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军事演习中,美军习惯把己方称为蓝军、把假想敌称为红军。因此,美军把研制用来跟踪己方部队的系统命名为“蓝军跟踪系统”(BFT)。该系统的全称为“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蓝军跟踪”(FBCB2一BFT)。它是美国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旅及旅以下部队提供近实时的指挥控制和战场态势感知信息。“蓝军跟踪系统”虽然并无新兴高尖端技术,但通过对多项已经成熟的技术的组合运用,效果得到极大提高。一、“蓝军跟踪系统”的特点“蓝军跟踪系统”的出现,是现代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和GPS精确定位系统在指挥控…  相似文献   

2.
洪有胜  包磊  郭志 《环球军事》2012,(22):52-55
在军事演习中,美军喜欢将己方称为蓝军,而将假想敌称为红军;作战行动中,美军喜欢在地图上用蓝色符号标示己方,而用红色符号标示敌方。由此可见,“蓝军”即美军或盟友,“蓝军跟踪系统”(BlueForeeTracking,简称BFT)即美军用来掌握参战部队位置与行踪、实现敌我识别的一种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蓝军”是军事演习中对模拟敌军部队的专称,而“红军”则是指已方部队。《沙场点兵》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现代化“蓝军”的风采,那么,“蓝军”是如何产生和使用的呢?演对抗,兴蓝军“蓝军”最早起源于我国的模拟敌军对抗演习。公元1572年,明代将领戚继光在蓟州镇汤泉就组织过一次对抗演习,他组织了一支为数众多的“假扮敌军”部队与守备部队对抗,演练了突袭与报警、攻城与防守、突袭与增援、扩张与反击等问题。这次大演习持续了二十天,参战的士兵有十万之众,将士不下千人。这支“假扮敌军”部队就是“蓝军”的雏形。后来,我国又断断续续地组织…  相似文献   

4.
最近,这个师成功地组织了红军加强摩步团进攻与蓝军加强机步营防御首长机关(携带通信工具)室内沙盘兵棋对抗演习。组织这种团级规模的合同战术演习在该师尚属首次。为了搞好这次演习,他们在课题新、难度大、要求高、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认真学习研究,积极探索总结,把对抗训练作为提高首长机关分析判断和决策指挥能力的突破口,从现代战争作战指挥领域广、判断决策要求高、组织指挥复杂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蓝军”的合成体才是红军对抗主体的思路,使对抗训练有了明确的目标。为了使演习演得实、抗得活,他们认真研究了“蓝军”作战思想和战术手段,并对“蓝军”的防御体系、工事构筑、兵力运用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在演练中切实按照“蓝军”的作战原则进行训练。从而避免了以红军战术对红军战术的局面。演练中,他  相似文献   

5.
仪仗兵     
“神枪”红外跟踪,枪响靶落 “大国战神”炮群激光精测,炮响“敌”飞 “未来神秘战士”闪电行动,“蓝军”倾颓 ——随着铿锵的军乐,我们走近了  相似文献   

6.
初冬,塞外北疆沈阳军区某部演习场上,"红""蓝"军对抗正如火如荼展开。当"蓝军"飞机从天空出现,"红军"使用新型雷达进行跟踪,"蓝军"飞机使用电磁波进行干扰,"红军"雷达采用激光红外视频系统进行跟踪。只听"红  相似文献   

7.
如今,C~4ISR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业已成为世界众多军队竞相追逐发展的目标。目前,美军指挥自动化建设正致力于把火力打击系统纳入其中(即形成C~4ISKR),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栅格”(GIG),以求完全实现情报获取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作战单元一体化的目标。这一目标实现后.美军的信息化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彻底完成由传统的“平台中心战”向高度一体化的“网络中心战”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美军认为,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具有了使用战术弹道导弹对美军战区兵力和资源进行攻击的能力,为保证战区部队及各类资源的安全,使之免受战术弹道导弹的攻击,必须发展先进的战区弹道导弹防御(TBMD)系统。为此,1993年5月,美国宣布将其“战略防御倡议”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更名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同时确立了以反战术弹道导弹为重点的战略,把主要工作转向了研制先进的 TBMD 系统。在此指导思想下,美海军正在积极进行海军区域防御(NAD)系统和海军全战区防御(NTWD)系统的研制,并正在寻求与盟国海军一道进行研制和采购。  相似文献   

