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来袭鱼雷的制导类型进行识别是水面舰艇实施有针对性鱼雷防御的前提条件,方位变化率则可作为类型识别的一个重要的识别依据。首先,从不同类型潜射鱼雷的发射方式和弹道特征入手,分别推导出潜射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方位变化率的表达式。其次,仿真分析了不同类型潜射鱼雷方位变化率的影响因素。最后,在给定的态势下,给出了四种不同类型潜射鱼雷方位变化率随雷舰距离的变化规律曲线。仿真结果能为鱼雷制导类型识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来袭鱼雷弹道进行预测是实施鱼雷防御的一个前提条件.首先,分析了目前水面舰艇对鱼雷信息的获取方式与特点,指出应以鱼雷方位信息为基准进行弹道预测.其次,从不同类型潜射鱼雷的发射方式和弹道特征着手,分别建立了潜射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的弹道预测模型,并归纳了线导鱼雷的导引艇方位分布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不同类型鱼雷的弹道预测效果和影响因素,并定量给出了线导鱼雷的导引艇方位预测偏差范围最小可达3°~5°.该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效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了水面舰艇发射火箭悬浮深弹拦截潜射尾流自导鱼雷的作战使用问题,首先,概括了潜射尾流自导鱼雷的攻击原理。其次,介绍了水面舰艇针对尾流自导鱼雷的弹道预测原理以及鱼雷提前角估算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火箭悬浮深弹拦截鱼雷的射击要素求解模型。最后,进行了仿真检验,归纳了火箭悬浮深弹射击提前角随相关参数变化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火箭悬浮深弹拦截潜射尾流自导鱼雷的作战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潜射鱼雷的综合防御技术是目前水面舰艇在鱼雷防御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前沿问题。按照潜射鱼雷制导方式的不同,分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4种情形仿真鱼雷的弹道特征和攻击特点,并结合国际上常见的3种软杀伤器材、4种硬杀伤器材以及本舰规避机动策略,定性探讨各种对抗手段在综合防御鱼雷时的应用特点,分析并提炼战术运用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能够为水面舰艇综合防御潜射鱼雷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最优规避策略与最小可规避预警距离是水面舰艇制定防御声自导鱼雷决策时的重要依据。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了水面舰艇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弹道预测模型;然后,从经典运动学角度着手,讨论了水面舰艇走出鱼雷自导搜索带的最优规避策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水面舰艇对来袭声自导鱼雷最小可规避预警距离的计算模型;最后,针对典型战场态势及装备性能进行了仿真,其量化分析表明:该模型对于水面舰艇防御潜射声自导鱼雷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确识别来袭鱼雷的制导方式是水面舰艇在鱼雷防御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引入来袭鱼雷累积方位变化量,在从发现鱼雷报警到自导开机这段时间内累积鱼雷的方位变化,并用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累积方位变化量曲线。通过大量仿真可以构建鱼雷累积方位变化量数据库。最后估计了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在鱼雷相对于本舰的不同舷角下两两区分时鱼雷和本舰的距离和区分时间。仿真结果能为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尾流自导鱼雷攻击水面舰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水面舰艇各种机动规避方式对尾流自导鱼雷弹道的影响,利用仿真分析方法确定了水面舰艇规避机动参数对尾流自导鱼雷跟踪过程的影响程度,分别确定了水面舰艇和尾流自导鱼雷对抗的有关原则,研究结果为尾流自导鱼雷作战使用和水面舰艇规避机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面舰艇对抗鱼雷攻击时决策基准点的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面舰艇对抗鱼雷攻击过程中,探测器材所探测到的鱼雷信息是模糊信息情况时无法确定对抗决策的问题,提出了决策基准点的概念,并给出了在水面舰艇采用规避措施或采用规避措施并同时结合使用火箭深弹对抗鱼雷攻击时的决策基准点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来袭鱼雷方位信息和来袭鱼雷运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来袭鱼雷运动要素集合解算模型。为使该解算模型的理论值更贴合实际作战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鱼雷射击原理的来袭鱼雷运动要素合理性判别方法。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对来袭鱼雷弹道的预测,能为反鱼雷武器的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纯机动规避是水面舰艇防御潜射线导鱼雷的手段之一。首先,归纳了潜射线导鱼雷的攻击过程和导引规律。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分析了水面舰艇实施规避机动的目的。然后,结合具体装备性能仿真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水面舰艇实际规避航向的影响效果。