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鲁迅云:“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鲁迅书信集》下册).鲁迅这句话,如果所指范畴仅限于中国“五四”前的所有古典诗作是完全正确的,超过这一历史界限,就意味着“五四”以来浩如烟海的新诗均被一笔抹煞,那就会陷入反历史主义的泥坑.实际上,  相似文献   

2.
因为先后在《空军政治学院学报》、《军队政工理论研究》编辑部工作的缘故 ,我认识毕沧耕将军已有十来年了。他热爱军队政治工作 ,把此当作事业来干。他凭借日久弥坚的意志 ,凭借对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信仰 ,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 ,凭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的才能 ,用心血历练出有见地的篇篇大作 ,均一一见诸报端刊中。他的第一本文集《军旅政治工作新探》出版 ,我就认真地拜读了。时隔才 4年 ,毕沧耕将军的又一本论文集再一次沉甸甸地放在了我的书桌上 ,实属不易。《军旅政治工作新论》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 ,着眼于…  相似文献   

3.
造句     
“梨树就是梨树。”这是儿子用“就是”造的句子。老师用红笔大大地打了一个“×”。这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中国黑暗社会的一面镜子.当时,鲁迅作为一个以文艺为武器的先进知识分了,其早期的文艺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基本认识,就是“为人生”和“改良这人生”.  相似文献   

5.
我让蚊子咬不着陈明福鲁迅先生曾在《夏三虫》这篇著名的杂文中写到,假如有谁问他,在蚤、蚊、蝇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那么他只得回答道:跳蚤。想必这其中定有道理。如果有人要问我,三虫之中最恨什么,我则毫不犹豫地回答:蚊子。我与蚊子“斗争”直至...  相似文献   

6.
在讲古汉语法“名词作状语”的时候,许多人都用到《史记》里“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鸿门宴》)、“高后儿子畜之”(《齐悼惠王世家))和“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吴起列传》)等作例证,认为其中的“兄”、“儿子”和“客”,应分别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儿子一  相似文献   

7.
<正>兴,本来很简单,研究的人多了,就变得复杂起来,朱自清先生叹之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越说越糊涂.”(《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5页)有的学者以“比”而别“兴”,认为兴的实质是比,其区别在于兴多在诗的开头,重在取义,而比多在诗中,重在取类.郑玄《周礼·太师注》云:“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  相似文献   

8.
徐斌 《政工学刊》2006,(2):49-50
去年三四月份,我在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期间,利用业余空闲读《毛泽东文集》。拜读先哲雄文,感悟伟人思绪,很受启发,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毛泽东文集》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将《毛泽东选集》以外的重要文稿,比较系统地选编而成的。文集共八卷,收录了毛泽东主席1921年1月至1975年7月间已经发表的和没有发表的大量著作。文集从1993年开始陆续出版,至1999年6月完成全书编辑出版工作。《毛泽东选集》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先后出版。由于受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限制,收入的多是一些公开发表的、理论上成熟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文…  相似文献   

9.
铁流     
《铁流》是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1863—1949)在十月革命后创作的优秀作品,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红军主力撤退后,在白军的屠刀下,几乎是“赤手空拳”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来,长途跋涉与红军主力汇合。鲁迅赞扬《铁流》表现了“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底我退伍回家乡,在乡武装部,一本本封面庄重、文图并茂的《中国民兵》吸引了我,以至于天快要黑了我还没有察觉。从此,我每隔上一段时间就到乡武装部去“会餐”一次。1991年初,我从《中国民兵》上看到山东省成立人民武装学校资料的消息。在县人武部报上名后,我在县一中高中毕业班进行了艰苦的学习,但无论学习时间多么紧,《中国民兵》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在同学们称之为“黑色的七月”里,我参加了人武学校资料的招生考试,并以较高的分数  相似文献   

11.
我去县人武部找“扶贫部长”杨云飞,临别时,他赠我5本《西南民兵》,并鼓励我多写稿。我非常感谢,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西南民兵》成为杨部长送我的生日礼物。我爱不释手地看起期待已久的《西南民兵》,被一篇篇报道、一幅幅图片所吸引。读罢《苗岭千里摆战场百万民兵铸  相似文献   

12.
写稿无需“凭关系”我是一名基层专职武装干部,《中国民兵》创刊以来,我成了贵刊的一名积极通讯员,仅今年上半年,就被贵刊采用稿件两篇。因而遭到一些同志的非议,说我在《中国民兵》杂志社里有熟人,有的说我给了编辑什么好处,否则半年里怎会刊两稿。其实,《中国民兵》我既无亲戚朋友,又不曾和哪位编辑、记者相识。我对上述问题无论怎样解释,却都无济于事,使我十分苦恼。  相似文献   

