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基于知识的作战计划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战计划系统是复杂的问题求解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当前一些主要的作战计划辅助生成系统及其特点,分析比较和归纳整理了当前军用计划系统所采用的一些常见规划技术和优缺点,重点分析了作战计划系统中的智能规划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作战计划辅助生成系统的开发设想,构建了系统知识库,系统采用层级任务网络规划技术,给出了这种规划技术的理论框架和算法过程,并且把这种技术与多主体规划技术相结合,辅助实现军事作战任务的逐层分解与规划优化,进而生成完整的行动序列,较好地解决了作战计划辅助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络中心战中关于作战计划的新需求,提出了基于层次任务网络(HTN)的作战计划快速生成技术。在层次任务网络基本要素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军事术语详细地阐述了作战计划的基本要素,进而给出了基于目标匹配的任务生成和分解方法;采用专家系统技术,丰富了层次任务网络的分解方法,构建了支持变粒度的军事作战计划快速生成流程和算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指挥控制系统中作战计划生成过程网络化程度低,各个软件模块间难以进行协作。针对战术作战计划生成问题,参照工作流元模型,对计划生成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了计划生成过程模型。重点针对作战计划生成过程中的网络化协作问题,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战术作战计划生成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的设计思想,最后结合工作流技术,设计了辅助作战计划生成的流程组织工具,通过该工具手动或自动地进行作战计划生成过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FPGA的可程控多路信号源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USB单片机CY7C68013、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和高精度D/A转换器DAC715的可程控多路信号源的原理方案和实现方法。本设计将USB技术和FPGA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点。信号源可输出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和直流量四种信号,且输出信号频率、幅值和偏置灵活可调,成功应用于某装置电性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作战逻辑的任务合成技术能够在不同态势情况下以最短时间生成最优的任务定势计划。飞行员根据作战飞机任务系统提供的计划进行决策,任务系统依据决策信息自动管理相应的传感器运行,从而实现基于作战逻辑的任务执行机制。通过建立任务合成仿真验证环境,实现了作战场景想定和任务合成组织运行过程的开发和验证,为基于作战逻辑的任务合成技术型号应用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二次雷达接收机开发,提出了一种双门限检测结构和多级对数放大的接收机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FPGA+AD9361的硬件开发平台,使用Verilog HDL语言在Altera FPGA上完成AD9361的控制以及相关信号处理模块的开发。通过矢量信号源产生不同功率的信号对接收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及正确性。与传统的接收机相比,该系统能够有效剔除干扰信号,具有较大的信号接收动态范围,可以满足二次雷达接收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美国及欧洲无人作战飞机计划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无人作战飞机将发挥重要的军事作用,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美国和欧洲几国的无人作战飞机计划发展过程进行介绍.结合无人作战飞机计划的项目背景,描述了美欧无人作战飞机计划的发展路线,最后,分析并描述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及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海上封锁作战中 ,拟定潜艇兵力的作战使用计划 ,是作战决策的重要内容 ,而潜艇兵力使用计划又是整个作战系统的可靠的运行保证。本文试图从潜艇兵力作战使用计划的改进与优化 ,通过对几种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找出封锁作战中潜艇兵力使用计划的一种理论上更为严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的高超声速武器及其战略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速度是武器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高超声速武器技术是武器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自隐身技术问世以来在军事技术方面最重要的进展。高超声速武器将成为未来空天力量对抗中至关重要的武器,对于未来战争的作战模式、作战过程及战争结局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军事大国和一些发达国家都已制定了一系列高超声速武器发展计划,研究与试验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电子战接收系统的搜索方式主要针对参数完全未知的敌方信号,通过在频域、空域等各维度进行大范围的逐段重复搜索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好的侦察效果,但不适合短时间内对特定目标群的搜索和验证。针对电子战接收机存在的盲目侦察接收、与作战目标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作战目标的侦察策略,能够智能引导超外差接收机进行搜索截获,有效提升了超外差接收机对重点目标的实时截获与准确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对雷达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一个高逼真度仿真环境,运用FPGA内建正态随机数模型结合模拟电路的方法产生噪声信号源,来实现对杂波和噪声的模拟。详细描述了杂波和噪声仿真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案。通过仿真和真实试验验证,该方案有效地提升了雷达作战效能评估所需仿真环境的逼真度,在雷达作战效能试验方面有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计划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层次任务网络的军事作战计划建模方法。在对层次任务网络形式化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简单时序网络和Allen区间代数对传统层次任务网络在时序约束方面进行扩展,介绍了扩展层次任务网络与简单时序网络的映射方法并给出计划求解算法。基于军事作战计划的抽象模型,提出了军事作战计划中军事规则、作战使命、作战能力和作战行动过程等要素与层次任务网络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指出了用于作战计划分析的主要方法———仿真分析法的不足所在 ,讨论了源于经验分析法和图上推演法的军事思想模型 ,提出了既能克服仿真分析法的不足又能模拟军事思维模型的推理分析法及其支持理论和支持技术 ,给出了一个以空中进攻作战为背景的作战计划推理分析系统 (简称COARAS)的总体设计 ,并介绍了系统中面向对象的作战计划表示方法和模块化的知识库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惟 《国防科技》2005,(4):68-69
作战计划,是指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为指导部队作战准备和作战实施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先设计和安排。它是作战决策活动的继续,是指挥员决心的具体化。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担负空袭作战任务的飞机有2/3起飞前并未赋予具体作战任务,而是在空中待机,执行临时作战任务,只有1/3是按预先作战计划行动的。战争实践启示我们: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军队作战效能的提高,作战的突然性、流动性、隐蔽性、对抗性进一步增强,作战计划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按部就班”,向“即时精确化”发展。“即时精确”体现了作战计划的指导性毋庸置疑,作战计划必…  相似文献   

