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山大道两旁高大的法国梧桐架起生机勃勃的凯旋门。他——“将门虎子”杨少华,带着满身征尘,带着边防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敬意,应邀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  相似文献   

2.
谈起勤务分队上士班长郭少华的"掌"兵之道,在73862部队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何去形容呢?就三个字——杠杠的。有例为证。战士王亮亮长相斯文、皮肤细嫩,一看就是个"秀才兵"。用王亮亮自己的话说:"让我挥毫泼墨、吹拉弹唱都行,可别叫我操枪弄炮、摸爬滚打。"当兵哪有不习武之理,一到郭少华班上,他就给王亮亮"量体裁衣"制了一套精武计划。伟大的哲学家爱因斯  相似文献   

3.
为老人画像     
老人,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优秀与杰出的老人尤其如此。生活于多灾多难的二十世纪中国,许多老人,他们的往昔就更有值得书写和难于书写之处。黄永玉的散文集《比我老的老头》,正是一位画家,用散文之笔为十几位老人的画像。  相似文献   

4.
过马路遇到老人扶一把,乘车见到老人让个座,雨天碰到老人打打伞。这样的事,在我们中间并不鲜见,大多数人也都能做到。但是,要坚持几年、十几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军事科学院警卫连一班却把照顾孤寡老人的活动坚持了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5.
走进樊兆德老人的小院,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一排红顶白瓷砖贴面的房屋十分气派。院内整洁有序,挂满果实的葡萄架,为干净的水泥地面撑起一片阴凉。老人介绍说:"房子是2004年盖的,砖混结构,110平方米,5间正房,还带一间厨房兼锅炉房,室内铺了地板砖,冬天烧暖气,干净又暖和。2012年,团里出大部分资金,居民出小头,为住房安装了彩钢屋顶,既好看又环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法儿比。"老人高兴地说。樊兆德老人今年75岁,是六十六团的一名退休干部,一生经历了五次搬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为老人祝寿沈建辉宝塔高耸,延河长流,这就是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一一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了13个春秋,这里记载着一代伟人光荣的历史、宏伟的业绩和许多感人的故事。1945年元霄节,毛泽东主席把驻地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  相似文献   

7.
一位离异妇女,既抚养自己的儿女,又赡养着34名孤寡老人。她就是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女民兵范索云。范索云从小心地善良。童年家境贫寒,受过好心人关照和尊老爱幼教诲的她也喜欢关爱人。一位6旬孤寡老人生活孤独困难欲寻短见被群众发现。还在读高小的范索云主动当老人“孙女”照顾老人。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她索性把老人接到家里,像姥姥一样看待,直到10多年后老人满足地离开人世。其间,爱人很不理解,与她分了手。范索云的善良感动了干部、群众。人们极力推荐她担任镇敬老院的负责工作。30多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仅有范索云和一位厨师,范索云像对亲爹娘一样赡养、爱护着老人。敬老院里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贾海涛陆续收留十位困难老人,这一善举传遍了农三师伽师总场。2月20日,笔者走进伽师总场四连职工贾海涛的家,感觉到他的家像春天般的温暖。在贾海涛家的院子里,有的老人在散步,有的在晒太阳……10位与贾海涛非亲非故的老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在这里和谐生活,安度晚年。王葵今年65岁,2004年3月和老伴一起来到伽师总场,靠打工和帮人拾棉花维持生计。笔者看到王葵老人时,她正在喂羊。贾海涛养了120只羊,王葵每天都会帮他照看这些羊。王葵告诉笔者:"要不是海涛这孩子收留我和老伴,这日子还真不知怎么过呢。我们不能在  相似文献   

9.
固始县南大桥乡董营村李营组民兵排长朱仲祥等10位 民兵,义务照顾“五保”瘫痪老人,7年如一日,在当地被传为佳话。1990年7月23日,朱德发老人膝关节炎严重恶化,导致下肢瘫痪。老人年事已高,膝下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民兵排长朱仲祥同妻子一道主动伺候老人,同时朱仲祥将10个民兵编排日期,轮流照料老人,体贴备至。今年7月25日,  相似文献   

