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0,(12):36-37
清代八旗制度以严密的组织形式,实现了旗人社会的兵民合一。旗人的一切生活待遇,都在八旗制度下获得,住房也不例外。据顺治年间八旗"定甲八万"的说法:一品官给房20间,二品官给房15间,三品官给房12间,四品官给房10间,五品官给房7间,六品、七品官给房4间,八品官给房3间。  相似文献   

2.
人前碎语     
何必计较小事 时下,总有一些人大事干不了、小事斤斤计较,计较半天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更有人“官”气十足,看哪儿都不顺眼,这也不规范,那也不合适,就是看不到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杜维明 《政工学刊》2014,(11):85-85
损人损己、损人不利己、损人利己,这三种人是社会的败类,必须绳之以法。利己而不损人的人,也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扩大自己利益的"经济人",不必鼓励,但也无须谴责。在基本安全和起码生活获得保障的前提之下,应该提倡"推己及人"的仁道,也就是利己利人的共存共生之道。凡是人都可以行仁,"我欲仁斯仁至矣",可是要想达到体现仁德的极致,孔子也坦然表示"岂敢"!因此,颜渊"三月不违仁",在孔门中便是唯一能够体现好学精神的高弟。  相似文献   

4.
为官者要"不欺"任福军宋朝邓州有位新科状元贾黯,在回乡省亲时慕名前来挥望范仲淹,并施礼求教:"范大人,学生初入仕途,应当怎样做才好?"范仲淹推心置腹地说:"为官就要忧国忧民,不然就难当好官。我们为官不在大小,都要上不欺君,下不欺民,为官清正,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5.
识官三法     
识官三法宋发选世事沧桑,变化无常。仅以识官来说,就是古易今难。古之识官,国有“官服”为标志,故能一目了然。如在传统戏里,那“官”都是身着蟒袍玉带、头戴乌妙帽。偏偏如今无了“官服”,西装革履又人人皆可受用,故而在我们这个官员浩荡的国度里,识官倒难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某部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中,对照基层建设实际,查找作风浮漂、工作浮夸、心理浮躁等"混日子"、"磨洋工"的现象,并对"不在状态"的"清闲官"、"太平官"作出组织处理,大大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在状态"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7.
谋事与读书     
李祖发 《政工学刊》2010,(12):55-56
人生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做事都很重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常常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人的风格、艺术和境界。做人与做事是相通的,而且都与读书结缘,都能通过读书汲取智慧与启迪。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做事与读书的内在联系就是:谋什么事,读什么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事。  相似文献   

8.
魏艾民 《政工学刊》2011,(11):14-14
前些时,在下发表题为《治"要官"有良药》一文,提到老首长张公干严肃处理"要官"者的事。近来一位青年读者来电话说,他在收入《周恩来军事文选》的一封电报里,看到"张公干起义团"的字句;又在《卧底将军》一书,看到"300多名地下党员大名单"中,有"张公干"其人。他问:这两处提到的"张公干",和你文章中说的"张公干司令员",是否同一人?我说,你看书很仔细,三者同为一人。由此联想到张公干老前辈长期战斗在敌营的艰苦、惊险经历。  相似文献   

9.
当官的条件     
赵亮  张玉喜 《政工学刊》2001,(10):43-43
为什么老百姓心存“望子成龙” 、“出人头地”等等对子女的厚望,是盼子成 才,更是盼子当官?为什么仕途上许多人都渴望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当高官,为了那顶“乌 纱帽”孜孜以求,不惜磨光了脑袋?为什么受人敬仰的是官,而反腐倡廉千夫所指的也是官? 官的吸引力和重要性缘何如此巨大?我搬出字典寻找答案。释曰:官,是指“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级别以上的公职人员”。这就是讲, 真正的官,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范围限制在党政机关或军队之内;二是须严格 经国家或军队任命;三是达到一定级别;四是担任公职。这四个…  相似文献   