15.
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陆海军也开始了南方作战。 对南方作战,日本也作了精心准备。从1940年年末,日本陆军统帅部便开始编制对美、英、荷的进攻计划,对每个打算侵略的地域,都事先拟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然后汇总起来编制综合计划,之后,再把陆军的作战计划和海军的作战计划统合到一起,研究协同作战方案。到1941年8月左右,海军陆军的协同作战计划已大体完成。11月15日,陆军杉山元参谋总长和海军永野修身军令部部长向裕仁天皇详细说明了南方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现阶段的雷达告警接收机(RWR)存在着误警率高、漏警率大和告警时间长等严重问题。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接收机测频体制引起的脉冲丢失,导致威胁信号源的截获概率降低。结合RWR的测频体制,对引导式测频引起的脉冲测频概率和丢失概率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脉冲测频概率和脉冲丢失概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增加数字瞬时测频接收机的改进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数字瞬时测频接收机数量增多,可提高脉冲测频概率,减少脉冲丢失。  相似文献   

17.
首先提出了IC~3技术这个基本概念及其所属的范畴。随后论证了这种技术与军事作战理论及与其它军事技术的联系。同时述及这种技术与一般工业技术和民用计算机技术的区别。最后指出了研究IC~3系统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战进程的仿真是作战计划生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作战力量点抽象和简化作战实体的方法,基于关键行动点的思想对作战进程仿真建模,由离散、静态的作战行动点,向连续、动态的作战行动转化,通过计算各个阶段作战效能值,“以静制动”,实现对作战计划任意阶段的计算机仿真评估.  相似文献   

19.
多作战任务时间协同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多作战任务的特点,考虑到多任务之间的时间协同关系,提出一种作战任务的时间规划方法。采用时间网络图描述作战行动,分析作战计划的时间分配合理性,设计一种基于关键任务的时间冲突消解方法对作战任务的时间冲突进行消解。最后,以抢滩登陆作战的作战背影,合理规划了兵力运送和火力压制的作战任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辅助指挥员快速进行作战任务时间规划,帮助指挥员实时调整作战计划,对作战指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大潮中,德国国防军开始了德国统一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军事变革,德国陆军也正在向“未来陆军”转型。这次军事变革不仅仅是组织结构的调整,而且是一个涉及作战任务、装备计划、战役战术和军事技术等,内容广泛、历时约10~12年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陆军的编制结构、装备体制、人员数量、作战能力、经费投入、装备的技术政策和发展方向都要进行重要的调整,从而塑造一个能掩护地面、空中和海上部队,担负纵深作战和撤离作战、维和与特种作战,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给予士兵和公民更多安全保护的、具有全谱作战能力的“未来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