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央政府是国防资源配置的决策主体,军事部门是国防资源配置的职能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只是通过计划方式对国防资源进行配置,而且配置的资源是货币形态的国防资源;而作为国防资源配置的职能主体,军事部门必须将中央政府拨给的货币形态的国防资源在本系统内进行再配置,并进而转换成军事建设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以及科学技术资源。  相似文献   

2.
军事财力是政府为了实现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主要通过财政配置于军事部门的那部分社会经济资源的价值量。它既包括尚未分配与使用的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购买力,也包括已经  相似文献   

3.
军事财力是军事经济和军事财政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财力,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社会经济资源的数量。军事财力是与军事人力和物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以价值形式表示政府为了实现其国家安全的职能,主要通过财政配置于军事部门的社会经济资源的数量。其既包括尚未分配与使用的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购买力,也包括已经转化为军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军事人力或军事劳动力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军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运行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投入、形成、存量和使用四个环节。军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环节应着重抓好资源价值分配和投入的管理;在非货币形态国有资产形成环节应着重抓好货币形态资产转化为非货币形态而仍由军队占用与使用资产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加强装备物资购置、基本建设投资等的管理;对国有资产存量的管理应通过清产核资和建立统计报告制度,优化存量结构,盘活资产,防止流失,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对国有资产使用的管理应重点抓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登记制度、保管制度、使用责任期制度和检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国防动员的根本目的是适应战争需要,为战争提供资源保障,因此,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应随着时代发展与战争形态的演变而作出适应性变化,以满足战争形态演变对资源保障的新需求.信息化与信息化战争的时代条件,对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军转民的对象是国防资源,我国军转民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视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但国防资源中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有硬件,也有软件,有人才、技术,还有各种无形资产,不只是因定资产。军转民这些不同形态的资源转民用的方式方法要有所不同,如国防资源中的人才、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的民用,就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国发[202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21年12月12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陶华堂  张雁军 《国防》2006,(1):59-60
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现代战争形态正向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正在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工具。战争形态、战争手段以及作战方式的变化,对装备动员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装备动员形态信息化装备动员形态信息化,是指装备动员以信息化装备物资器材、信息技术科研成果、信息化装备技术保障人员等为主要对象和内容,充分运用信息化动员手段,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装备动员形态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应用于军事领…  相似文献   

9.
桂锋  柳茂生 《国防》2006,(12):24-27
在动员理论上,加紧研究和建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理论体系。目前,我国的国防动员理论还是建立在机械化战争背景下的,理论体系的基点是为了打赢机械化战争。新世纪新阶段,在打赢信息化战争已成为我们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情况下,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紧信息化动员理论的研究,以动员理论的转型指导和牵引动员模式的转型。在动员内容上,尽快建立和形成以信息动员为核心的结构体系。不同的社会形态孕育着不同的战争形态,而不同的战争形态,又依托于不同的动员基础资源。只有以不同时期的动员基础资源为核心,及时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0.
武器装备联合试验环境构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作战已成为未来主要作战形态,联合作战需要联合试验来检验武器系统乃至体系的整体性能、作战效能。联合试验环境是开展联合试验的基础。不同体系结构、不同类型的异构靶场试验资源互连互操作是构建联合试验环境的基本特征。通过网关实现不同对象模型的转换,是构建联合试验环境的主流手段。分析了当前网关的"点对点"式和"总线"式两种主要实现机制;综述了网关描述语言、网关性能评价标准、网关映射语言和通用对象模型和WebLVC等关键技术,作为网关未来发展方向以支持联合试验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一、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特点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再次表明信息化战争正向我们走来。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不同于已往的任何战争形态,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它必然对军队的各项建设包括装备保障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贾富坤 《国防》2002,(3):24-25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新的战争形态要求国防动员必须以高科技动员为重点。不仅国防动员的各个领域要加大高科技含量,而且要对高科技动员进行专项准备。目前,我国的高科技动员工作虽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其表现主要是:领导和办事机构不健全;资源潜力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缺乏有效的编组;成果应用开发力度不够;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战争形态已从传统的战争形态进入信息化战争形态,结合信息化战争的特点,重点研究了速度、精度和跨度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体现,并给出了在信息化战争中加快速度、提高精度和扩大跨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传统需求开发方法的不足,并根据装备需求的特点,提出装备需求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没有确定的未来作战形态,但又必须预测未来作战形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完成未来作战任务为目标,在未来作战形态设定环境下,异质专家协同研讨的需求开发机制。最后,在该需求开发机制的指导下给出基于战争设计工程中讨论式模拟的装备需求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利峰 《国防》2008,(7):32-34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是军事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现代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军事人才,谁就能在现代化战争中赢得主动.信息化战争是全新的战争形态,对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赋予新的内涵.为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我们必须弄清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加速我军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确保在未来战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战争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战争,概括地说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形态。它是对现代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整体特征描述,并将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的发展、完善而趋向成熟。信息化战争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形态,主要反映在战争属性、战争要素的关系、战争的目的、过程与战法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解析美国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网络司令部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上拥有最大网络战资源的军队开始把网络战争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而且正式组建了它的指挥机构。美国此次创建一个新的网络战司令部,既是应对新的安全威胁的需要,也是顺应信息化时代战争形态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王建超  王东 《政工学刊》2007,(11):58-59
在物理学上,有个能量守恒定律,主要内容是无论能量的形态怎么转变,能量的总和永恒不变。对于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来讲,也有能量守恒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部门,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资源稀缺性。稀缺性的存在必然会引起选择。我国可用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资源也是稀缺的,要搞好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益,就必须研究国家资源的分配与使用问题。国家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部分,它主要取决于:一,目前和将来可用于国家建设的资源数量;二,这些资源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分配比例。本文仅从资源稀缺性角度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资源分配比例关系作一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军费结构优化是通过价值形态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调控军队战斗力构成,进一步挖掘潜在的由于结构不经济造成的“价值剩余”,提高军费资源配置效率,在资源供给不变前提下发挥更大的结构效益的行为。军费结构优化目标之一:投入军费的效费比最高。军费结构最优强调了军费产出的最大化,而效费比最高强调在军费功能实现最大化时耗费要达到最小。效费关系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是作为一种经济评价标准,它不追求军费各项终极目标及效用的达到,而是寻求在目标实现程度与资源占用程度之间的比较利益。结构效费比最高的基本体现在各个费用方向上的效费比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