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周恩来却说他:"还是一个讲道理的人的。"他说自己:"没有真理,任何人也无法让我低头!"他是张爱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者,  相似文献   

2.
生日定律     
语言学大师索绪尔说过:“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此话从人们对生日的态度就能验证。本来平平常常了无新意的一天仅仅由于是N年前某位同志伴随他第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他就格外在乎这天,也希望别人能重视它。人们称这天为——生日。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从一个教会医院的医生,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傅连暲完成了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转变.毛泽东说:他是我党"第一个红色医生";陈毅说:他"对党是有功的";谢觉哉说:"寿人寿国功在党,傅公名应列首榜"……  相似文献   

4.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军民结合"的战略思想。195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原二机部的汇报时提出"在军事工业中练习民用产品的本事,在民用工业中练习军事产品的本事的办法是好的,必须如此做。”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第二个五年计划汇报时又指出:“国防工业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戏剧学家萧伯纳,在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年轻人。有一次,他有事去别人家里,为了摁这个门铃,跟人家说一句话,他很羞涩地等了十分钟,在那儿做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是摁还是不摁呢?摁了以后,别人见到我,我要说什么呀?想好的那个hello或者今天天气真好,到时候能说出来吗?可见,萧伯纳的社交恐惧心理要远远超过一般人。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曾五次赋予粟裕战役指挥和机断专行的权力。1946年,山野、华野集中行动,毛泽东电示:"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孟良崮战役前夕,毛泽东电示粟裕:"当机决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豫东之战中,毛泽东电示:"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济南战役前夕,毛泽东两次指示:"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淮海战役中,毛泽东授权粟裕"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这些授权为粟裕指挥一系列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词     
侯晓强 《兵团建设》2010,(12):56-56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回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走的?""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8.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高尚的人就像具有种种美德的水那样,滋润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甘愿处于低下的地方,几乎接近于"道"了。领导干部为人处世应做到"善若水",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争"。要有水往低流的低姿态。领导干部应多下基层做调查研究,切记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军事家,除了时代条件和湖湘文化传统的影响之外,他还多次说过,他之所以上山打仗,一打就打了20多年,是国民党蒋介石"逼上梁山"的.国民党蒋介石不仅把毛泽东"逼上了梁山",而且也教会了毛泽东怎样打仗,使他成为伟大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0.
克服“从众心态”。有些人盲目从众,人生观、价值观偏移,追求社会时尚,追求名声利益,讲究人情、面子,跟着别人讲求享受、吃喝玩乐,想潇洒走一回,从众心态严重。克服这种心态,要做到:(一)保持清醒头脑。众人说的话未必都是正确的话,有时可能是片面看问题的牢骚话,或是带有某种目的的诱导话,或是随便说说连自己都未必当真的虚假话。如果你信了,就可能吃亏上当。因此,对众人说的话,要多加分析,不能盲目从众。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阅历,别人做了但你不适合做或不能做,别人这样做成功了但你未必能成功,不能看社会流行什么自己就盲目随大流。而要看这“大流”正不正确,能不能随,适不适合自己。时刻做到头脑清醒,不干蠢事。见人家奔了小康,自己就乱了分寸;见人家提职快了,自己的工作就干不下去了;见地方一些人有名车、豪宅,自己就想人非非,要另起炉灶了。  相似文献   

11.
数月前,我在人人网看到一篇署名“李鑫日志”的文章,题目是《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文章介绍说,发此感慨的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学者。该学者在介绍朝鲜战争的经验时,反复讲到: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  相似文献   

12.
刘海平今年39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四连职工,也是团场民兵应急连六班的班长而今,刘海平在哈密地区第一个为自家大枣注册商标,第一个创办枣业科技发展合作社。他说:“我是在别人的质疑声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为大枣做了不少疯狂事。”  相似文献   

13.
八一这一天,是父亲的生日。父亲原本没有过生日,因为爷爷奶奶走得早,父亲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当兵后,父亲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八一这一天,他还把母亲的生日也改在了这一天。父亲当兵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初吧。那时他也就是十八九岁,却已经结婚生子,家境还算不得差。有那么一天,他丢下家人,跟部队走了。这一走,就走了几十年,走出了几千公里。他参加过淮  相似文献   

14.
为官者要"不欺"任福军宋朝邓州有位新科状元贾黯,在回乡省亲时慕名前来挥望范仲淹,并施礼求教:"范大人,学生初入仕途,应当怎样做才好?"范仲淹推心置腹地说:"为官就要忧国忧民,不然就难当好官。我们为官不在大小,都要上不欺君,下不欺民,为官清正,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他的生活一定会变得复杂、变得官气浓郁、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就像鲁迅说的"人一阔脸就变"。粗略观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无一不是把原应简单纯粹的工作和生活复杂化。毛泽东同志说,"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反"四风"正作风?我认为首先就要摆脱官气这种低级趣味,让自己活得简单纯粹。我们常说,"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那是浪费;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那是贡献"。  相似文献   

16.
营销与人性     
《兵团建设》2013,(17):49
亥尔波特讨厌做重复的事情,他喜欢创新,喜欢挑战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有一次,我们路过一家奔驰车的卖场,他指着一款车"诡异"地冲我说:"克亚,你看到了吗?那个奔驰车售价7万美金,但我准备用5万美金开回去。"我有些吃惊,觉得他简直是异想天开,因为奔驰车是不打折的。我摇摇头,"这不可能。"他嘿嘿一笑,笃定地  相似文献   

17.
刍议“德”与“得”喻继新《礼记》上说:"德者,得也。"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具各了崇高的品德之后,才会有所得,但得到的不是高官厚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别人的尊敬,人格的升华。然而,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却错误地理解这句话,把"德"与"得"的次序颠倒,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一位廉政典型。在交谈中,这位领导同志一句感慨之言听来很受教益。他说:“我的信条很简单,自己不贪、不给人送、对别人非分的要求不理。这是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的,并不值得特别称道。”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中国战略武器发展的历史贡献李俊亭在1958年的中央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曾把人民解放军的发展过程形象地概括为三个阶段。他说:第一阶段是小米加步枪,从1927年一直到1949年。现在是什么阶段呢?是步枪加飞机、大炮。几年后还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晏婴拒换新车的启示喻继新《晏子春秋》载:有一次上朝.齐景公看见晏婴乘坐的旧车后说;"是不是我给你的俸禄太少了,不然的话,你的车子为什么这样破旧?"晏婴回答说:"我的车子虽是破旧了一些,马也瘦弱了一些,但还是能用的。"景公于心不忍,便让人给他送去一辆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