9.
在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师的编制里没有“蓝军”的编制,却有一支特殊的“蓝军部队”,这支“蓝军部队”总共才有3个战斗员。四级军士长张宗理就是这支“蓝军部队”的“总司令”。身为航模班班长的他还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不过战友们却总是调侃道:“只遗憾他这个‘飞行员’从来没有上过天。”  相似文献   

10.
张良———“老虎团”团长 ,这位与汉代张良同名的“虎”团长 ,迎着科技练兵的气息排演“打赢”阵法 ,砥砺“老虎”通天驾海的“风火轮” ,演绎出令人思索的训“虎”奇景。让“虎”隐形隆冬 ,“老虎团”千余官兵驾驭着百余台战车、火炮等轻重装备 ,遁入冰刀雪剑的林海雪原。担任“蓝军”的技术侦察大队 ,利用红外、电磁等高技术手段 ,从空中到地面反复侦探 ,却丝毫不见“老虎团”的踪影。“扑哧———”这时“蓝军”没跟踪到“老虎”反落入“虎口” ,在“老虎团”设置的“陷阱”“被俘”。当“老虎团”团长张良现场介绍完利用革新的技术器材…  相似文献   

11.
美军首席信息官制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为了加速军队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尽快建成互联、互通、互操作(以下简称“三互”)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基于全球信息栅格(GIG)的 C~4KISR 系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世界各国中率先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制度。研究美军首席信息官制度, 对于加强我军信息化建设,完善高层领导协调体制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军红队的组建背景和红队评估体系的构成以及美军红队评估的应用,分析了红队人员的能力需求及训练,探讨了红队评估的军事价值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美军红队评估对军队模拟蓝军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蓝军”到底啥模样?复杂电磁环境有多复杂?不久前,记者走进“蓝军大本营”——海军某模拟训练中心,零距离探访正在崛起的专业“蓝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美军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列装部队之后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美军针对AFATDS系统进行训练和维修的具体措施,即组建“红队”。  相似文献   

15.
“3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的统称,它是信息技术在现代地球观测系统中的应用,是构成信息化战场建设的核心技术。从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军都十分注重使用由“3 S ”技术构成的先进的卫星对地观测系统进行战场地形和态势侦察、军事目标跟踪监视、飞行器的定位导航与武器精确制导、作战指挥与军事调度、战场打击效果监控与评估等。战争的实践已经证明:谁拥有包括“3 S ”技术在内的信息优势,谁就拥有一个透明的数字化战场,谁就拥有了取胜的优势。 一、“3S”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军在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C~4l)领域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决定建立全球信息栅格网(Global Information Grid,GIG)。建立这样一种系统的目的就是——“把恰当的信息,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送交给恰当的指战员”  相似文献   

17.
“弓箭手”(Bowman)战术通信系统是英军数字化的基石,是英军实现其“网络使能能力”(Network-Enabled Capabilities)的要素,也是英军转型的必须装备。这样一个重要系统,其研制过程却漫长而坎坷(见本刊2004年第8期)。所幸“弓箭手”部署到伊拉克后,英军部队不但认可了它,而且对其性能赞赏有加。可以说是开局不利、结局可喜。英军在“弓箭手”系统的研制思路上确有独到之处。不妨了解一下它的构成、特点,把它与美军数字化系统做一比较,也许可以得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美军建模与仿真网上信息概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美军披露在互联网上公开网页中的大量信息来追踪美军的仿真模拟的组织机构,技术体系,应用系统,学术活动等,并选择“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办公室”(DMSO——Defense Modelingand simulation Offiee)下属的“建模与仿真信息分析中心”(MSIAC——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formationAnalysis Center)列出的建模与仿真网页目录,概要地介绍美军仿真与模拟的概貌以及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军一体化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系统的核心构成──指挥控制部分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美国根据1992年6月参谋长联席会议颁发的名为“武士C4I”的关于美军下个世纪通信和协同作战总体规划的框架性文件(又称武士C4I计划)为指南而设计的,是美军为打赢信息化战争而全力打造的“武士之剑”。信息化战争催生“武士C4I”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战等新作战理论相继出台。同时,美军积极从海湾战争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未来的战争即使是一场小规模的地区冲突,都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20.
“海马斯”轮式火箭炮系统(“HIMARS”的音译)是继M270“钢雨”之后美陆军推出的又一新型火箭炮系统。该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制造。在“自由伊拉克行动”期间,美军特种部队曾使用了3辆“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