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患白血病的丈夫,生活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她,以一个善良女人对丈夫深沉的爱,义无反顾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为了丈夫,她四处求医;为了丈夫,她倾家荡产;为了丈夫,她日夜操劳……终于,丈夫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这一天,她泪如雨下。  相似文献   

2.
情系国防     
她把全部青春献给了丈夫所从事的国防事业,已连续9年被县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她,就是河北省三河县计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俊华。赵俊华,今年42岁,丈夫华长江  相似文献   

3.
“你放心走吧!家里的事有我呢,只要我活着,就不会离开这个家!”这是60年前她送丈夫参军时许下的承诺。两年后,丈夫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当时只有21岁的她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庭重担,任劳任怨,不离不弃,六十年如一日,照顾和抚养了婆家前后四代人。她参加过妇救会,搞生产、支前线、济贫困、救危难,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六十载的日月星辰见证了她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怀,这位深明大义、爱国爱家的老人就是河北省元氏县后仙村81岁的烈士遗孀张秀妮。  相似文献   

4.
阿莎提古丽维吾尔族农一师3团11连职工今年52岁的阿莎提古丽是农一师3团11连唯一的少数民族职工。她一家四口,几乎全靠她一个人承包棉田生活,丈夫放牧羊群、种植小菜地,也仅仅只能补贴家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1996年9月,阿莎提古丽和丈  相似文献   

5.
天晴的日子,在贵州省天柱县兰田镇街头,总会见到一个中年妇女用小推车推着一个四肢肌肉严重萎缩的男人在转悠。女人是男人的妻子,叫杨桂贞。1976年冬,她与丈夫杨广煜携手走进婚姻殿堂。1977年冬,她就鼓励丈夫报名参军。1979年在南疆自卫反击战中,他光荣负伤,被确诊为第五颈椎中枢神经断裂,从此瘫痪在床。那年,她去云南看到了分别两年多的丈夫,他躺在病床一动也不能动。她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四天四夜,杨桂贞吃不下睡不着,她不敢在丈夫面前流露出哪怕一丁点难过,眼泪只有在黑夜里一个人慢慢体味。丈夫瘫痪后,不愿拖累她多次劝她改嫁。杨桂贞拉着丈夫的手坚定地说:广煜,你才26岁,我不能让  相似文献   

6.
绿色情缘     
吴志伟 《政工学刊》2002,(12):64-64
1972年 ,1 9岁的林楠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部队文工团团员。 1 978年 ,林楠退伍 ,分到省电台工作。 1 980年“八一”建军节 ,她成了一名军人的妻子。1 996年 ,正当林楠细心地照顾年迈的婆婆 ,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奉献国防 ,耐心地教育着儿子 ,尽情地享受工作的快乐时 ,生活向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胃癌”———这个令人震憾、令人听后毛骨悚然的疾病出现在她的身上。经过手术 ,她的胃切除了五分之四。从此 ,林楠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婆婆把她当成了“婴儿” ,儿子也变成了“妈妈” ,丈夫转业回到地方 ,为的是能多陪陪她。林楠决定迎接人…  相似文献   

7.
梅红     
皑皑雪原中,一片梅林迎风傲雪,青色的梅枝上梅花绽放,吐红喷翠,清新雅致。每每想到梅花怒放的景象,我总会想起一个人来,她的名字叫梅红。十年前,我曾对梅红进行了一次采访。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一点也没有在我脑海里淡化,反而异常清晰。在我眼中,她就是一朵梅花,迎着风雪,开得灿烂。初次见到梅红时,她正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递向瘫痪在床的丈夫。那时,她的头发已落上了"雪霜",蓬松杂乱。脸上堆满了岁月流淌的痕迹,似核桃壳上的纹路。那年,她刚满50岁,但岁月已使她变成了一个老人。忆想当年,梅红可是一个鲜鲜亮亮的俏姑娘。16岁,梅红  相似文献   

8.
她,平凡得就像一株山桃花,朴实无华地绽开,默默无闻地坚守。结婚20年,有近15年的时间与丈夫两地分居,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面对分娩时病痛的折磨,她直面死神的考验;当丈夫在前线浴血奋战,她成为丈夫坚强的后盾,激励丈夫一线建功,献身边防。她,就是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人武部政委谭金海的妻子王芸。  相似文献   

