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1996年,联合国、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国际军控与裁军谈判取得了重要成果。 1,《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达成,为进一步核裁军奠定了基础。1996年9月10日,第50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它核爆炸,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核爆炸,不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条约不仅限制有核国家发展新型核武器,而且将防止更多的国家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相似文献   

2.
核武器(这里主要指核炸弹、核导弹弹头)于1945年问世以来,半个世纪中已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核武器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易裂变重原子核的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原子弹,也叫裂变弹。现在,关于原子弹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也可以研制出来,只需具备相应的科技水平和核原料。这种武器的扩散已成为当今的主要威胁。第二代核武器指利用重氢(氘)、超重氢(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氢弹,也称热核弹或聚变弹。它需要利用小型原子弹引爆热核材料。研制氢弹必须进行广泛的  相似文献   

3.
核军备竞赛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后,国际核军控形势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世界上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以下简称“禁核条约”)的国家已分别达到186个和149个。然而,就在国际核军控有望取得新的进展时,印度逆潮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于今年5月11日、13日两天内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此举犹如  相似文献   

4.
从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第50届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算起,到现在已经有4年多时间。除印度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155个以上)已成为条约签署国,承诺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核爆炸。大规模的核爆炸试验在缔约国已经停止进行。但在现今的世界上,核武器仍然是最具威慑力的武器。只要核武器存在一天,对它的研究、维护和管理就要继续进行下去。所以签署 CTBT 后,各有核国家——尤其是美国——并未放弃对核武器  相似文献   

5.
报载:在1996年9月10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的压倒多数,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无疑是一件具有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的大事。正像德国外长所说的那样:“我们已越过了通往永久性禁止核试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障碍,但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无法把核武器这个妖怪重新放进瓶子里,但我们至少已驯服了它。”在《条约》签署的前前后后,我国  相似文献   

6.
詹欣 《军事史林》2004,(11):30-33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的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美国政府迫于国内财政困难、国防预算削减、国内外反对核试验压力日益增大的形势,陆续三次宣布从1992年10月1日起至1995年9月30日暂停核试验三年,并从1996年10月1日起不再进行核试验。但是,核威慑仍是美国的基本国策,今后也不会改变。因此,面对不久将来将全面禁止核试验的挑战,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并采取对策。着眼于长远战略利益的需要 1993年7月克林顿总统宣布继续暂停核试验时声称,为确保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在禁止核试验条件下仍然毫无问题,美国将“探索对我们的核武器的安  相似文献   

8.
本专题要谈的是近几年美国核弹头发展的主要动向,涉及到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维护库存核弹头的安全可靠,美国于1993年开始开展核弹头“库存管理计划”(SSP),以便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采用计算机模拟、流体动力学试验、次临界试验和周期性拆除视察等手段,监督和监视库存核弹头的性能。迄今的15年里,该计划有效应用于对核弹头安全可靠性的评估与预测,发现了部分库存弹头型号存在的隐患,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和试验数据,加深了对核弹头基础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的计算机模拟工作奠定了基础。SSP计划虽然也出现了经费和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得到了美国科学界的积极评价和基本肯定。二是,美国从未放弃研制和发展新型核武器,特别是在2001年推出“新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概念,提出了研发钻地核武器和其他先进核武器特别是“可靠替换弹头”(RRW),以及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核武器综合设施的计划。“可靠替换弹头”增大了核武器设计参数的佘量,即使在设计和加工时出现小的偏差,也能可靠地爆炸;而核武器综合设施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可快速设计、生产、维护和储存核武器。美国认为,“可靠替换弹头”和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核武器综合设施相结合,就能使自己保持最小规模的核武库并有可能避免进行核试验,从而实现核战略转型的目的。三是,在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布什政府认为,通过《条约》的前一段工作,已达到了主要核国家暂停核试验的目的,并已经能够通过核查技术手段监督和威慑其他国家可能进行的秘密核试验,批约已经没有了现实紧迫性。另一方面,暂时不批约可以为美国研发新型核武器和检验现有弹头的安全可靠性而进行核试验留有佘地和退路。布什政府把恢复核试验的准备时间从前届政府确定的24~36个月缩短为18个月,为一旦需要就迅速恢复核试验做好了准备。以上“三足鼎立”支撑起美国庞大的核武库:“库存管理计划”维护和保障着美国现有核弹头的性能;“可靠替换弹头”被设想为美国未来的核武器;而在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限制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自己准备恢复核试验,可谓是机关算尽。  相似文献   

