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民营航天运输公司Space X创立十余年来,发展成绩斐然。与此同时,Space X是美国航天领域军民融合的一个侧影,其迅猛的发展历程反映出美国在航天领域以国家政策为牵引,以技术融合为抓手,以商业计划为支撑的军民融合发展特点,同时启示我国军民融合应通过强化政府搭台、宏观调控、物尽其用、绩效评估,以加速形成体制机制"军民互通"、军工市场"军民共荣"、基础资源"军民共享"、监督管理"军民共管"的繁荣持续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2.
卢兴华  马志新 《国防科技》2018,39(3):110-113
美国民营航天运输公司Space X创立十余年来,发展成绩斐然。与此同时,Space X是美国航天领域军民融合的一个侧影,其迅猛的发展历程反映出美国在航天领域以国家政策为牵引,以技术融合为抓手,以商业计划为支撑的军民融合发展特点,同时启示我国军民融合应通过强化政府搭台、宏观调控、物尽其用、绩效评估,以加速形成体制机制"军民互通"、军工市场"军民共荣"、基础资源"军民共享"、监督管理"军民共管"的繁荣持续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3.
推进军需装备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对充分利用民用资源提高军需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军需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军需装备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树立军民融合观念,完善军民融合制度,制定军民融合政策,扩宽军民融合途径;要利用民用资源构建研发体系,利用社会技术保障资源构建维修保障体系,积极调动社会潜力资源构建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4.
军地之间物流资源的融合配置、共享共用是构建军民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文章认为,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资源配置方式要以基础设施融合为硬件基础,以物流装备融合为物质条件,以信息资源融合为技术支撑,以人力资源融合为关键点,以物资资源融合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军地物流资源建设与管理,实现共享共用。同时,军事物流资源军民融合配置还应做到:加强顶层协调,依靠市场机制,完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5.
杜人淮  曹超 《国防科技》2018,39(2):047-057
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构成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创新人才是战略资源,军民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包括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主体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客体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方案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资源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制度系统、创新人才军民融合培养考评系统,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需加大统筹协调、投入保障、政策倾斜、法治保障、合理使用力度,注重体系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推动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党中央既定的战略部署,也是加速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工程。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武汉军代局积极探索军代表开展军民融合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明确军事代表在军民融合工作中的职责,助力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准确掌握湖北军工企业布  相似文献   

7.
正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战略深度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央企应以更为强烈的责任担当,以更丰厚的经济资源和人才队伍,以更长远的规划和持久性的工作,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作用。贯彻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是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央企能否全面、正确地贯彻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强力促进形成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对于军民  相似文献   

8.
为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到实处,河北省保定市在"八一"议军会后,市政府和军分区联合召开保定市军民融合发展现场会.会上,先进单位代表介绍了经验,省、市领导为军民融合示范企业授牌并就如何推进融合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润芝 《国防》2013,(4):12-13
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加速演进,国防与军队建设任务愈加繁重,对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坚持技术与理念相结合实践证明,技术与理念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容、形式、程度、范围等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新  相似文献   

10.
军民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其本质是军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国有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皆有促进作用。针对军工业在不同产业部门发展情况,以我国西部地区18家具军民融合概念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比较承担军品生产任务的国有、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军民融合企业发展提出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网信事业代表着经济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国防和军事领域的新质战斗力,是信息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和战略制高点。近年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提出军民融合必须向太空、网络空间等重点领域聚焦用力,网信军民融合已成为多领域融合发展集聚中心,是实施航天军民融合战略的最佳突破口,迫切需要也完全具备先行先试的条件。本文结合航天强国、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12.
<正>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武器装备生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遵循。优化配置军民资源,引导经济社会领域的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地为装备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军代表工作模式创新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工作动态     
《中国军转民》2013,(10):5-7
《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行动计划(2013-2015年)》出台 为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军地资源融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北京市人民政府最近特制定《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探寻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路径和模式。《行动计划》由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重点工作.组织实施3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入落实习主席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推进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畅通军地交流渠道,2015年12月17日,装备学院联合国防科技信息研究中心、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国防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了首届"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论坛"。参加论坛的有:总部和军兵种装备机关、全军军事代表系统、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66家民营企业代表等。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推进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着眼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础条件、把准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以达成共识为前提促进融合落实,以理顺军地运力使用协调关系为抓手完善融合机制,以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支撑丰富融合形式,以完善战场交通网络体系为基础拓展融合范围,以构建军民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为核心提高融合层次.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4月13日下午,全国工商联在陕开展民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出席并讲话。在听取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工办、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以及民营企业家代表发言后,黄荣指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决策。陕西制造业基础雄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有效利用这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旗人武部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始终坚持以"五融合"(思想融合、力量融合、资源融合、机制融合、工作融合)为载体,以"四促进"(促进边疆安宁稳固、军民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军警全面建设)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军警民融合共建活动,着力在树立融合理念、拓展融合领域、完善融合机制上下功夫,见成效,为建设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现代化的新西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铸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基础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全面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军民融合领域中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在分析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对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从内容方式、思想观念、创新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在理论上析清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及其基本要求,可以为做好新时期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束礼 《国防》2010,(9):53-54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预备役部队本身就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探索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新途径新办法,为推进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全面建设提供丰厚资源和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20.
马浚洋  吕樱奇 《国防科技》2018,39(2):010-018
论文试图通过近26年来军民融合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总结出当前军民融合问题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818篇有效文献和共词分析方法,绘制出军民融合聚类系谱图和热点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推进军品生产体系和军工企业绩效的改革,实现国防工业的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驱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不断发展、充分利用军地资源建立长期新型通识类和联合作战人才培养规划是军民融合问题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国防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相关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航天工业和卫星应用等方面研究未来需要与其他方向紧密结合。军民融合领域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关注军民融合热点问题,重视隐蔽方向和未来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加强跨专业领域、军民两地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