9.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省丰县大沙河畔的双庙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丈夫病故后,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赡养、照顾着三位年龄都在87岁高龄以上的老人,一位是她的婆婆、一位是她的养母、一位是她的续母(丈夫前妻的母亲)。她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侍候着三位老人,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并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被乡邻称为孝顺的好女儿、孩子的好妈妈、军属的好楷模,她就是张玲兴。  相似文献   

11.
兰雨欣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来到西藏军营探望丈夫,脚跟还没落定,就得准备着回程了。嫁给军人就是这般无奈,兰雨欣明白。她说,当军嫂就是这样纠结,生活中总免不了多一些失望,但每一次失望背后都是丈夫作为军人闪光的品格,又让她欣赏和自豪。  相似文献   

12.
在丈夫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的同时,她本人又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为给丈夫看病,她拖着带病的身躯,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家当。但为了不影响儿子安心服役,她始终没有把家中的实情告诉正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不愿给政府找麻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光荣的“军属之家”。她就是河南省平舆县万金店乡李湾村军属陈小洁。陈小洁之子李雪兵1995年12月从河南省平舆县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单县时楼乡时楼村小学教师许福荣,在丈夫常年瘫痪在床、婆婆重病在身、家庭负债近万元的情况下,竭尽全力支持4个儿子安心部队服役,报效国家。 许福荣今年54岁,1963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34个春秋。她和丈夫时维操都是老民兵英雄的后代,为把祖辈保家卫国的传统延续下去,先后把大儿子时圣利和二儿子时岩送到部队。1992年3月的一天,丈夫时维操不幸患脑溢血致全身瘫痪。面对厄运,许福荣坚强地挺住了。1993年、1995年又将三儿子时冠军、四儿子时振送到部队。从此,家庭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似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18岁从卫校毕业后,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已10年了。她,就是长春市中心医院民兵排长、手术室护士  相似文献   

15.
那是1981年夏初,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南麓的苏北赣榆县,一个叫管各布的小山村里,管相善夫妇正在村西田间锄草,突然,丈夫管相善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妻子皮秀英一见赶紧扔下手中锄头,跑过去俯下身子把他抱在怀里,哭喊着:“醒醒……”她知道,管相善在入伍前体格强健,因在部队搞国防施工,长期水中作业,留下了病根。此时,皮秀英一阵紧张呼唤后,见丈夫仍昏迷不醒,只好匆忙找来一辆板车,把他扶到车上,然后拉着他一溜小跑来到八里外的城头镇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脑血栓。这种病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瘫痪或死亡。医生告诉地:需要住院并先交住院费800元。此时,家中上有70多岁的公公,下有一个3岁的儿子,经济十分拮据。为给丈夫治病,她东挪  相似文献   

16.
她平凡得像一朵山茶花,朴实无华。她是一名军嫂,结婚20多年,分居近12年之久,随军到部队以后,她心系丈夫国防事业,心向绿色军营,任劳任怨挑起家庭重担,全心支持丈夫工作。甘心当好家庭的贤内助,成为战士的“知心人”。她就是黑龙江省某预备役高炮团政治委员朱连春同志的家属边芳。  相似文献   

17.
幸福大家庭     
李建荣 《兵团建设》2010,(12):21-21
农八师121团制砖一厂统计肖玉红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这个的大家庭里,有她的丈夫、6岁的儿子、父母和91岁的奶奶。多年来,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用理解和关爱,相伴走过了一个个春秋,铸就了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8.
初冬的一天,笔者走进了农五师九○团职工美娟的家。得知笔者的来意,美娟的脸颊上顿时泛起了红晕,她把怀里的孩子轻轻递给丈夫,向我讲述了她在九○团6年来的生活和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9.
公婆夸她是好媳妇,丈夫夸她是通情达理的好妻子,部队干部战士夸她是军人的好妻子。她就是浙江湖州市全仁乡白水河村一位普通农家女,名叫董根美,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情和爱支持丈夫服役。1982年,董根美的爱人董水根参军入伍,留给董根美的是,1位白发苍苍的老祖母,2位年老多病的公婆,1位老叔叔和1个年幼的弟弟,还有4亩多的责任田。打那以后,董根美用她那瘦弱的身躯,艰难地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在“夏收夏种”期间,为了不误农时,她每天早出工、晚收  相似文献   

20.
白国营 《中国民兵》2007,(11):52-53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在5岁时失去了唯一的哥哥,19岁时失去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今年她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却把从山路上捡回来的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老人.当做亲娘一样精心照料了600多个日日夜夜,她就是河南省渑池县陈村乡一位优秀青年民兵郑秀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