9.
彭君  史渭玮 《防化学报》2000,9(3):67-71
当今美国核军控政策正在发生重大逆转,不仅否决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又谋求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形成当今美国核军控政策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美国的举动必将对国际核军控、裁军形势及世界安全与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美国公然违反《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企图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否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一系列政策将打破地区乃至全球战略力量的平衡与稳定,诱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给核军控进程增添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1.
1996年9月联大以158票对3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1996年9月24日该条约开放供签署。截至2001年7月20日,共有161个国家签署,其中78个国家已批准该条约。1997年美前总统克林顿将 CTBT 提交美参议院,1998年和1999年克林顿要求参议院批准这一条约,但1999年10月13日参议院以48票赞成、51票反对否决了该条约。本文拟从布什防务班子成员的言论  相似文献   

12.
8月25日,印度《先锋报》刊登的一条消息称,印军高级将领和核武器研制机构的专家将于今年10月初在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代奥拉利炮兵学校举行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把核武器装备到部队的问题。这将是印度自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以来开始筹组核武装部队的第一个具体步骤,也是印度对今年5月份以核战术演练为目的的“全胜”军事演习的总结与继续,标志着印度的核武器已从研究阶段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道路有多长? 从20世纪70年代秘密进行核试验,到1983年开始实施“综合制导导弹开发计划”,再到1998年进行大规模核试验;从1999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战略核武器处于既削减又发展的阶段。冷战结束后,美、俄、英、法等核国家相继调整了核政策,不同程度地削减了核力量,暂停了核试验。但几个核国家都继续主张保持一支有效的核威慑力量,以遏制新形势下的战争。此外,日本和印度已具备研制核武器的能力,并储备了大量核材料,可以说,它们已跨在了核“门槛”上。  相似文献   

14.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5.
《军事史林》2013,(6):10-25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际裁军领域出现了一个重要事态:俄罗斯杜马分别在4月14日和4月22日相继批准了两个重要的军控条约:《进一步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START-Ⅱ条约系1993年1月3日由苏、美两国首脑签署的双边军控条约。该条约规定,至2003年苏联和美国分别将各自的战略核武器削减至3000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2013,苏联启动了原子弹计划,由贝利亚领导的特别委员会负责首枚原子弹的研制。特别委员会一方面加紧原子弹研究;另一方面开始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苏联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先后完成了核试验场选址、试验场建设、原子弹研制和组装以及试验用各种设施准备等工作。1949年8月2913,苏联首枚原子弹PTC——1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11日、13日两天,印度在其西部博克兰地区先后5次进行地下核试验。此举震惊天下。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达成两年并取得积极效果的今天,印度缘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进行核试?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印度中心”战略思想使然。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其当权者就以“大英帝国天然继承者”的身份自居,把在南亚——印度洋地区重建“印度中心”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早在1944年出版的《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就写道:“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所说的核试验,是指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水下核试验及高空核试验等在试验现场进行的核装置或核武器的爆炸试验。核试验是发展核武器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核试验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用计算机模拟核武器  相似文献   

20.
二元弹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武器,是近年来毒剂使用原理上一个新的突破,对化学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制定二元化学武器发展计划。美国不仅研究已知的致死性毒剂和失能性毒剂的二元弹,还发展新毒剂和新失能性毒剂二元弹。美国已经研制的二元化学武器有沙林维埃克斯和中等挥发度毒剂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及导弹弹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