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规范国防后备力量队伍组建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新形势下后备力量组建工作作出了全面规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立足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全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际形势,立足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大局,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战备部署。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是现代化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其他国防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因此,着力探索如何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当前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国防后备力量,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应当从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道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精神,我军后备力量的中国特色,概括地说,就是要必须做到以下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保证民兵、预备役部队永远置于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新时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入贯彻这些重要指示和法规,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建设,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后备力量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80年代中期,我军裁军百万,有的人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产生了模糊认识,认为野战部队大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按照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战区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不断深化民兵预备役工作调整改革,在预备役部队和城市民兵工作调整改革、军分区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民兵预备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和军事系统的双重领导制度。这一双重领导制度,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指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落实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新形势,加强民兵质量建设,经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定了《关于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意见》,并对如何实施调整改革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民兵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广大民兵要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积极支持和参加调整改革,为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指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落实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新形势,加强民兵质量建设,经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意见》,并对如何实施调整改革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民兵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广大民兵要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积极支持和参加调整改革,为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姬亚夫 《国防》2007,(8):42-44
民兵应急队伍担负着应急维稳、应急救援的双重任务,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总部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积极顺应国防和军队转型趋势,紧紧围绕提高"双应"能力,创新思路抓调整,突出重点打基础,扭住能力搞建设,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没?这是《国防》广大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最近,记者走访了总参动员副部长范晓光少将。身材魁悟,快人快语,具有典型军人性格的范副部长对记者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一系列的论述,近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发了11个文件专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形势的发展,民兵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集中表现在与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不相适应。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深化民兵工作改革。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指示,进一步加强我区民兵建设,军区于10月27日至29日在昆明召开了这次座谈会。这次会议是军区继1991年以来,专题研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党的十五  相似文献   

12.
刘维 《国防》2013,(8):14-16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后备力量的重点队伍,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关键在于加快转型建设步伐。一、科学把握职能定位,牵引转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蔡多文 《国防》2007,(10):34-3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后备力量建设在战略指导上逐步从应对大规模作战向适应局部战争转变,不断压缩规模,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强训练,改善装备,总体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刘淇 《国防》2003,(9):4-5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一支战略力量。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积极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推进国防后备力  相似文献   

15.
叶万勇 《国防》2011,(9):68-70
近年来,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指示,按照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努力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和"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总要求,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在基础建设、能力建设、作用发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16.
张建国  何志良 《国防》2012,(6):78-81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着眼阿克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路子,大力开展军民联管共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国防后备力量应急动员能力。2011年以来,先后有22个基层武装部、5个民兵应急营(连)受到军区表彰,辖区库车县齐满镇人武部部长徐有新被表彰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7.
我代表总参谋部向辛勤工作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战线的广大人武干部、民兵、预备役军人祝贺新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这个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出:“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这  相似文献   

18.
陈大民 《国防》2012,(12):17-19
(一)牢牢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在管方向、抓大事上下功夫.坚持党管武装,首要的任务是管政治方向,这也是保证党对军队和后备力量绝对领导的核心问题.第一书记,要紧跟我国经济发展和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形势,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出发,把强化思想政治领导作为大事来抓,确保新形势下武装工作的正确方向.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带头学习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关于党管武装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和上级党委、政府、军事机关的指示要求,提高政策水平和管方向、抓大事的能力.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实践,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措施,切实将上级的指示要求落实到一线、延伸到末端.  相似文献   

19.
尚书国 《国防》2002,(10):26-2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城市民兵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扎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将产生深远和重大的影响。《意见》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城市民兵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融政策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于一体,内容丰富,含  相似文献   

20.
马杏田 《华北民兵》2011,(10):10-10
在推进城市民兵建设改革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军区党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华北民兵》等民兵杂志教材开展刊授教育,为我们推进城市民兵创新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提供了强大的舆论助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