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关于红军长征中几次重大战役战斗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场战役战斗,这些战役战斗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征中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中的热点和争议问题的梳理,较详细地介绍了近20年来关于这些战役战斗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征服雪山草地,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总行程达6.5万余里,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及青年学者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途中某些战略决策的形成和若干重要战役战斗进行专题探讨,今刊发其主要成果,以充实长征学术研究成果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中的遵义大捷王成志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被毛泽东视为是“得意之笔”,而遵义大捷正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在遵义及其附近地区所取得的一次大胜利,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大胜利。此役,中央红军在5...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洲是70年前中央红军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经历四渡赤水、遵义战役、南渡乌江,横渡金沙等战斗后走过的地方。因为长征,便有了长征途中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会理会议”,和令国人传颂的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冤宁县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的史诗。  相似文献   

11.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展的军事经济工作,对帮助红军克服长征途中的军事经济困难,保障红军的给养和战争物资的补给,最后夺取长征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军事经济工作包括长征初期的“大搬家”式军事经济工作及其转变、取之于敌的军事经济工作和取之于民的军事经济工作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红军突破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历史“印痕”,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血战湘江,和后来的西路军蒙难、皖南事变,并称为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 湘江战役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在湘桂边境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的一场空前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当时,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路西进.此时,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的态势,企望在湘江东岸聚歼红军.一场空前惨烈的血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进退维谷中的红军,走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这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  相似文献   

14.
姜廷玉 《军事历史》2006,(10):44-47
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征服大江大河、雪山、草地等无数大自然的艰难险阻。在敌情紧急、战事频繁、环境恶劣的条件下,长征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照片。红一、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几乎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红2、红6军团在长征途中攻克  相似文献   

15.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6,(12):41-44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里就有12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本文收集整理在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负伤的传奇感人故事,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27日至8月10日,军事科学院长征路线考察工作组在副院长葛东升中将带领下,从大渡河开始,沿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经天全、丹巴、小金、红原、马尔康、松潘、若而盖、迭部、岷县、漳县、会宁、隆德、庆阳等市县,直抵吴起。途中对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活动区域也进行了考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文摘     
长征何耐确定落脚陕北红军长征途中落脚陕北,是中共中央率领红军于1935年9月18日占领哈达铺后,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苏区存在,中央领导人作出的抉择,而在同年9月28日榜罗镇(属通渭县)政治局会议上正式确定的。(摘自《瞭望》)  相似文献   

18.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席杰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从1935年1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地区开始,至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4个月。出于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明指挥,使中央红军在紧急关头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27日,由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治委员田修思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征文化系列丛书《历史的决策——长征重要会议》、《催征的号角——长征诗词歌曲》、《指路的明灯——长征标语口号》、《殊死的较量——长征战役战斗》,正式公开发行。成都军区和国防大学在驻渝某部联合举办长征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座谈会暨首发仪式,并向基层部队赠发图书。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王增钵、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郭俊波、总政治部宣传部编研室主  相似文献   

20.
李斌 《军事史林》2007,(11):43-44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众多的军事文物藏品中,有一具徐向前在长征途中使用过的望远镜,因其饱经战争风雨,故显得弥足珍贵。她伴随着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经历了长征中与围迫堵截的国民党军的许多苦战,记录了徐向前在长征途中许多动人的战斗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