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下基层调研本是上级领导机关了解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掌握不同单位建设状况和官兵思想实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如今,有些领导机关下基层调研却被称为"作秀"。究其原因就是这些领导下基层并不是为了了解官兵疾苦、解决基层问题,而是把下基层当成增加"上镜率"的途径,当成捞取"升迁资  相似文献   

2.
有话直说     
正下基层莫成"客"时下,一些机关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帮助基层单位解决"疑难杂症",督促"三秋"生产,但有些下基层的机关干部蜻蜓点水,"身入"而不"心入"。机关干部下基层,根本目的是帮助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增进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但是,在下基层的背后,也存在一些让人失望、变味的现象。一是搞形式主义。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是干部下基层蹲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是有  相似文献   

3.
谈谈下基层     
谈谈下基层耿辉远,张红兵近几年,各级都下力解决下基层下不去的问题,却忽视做下得好的工作。从实际效果看,下基层的效益与下基层的人数、天数并不都成正比。下得去下得多不等于下得好。当前,对下基层的问题,基层和机关都有顾虑。基层既盼下又怕下,盼望机关能下来帮...  相似文献   

4.
有话直说     
《兵团建设》2012,(10):50
干部下基层要多办实事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已拉开帷幕。机关干部纷纷下基层、走田间、入农户、进大棚、听心声、解难题,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但也有少数干部下基层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只是在连部看一看,到田间转一转,影响了党员干部在基层职工群众中的形象。机关干部下基层,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  相似文献   

5.
群言堂     
办实事何待"下去"时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这是好事。但未下基层去工作的怎么办?有人说,这很简单,等我下到连队,也给群众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值春耕春播,各单位正在开展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支农帮困活动。但有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扶贫效果,热衷于锦上添花、"择优而扶",对创业有一定基础的"能人"进行扶持。更有甚者,个别领导不惜重金打造上级的"观摩点",无非是追求面子,博得上级好评。既然是下基层,就要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把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7.
机关干部下基层是实施工作指导的常见形式,既利于掌握真实情况,作出科学决策,还能融洽关系,促进工作开展。如果来去匆匆,浮于表面,仅当"看客""说客""过客",则不仅工作没成效,还影响机关干部在基层官兵中的形象。掌握真情实况,莫做"看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能否掌握真情实况,是实施帮建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当下,有的干部下基层后,不是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而是看看材料、听听汇报,走一走、转一转,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如此"看客",既掌握不了第一  相似文献   

8.
多接地气,多聚人气,多增才气中组部在全国组织系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以来,在全国各地组工干部中兴起了调研之风、下基层之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作风转变,确实提高了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实际工作中,有的组工干部把下基层  相似文献   

9.
正组织部长带头下基层,服务基层,开展新一轮干部谈心谈话,深入地关心、帮助和考察干部。如何使谈心谈话活动真正有成效,不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敢于放下"官架子",善于放下"官架子"。组织部长主动下基层,找基层干部群众谈心谈话,难免会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如此以来,基层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10.
陈程 《政工学刊》2014,(11):75-75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机关下基层是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的一种好形式,也是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有的干部下基层"身入"而不"心入",听听汇报、提提要求、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就算完事;有的干部下基层不能"以心换心"与官兵打成一片,习惯于坐在房间里看电视、翻文件,很少放下身段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有的干部下基层“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不在基层,精力不在指导,工作敷衍应付,遇到问题就躲避,或者直接将问题上交,不能真心为基层解困分忧。  相似文献   

11.
杨波 《兵团建设》2014,(6):26+28
正"下去以后,制定的计划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力争使我们帮扶的连队发展得更好。"3月11日,在兵团"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组培训班结业暨欢送大会上,兵团社会救助保障服务中心科员刘雨潼对记者说。自2月28日兵团召开"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动员大会以来,兵团掀起了干部下基层的报名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0日,兵团机关部门单位共有近1500人报名参加"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实际安排下基层人员200多人。  相似文献   

12.
正树根扎得越深,就越枝繁叶茂。工作抓到基层、抓在具体处,才能见功力、见实效,不至于"沙滩流水不到头"在如今的天山南北,下基层的干部们带着眼睛"看实情",带着双手"做实事",带着耳朵"听实话",带着真心"求实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这次下基层工作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其中,"访"是基础,是重点,"聚"是目的。要准确把握贯彻好活动主题,真"访"——以心换心,打动职工群众;实"惠"——雪中送炭,维护好职工群众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机关工作组下基层,要强化"不添乱"意识,维护基层正常工作秩序;强化"讲认真"意识,求真务实搞好督促指导;强化"办实事"意识,真诚帮助基层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2月28日,兵团召开"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动员大会,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大会上指出,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积极应对新疆复杂形势特点、全面推进新疆和兵团各项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既是过去下基层工作的延续,又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通过下基层活动,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的辐射作用,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先进生活方式的示范作用,展现兵团在增进兵地团结、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上的新作为。  相似文献   

15.
正农二师三十一团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过程中创先争优,通过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职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开展"三百"、"三大"活动,深入基层为民解忧。通过百名干部下基层、百日工作在连队、百件实事惠民生为内容的"三百"活  相似文献   

16.
“不派车、不喝酒、不收纪念品、不要人陪同”,这是浙江省诸暨市人武部党委作出的机关干部下基层的“四不”规定。最近,市人武部对机关作风建设问题向全市28个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从反馈的情况看,机关干部下基层都能做到“四不”,不但机关干部的作风比以往有了明显的进  相似文献   

17.
姜蒙 《兵团建设》2013,(14):7-8
兵团屯垦戍边的基础在基层,基石是一线职工群众,把握他们的关切、解决他们的困难、凝聚他们的信心,是关系兵团基础能否巩固、作用能否发挥的根本问题。——摘自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十四师蹲点调研时的手记《筑牢屯垦戍边的基石》多年来,兵团党委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兵团领导蹲点调研"、"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万名干部下基层"等一系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活动在兵团先后开展,  相似文献   

18.
党建传真     
《兵团建设》2013,(12):35
"沉"到一线见实效近日,一师十三团机关全面启动"转作风、下基层"活动,机关科室与全团23个农业单位挂钩,机关干部"沉"到一线走访职工群众。在活动中,各科室人员走连入户,与挂钩单位的致富标兵、科技人员、连队业务干部座谈,目前共征集到地力改造、人畜饮水、滴管系统改造、技能培训、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10条,并通过现场调研办公的形式对部分问题进行了解决,做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有些单位领导和机关干部总是把下基层多少天作为自己工作踏实、深入实际、心系群众的依据,至于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多少时间,在基层发现了什么情况,帮助基层解决了多少问题,效果如何,反馈如何,回到机关后又给领导提出了多少切实可行的建议等却只字不提。笔者认为,这种只讲下基层的天数,不讲效果,以时间当成绩的现象,算不上深入  相似文献   

20.
在下基层部队实习调研中,发现当前部队人员年龄构成上正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干部骨干趋向年轻化发展,入伍新战士也呈现出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活跃、依赖性强等特点。在调查中显示,基层干部骨干"80后"占76.5%,新战士中"90后"占25%-40%。摆在带兵人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当"80后"干部骨干遇上"90后"战士,是融合还是冲突?是理解还是敌对?"80后"的干部骨干和"90后"的战士,能在部队的大环境里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