10.
精官简政     
精官简政阳泽"祖国大地一片官",这是时下人们的普遍感觉。究竟有多少,不宜言传,在下仅提供一桩小事:某机关食堂餐桌座位五年前绰绰有余,三年后座无虚席,如今已生出一支端着饭碗到处跑的"超吃游击队"。聪明人因此常常提前钻食堂占领有利地形,结果闹出了一件领导...  相似文献   

11.
齐夫 《政工学刊》2014,(8):89-89
马云有句名言:"当你成功时,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的确,无论古今中外,成功者都以为自己手握真理,特别爱煲"心灵鸡汤",当然,他们也有这个资格,且销路一向不错。谁要不信,他立马可以现身说法:我就是最好的例子。颇像旧时街头卖大力丸的汉子。不过,成功者的心灵鸡汤,即他们的经验体会、成功诀窍、人生感悟、励志名言,  相似文献   

12.
抓住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要问题隗学军,高海廷高扬"主旋律",防止盲目迎合。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旋律"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革命军人。离开这个"主旋律",思想工作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必然失去灵魂,也不可能奏出美妙动听的"乐章...  相似文献   

13.
下基层勿进"夹层"于善翔某部机关对下基层的人员约法三章,其中之一就是提醒不要到"夹层"里去。所以,下基层人员每次回来都有沉甸甸的收获,情况反馈运用得很好。所谓到"夹层",好比农夫走出家门只在田埂上转转,而不到田里劳作一样,即使投入不少,产出微薄也是难...  相似文献   

14.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领导干部应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威信,拉近与官兵的距离,增强对部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少发"脾气",多积"底气"。脾气树不了威信,嗓门吼不住人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官脾气",只能拉开与官兵的距离。信服源于内心,底气足才能身板硬。  相似文献   

15.
崔振林  高成运 《国防》2002,(11):45-45
看过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观众,大概都还记得剧中“火龙烧仓”的情节,写的是清朝政府粮草官为掩盖贪污罪行而纵火焚烧通州的清军专用粮仓。如今,北京市通州区也有一处“军粮仓”,这就是通州区粮食局军粮供应站。50多年来,该站以其特有的诚实、信誉和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部队官兵的赞誉。  相似文献   

16.
罗雪 《环球军事》2013,(7):64-66
飞机地勤官都干啥? 2001年3月,我随着“星座”号航母开始第二次出海。这次出海的时间、路线与第一次差不多。而我对飞机地勤官(P.C)的工作也越来越熟练,开始作为主要在线部门人员长期在甲板上工作,也因此对航母上的飞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你的时间都去哪了"话题的持续热议,"时间就是生命"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基层连队主官更应看清"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层含义:惜之,则发展进步;怠之,则裹足不前。那么,基层连队主官究竟该如何珍惜时间呢?一、珍惜自己的时间,干学相长,让自己的时间助推自身成长在基层连队,军政主官既是管理者,更是表率者,其作风、状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官兵精神状态、连队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增强爱兵自觉性王安龙尊干爱兵,重点在干部,关键在爱兵。新形势下深入扎实地抓好尊干爱兵教育,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必须始终突出干部这个重点,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爱兵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责任感,把"爱兵"放在"爱家"之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官...  相似文献   

19.
慎待“让功”徐立峰每到评功评奖时节,都能听到或看到许多让功的感人情景;听典型报告、看英模事迹,也常有让功的动人情节。让功,就是将应得的功奖让于他人。在众多让功者中,有"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的高姿态让功,有为了整体协调凝聚的顾大局让功,也有免于使问...  相似文献   

20.
彭志亮  肖海宁 《国防》2013,(12):57-58
带兵工作充满矛盾关系,既有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又有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的矛盾关系,必须辩证处理这些矛盾关系,确保建军作战顺利进行。(一)法制与感情。以法带兵,就是依据法律法规(主要是军队条令条例)统一官兵意志,规范军人行为,要求官兵无条件执行命令指示,确保工作任务得到落实,这是带好兵的基本要则。我国古代军事家都十分重视依法治军,如孙武和吴起都主张"明法审令"。吴起提出:如果军队"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鸣金不止,鼓之不进",那么这支军队是没有什么用的。诸葛亮指出:"孙吴所以能制天下者,用法明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