最后,根据规避目的和仿真结果提炼出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潜射线导鱼雷实际航向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反潜机使用空投鱼雷对潜实施攻击时的最优落水点问题,建立了鱼雷弹道模型、声纳自导系统发现模型、潜艇机动模型、均方差模型,对空投鱼雷对潜攻击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出了相对于不同舷角、距离的鱼雷发现概率,并确定了鱼雷的最优落水点,以期为部队合理使用空投鱼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反潜机使用空投鱼雷对潜实施攻击时的最优落水点问题,建立了鱼雷弹道模型、声纳自导系统发现模型、潜艇机动模型、均方差模型,对空投鱼雷对潜攻击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出了相对于不同舷角、距离的鱼雷发现概率,并确定了鱼雷的最优落水点,以期为部队合理使用空投鱼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武器导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战争中,智能鱼雷对水面舰艇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因此,针对鱼雷的硬杀伤武器(ATT)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根据对ATT武器的导引方式的研究,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推导出一种以航向角为控制律的导引方式。该控制律克服了基于角速率导引方式的缺点,可适用于主动和被动检测,保证了ATT武器在数据率较低且不固定的情况下,仍能够以较高精度命中目标,因而能更好地适应水中导引的特点。当来袭鱼雷存在机动时,利用主动导引方式,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拦截效果。仿真表明,该导引律鲁棒性强,攻击弹道平滑,对来袭鱼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14.
使用线导鱼雷攻击远距离目标时,除了受目标方位误差的影响外,还应该综合考虑目标的运动态势(速度、舷角)以及目标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线导加声自导鱼雷控制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不同目标舷角、不同目标速度及不同射距条件下鱼雷捕获目标概率,根据仿真数据对目标舷角、目标速度及射距对线导鱼雷攻击远距离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给出使用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程反潜警戒舰艇最小前出距离计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伴随护航过程中如何确定近程反潜警戒舰艇最小前出距离这一问题,在建立敌潜艇从不同舷角实施攻击,其鱼雷最大有效射距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近程反潜警戒舰艇的反潜作战过程,从保障被护目标安全的反潜作战需求出发,构建了近程反潜警戒舰艇伴随护航的最小前出距离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舰用水声对抗系统对抗来袭线导鱼雷为作战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过程描述,从探测识别判断、舰艇指挥决策、布放火箭助飞干扰器、干扰潜艇平台的机动规避、布放火箭助飞/拖曳式声诱饵和舰艇远离鱼雷的机动规避六个阶段探讨了舰用水声对抗系统对抗线导鱼雷的战术运用方法,并通过图表分析得出了舰艇分布放干扰器干扰敌潜艇的最佳机动航向,以及舰艇布放声诱饵后远离鱼雷的最佳规避航向。研究结果对未来水声对抗装备器材的研发以及水声对抗作战战术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面舰艇编队水声对抗模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编队内舰艇的生存能力.为了提高编队水下鱼雷防御能力和生存能力,重点研究了典型舰艇编队条件下使用助飞对抗器材对抗声自导鱼雷攻击的对抗模型,并对其对抗效能进行了仿真检验.研究结果可为水声对抗器材在舰艇编队条件下的作战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潜射尾流自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首先,概括了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原理,分析了一种广被提及的规避方法——交叉航迹规避所存在的不足。其次,从尾流自导鱼雷的弹道控制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向雷转向规避、诱雷逆向追踪的机动方法,并通过对典型态势的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并比较了不同规避机动方法的应用条件。结果证实:在给定的鱼雷报警范围内,向雷转向规避的对抗效果明显优于交叉航迹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击末弹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防对抗单一目标的模拟仿真,利用力学与现代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防对抗单一目标的弹道设计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学模型,并以此建立了鱼雷导引弹道段、平行航向弹道段和程序弹道段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鱼雷攻击末弹道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角度考虑,把潜艇的鱼雷攻击过程分为鱼雷隐蔽航行段、鱼雷暴露航行段两部分.以水面舰艇编队受到潜艇自导鱼雷隐蔽攻击为想定,研究来袭鱼雷的各种征候,推导出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初始方位和初始距离.对潜艇发射鱼雷后的战术行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舰载机搜潜区域,并推出理想状态下的舰载机搜潜发现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