10.
正杨德荣、耿庙生:9·25起义人员,农八师一四八团职工。1950年,杨德荣被评为二十二兵团劳动模范,出席西北劳模表彰大会。耿庙生在团场浇了大半辈子水,胶筒、马灯、破棉袄"三件宝"伴了他大半辈子。"兵头将尾"杨德荣是1993年去世的。他是开发莫索湾尖刀连的一名班长,从起义的那天起,这44年里,他流过太多的血水和汗水,为了将莫索湾变成金银湾,他耗尽了身体最后一丝力气,最终,他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碰到这样一件事。那天坐班车去办事,车到某站,上来两位老人,他们急急忙忙各抢了一个座位,又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放在另两个座位上占位置,并回头招呼后上车的同伴。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第一反应是对市侩的鄙视和不屑,再仔细一想,我不禁对两位抢座的老人又生出了些许同情。老人为何要抢座位?思来想去,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养成了凡事爱争爱抢  相似文献   

12.
金鹏 《政工学刊》2004,(5):61-61
在我的抽屉里,一直珍藏着一位小岛老人送我的那枚卵石。每当看到它,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老人的音容笑貌,耳边便会想起他说的每一句话。四年前的夏天,我从士官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黄海深处的一个小岛观通站。意气风发的我本以为凭借发表的几十篇作品,能被分到机关实现自己的愿望,可  相似文献   

13.
近日,霍城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盗窃案。被害人文德群是农四师66团一位83岁的独居老人,居住在伊宁市养老院。被告人唐红先以其与文德群老人有遗赠抚养协议为名将老人从养老院接走与其共同生活。2007年10月13日,被告人唐红先带文德群到66团邮政储蓄所,将文德群设有密码的两张存折挂失。同年12月22日,又将文德群老人挂失的两张存折与另外3张未到期存折内共计80153元存入文德群办的新存折上,并替文德群设了密码,  相似文献   

14.
提起山东省梁山县人武部部长殷少华、政委徐炳良,上至县委领导、下至一般群众,无不称赞他们是一对艰苦创业的楷模和“好搭档”。 1997年,徐政委从条件较好的安丘市人武部调任梁山县人武部政委,殷部长由山东省军区调任梁山县人武部部长。当时,梁山县人武部由于以劳养武企业亏损严重,债台高筑,机关基础设施较差,遗留问题多,二人并没有因为从条件优越的地方来到梁山而气馁,反而激发了他们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信心和决心。针对企业亏损严重的现实,他们及时研究决定以劳养武企业实行转轨经营,由个人承包,彻底堵住以劳养武企  相似文献   

15.
杨闇公烈士     
杨闇公烈士,1898年生于四川潼南县双江镇。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旋转党,任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委会首届书记兼军委书记,与吴玉章、肖楚女、童庸生、朱德、刘伯承诸同志,竭尽心力,在四川建党建团,促进国共合  相似文献   

16.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在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人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近日,笔者采访了吴银强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了那段神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7.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随“长柳”号轮采访杨怀远。临行前,有人曾劝我,你怎么写他,不就是一条毛竹扁担吗,能吸引多少读者?然而我觉得美的东西在于平凡之中,坚持写他。在狂风急浪的航程中,我认识了大海,认识了杨怀远,也认识了他的小竹扁担……砸不断的小扁担时间追溯到1958年,杨怀远在部队担任炊事班长时,领了一条小扁担。他用这条扁担,为战友挑水送饭,挑石子修海堤,也为农村挑水抗旱。1960年,杨怀远复员时,  相似文献   

18.
“十全老人”与共产党人熊亚明"十全老人"是清乾隆皇帝的自称。他认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是历代帝王所无法比拟的.功高于天,恩深于海,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天子,故而毫不客气地给了自己一个荣誉称号。乾隆帝对大清王朝的作用和功劳.史家早有定论,自然不可抹煞。但他自诩为...  相似文献   

19.
三杨靖宇一行,随众匪爬上卧虎岭,远远地看见了一座飞檐吊柱的建筑物。正门上塑着三个斗大的鎏金大字——薛王庙。在原始森林里看到这一宏伟的民族建筑物,真是稀罕。正门大厅就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正当听说自己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榜上有名时,杨德森的心情很平静。他想起了恩师杨士莪院士说过的一句话:"赞誉本非你一人所有,是众缘相合,实在不必沾沾自喜;诋毁亦非天大事,己错则改,人错宽容,也不必沮丧犹疑。总之你就是你。"杨德森处在一个国家迫切希望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水声科研工作者成长、进步最好的机遇。作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尤其是水声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能够投身到这项事业中并得到肯定,他深感幸福和自豪。从杨德森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系初识水声,到其团队的矢量水听器技术获得国防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