13.
<正>六、类比逻辑的两大原理——与王钟陵教授讨论《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的通讯我在前面的四篇书评中,着重说明了类比逻辑的五种层次的推理形式,其中信息层次是以钱钟书的“通感”理论来阐明的,现在想进一步谈谈在中国的学者中如何运用类比逻辑的两大原理:全息重演律、观控相对论.在初议钱老的《管锥编》一节里,我提到了他的“精神炼金术”.这就是观控相对论的具体应用,但我发现王钟陵教授的《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就是《管锥编》的精缩影,王教授的《中国中古诗歌史》、《文学史新方法论》又可在钱老的《宋诗选注》、《谈艺录》寻找到对应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和徐洪刚认识,并非偶然。明人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和徐洪刚相识、相知、相交,都是因为我们都爱好书法结下的缘。近10年的时间里,他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为人平易而豁达、治学严谨而用功、工作干练而周详。提起徐洪刚,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是当今时代的大英雄。据我所知,成名后的英雄,爱好广泛,博闻强识。积学有年,他在散文、诗歌方面皆有专著出版发行。其诗集《生命礼赞》简洁隽逸,别见特色;《徐洪刚散文集》质朴无华,情感真挚;《我在铁军》更是把自己在军营成长的经历一一道来,涵养性  相似文献   

15.
去年盛夏的一个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床上,战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哭累了的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轻轻地从枕下摸出那本登着我照片的《解放军生活》,看着上面笑得调皮的自己,忍不住指着照片轻声说:“都怪你!” 我叫杨蕊静,是成都军区空军某通信总站四连的一名女士官。在连队里,我与王丹林、文传艳、排长王燕是同年兵,关系好得不得了,天天粘在一起,别人都说我们是四连的“四朵金花”。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解放军生活》,经常拿着连队里仅有的一本争来抢去。《解放军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之间友谊的纽带。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16.
你从远方而来,在他乡与我相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你以一颗诚心相待,激励我一路走向成功。这就是你《环球军事》。我还给你起了另一个名字——“另一只眼睛”。说起《环球军事》,我要给编辑们讲个故事。那是在军校里的一件小事。当时,为了丰富学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学员队决定办一些兴趣小组。我提出阅读《解放军报》和  相似文献   

17.
《故乡》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小说,是中学课本里的传统篇目,对于里面的精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历来被奉为经典。很多人认为,文章在写作时大量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照,反映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照,反映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闰土与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照,表现了作者对闰土的崇敬与同情;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照,反映黑暗社会病入膏肓;故乡情景的前后变化对照,反映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我”和闰土的关系与宏儿和水生的关系的对照,反映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些对比,清晰地展示了在…  相似文献   

18.
某乡武装部每年要开支经费为民兵订阅报刊,可是民兵只知订阅,却不见报刊。原因何在?原来,刊物邮到武装部都被判了“刑”。轻则“拘留”十天半月,重则“禁闭”一年半载,有的甚至“被判了“无期徒刑”。目前,笔者出差,看到这个乡武装部的桌子上、柜子里、床底下,到处堆满了《华南民兵》、《中国民兵》,有些已开始变霉。我松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个周末,团长黄兵回到贵阳的家中,电视里正在播放《激情燃烧的岁月》,他的妻子笑着说:“黄兵,我看你整个人跟电视里的石光荣一个模样,整天满脑子都是打仗、都是部队上的事!”愣了一下的黄兵嘿嘿一笑: “我一个当兵的人,不想打仗,不想部队的事,我想啥?”妻子有些哀怨地说: “你的激情都燃烧在枪啊炮啊上去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以德报怨”的成语,出自《论语》,充分体现了孔子提倡“仁”的思想,成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陷入了无休止的“怨怨相报”之中,仇恨愈积愈深,最后还是两败俱伤,双方受害。近读一篇文章,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对在“文革”中凶残地殴打过他的同事不计前嫌,还为此人出国留学写了推荐信,深为他的善良品德所感动。但我认为这样做的前提是对方本质上属好人,而不是“狗”和“蛇”,否则鲁迅先生“痛打落水狗”的高论和“伊索寓言”的告诫就错了。“人善人欺,马善人骑”是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人们体悟出的痛切之辞。如果大家不确立人宁可受穷,宁可事业无成,也不可不善良的伦理道德,那么社会将永远停留在“恶人劣马”的阶段。善,是文明社会道德的核心,人的一生在“善”的方面要求很多,我认为尤其要实践“三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