖而深入的阐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抗战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伟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的话: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0年后的今天,透过拉长的历史镜头,我们可以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思这场战争,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地位作用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一、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徐焰】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近些年,国内纪念抗战时出现了一种令人沉思的现象,即有些人极力拔高国民党抗战时的头面人物,并贬低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其目的就是要美化当年被推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