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战争与和平理论的演变袁德金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对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认识的变化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初至1956年: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一些局部战争和冲突外,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没有爆发战争,避免了正面冲突。对这一现象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很少有从科技革命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论述的。我认为,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战争的爆发,对战后维护国际和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志全 《国防》2006,(9):64-65
国防教育,既包括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也包括国防理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强化全民国防理念和国防精神,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是一派歌舞升平、和平安康的繁荣景象。和平与安宁,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也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的时候。在混乱、战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望和平、渴望秩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我们也应当想到危机、想到战乱。因为,和平的概念,形象地说是两个战争的间歇。和平与战争相生相伴,又相互作用,互为转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景观。大敌当前,生死相伴,民族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本质上是同一个理论体系,即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体系.但二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相联系,在军事领域中获得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是同战争和革命的时代主题相联系,代表了党和军队在军事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则主要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联系,代表了党和军队在军事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70年代末开始,世界大势趋向缓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我军和平时期建设、军事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侧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是明确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前,信息化战争研究及军队信息化建设已经列入我军现代化的重要议事日程,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研究方面。笔者认为,“信息战不等于信息化战争、战争信息化不等于战争‘文明化’、强调技术因素不等于忽视人的因素”这三个方面尤为值得关注,因为它们是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前提和根本。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信息化战争和信息战是两种不同的称谓,反映着两种不同的事物,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信息化战争是战争形态,信息战则是作战形式,不可将战争形态与作战形式相混淆,信息化战争并不等于信息战。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6.
在二战之后的65年中,俄罗斯人同大部分国家的人一同享受着二战之后宝贵的和平期,而这一和平是通过遏制手段所取得的。遏制手段所凭借的是一系列遏制力量,当然,这其中首先就是核力量。这些遏制力量不断发展、完善,并不断的与侵略力量构成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一些主要大国可能早就打算消灭自己的敌手,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因为如果爆发战争,他们自己也将被消灭。但是,在这65年的和平期中,一些人也在不断的寻找着破坏这种遏制力量与侵略力量相对平衡的局面。在这个由遏制力量构成的体系中有没有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既有丰富的有关如何进行战争的内容,也有大量关于防止战争的内容。对于前者,人们经几十年来的不断学习和研究,是较为熟悉的;而对于后者,则是需要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的。在相对和平时期,为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保卫国家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研究与运用好这一方面思想,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40年前的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的一个伟大壮举,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新华社发了一则电讯,赞扬“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毛泽东欣喜地称北平解放为“北平方式”,希望当时还占领着长江以南地区的100多万国民党残余军队,仿效此方式结束战争。“北平方式”的产生顺应历史潮流,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不久,长沙、昆明、新疆等地区的国民党军纷纷响应,走上和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战争不但以经济力量为基础,而且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毛泽东在领导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战争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在理论上自成体系,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根本特点,就是充分反映了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以及由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道路的基本路线。这是产生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基  相似文献   

10.
战争与和平     
历史就像一艘巨轮,不知划过了多少个春秋,经历过多少次的战争才赢来了今日的和平。而为战争所牺牲的无数英雄却被历史的巨浪淹没,但他们用生命换取了和平!战争与和平看似矛盾,其实是对立统一的,有战争的地方人们渴望和平,  相似文献   

11.
在核时代层出不穷的核战略理论中,毛泽东核战略思想可谓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毛泽东对核领域一切问题的思考都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有着坚实的认识论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着眼"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核武器,着眼"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核战争,着眼国家安全坚决发展中国的核力量,着眼世界和平庄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着眼人类未来主张全面彻底核裁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军事战略转变理论问题的历史思考陈伙成军事战略转变亦称战略转变,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指以不同的战争形式来划分的两个战略时期之间的变化。军事发展史说明,它是普遍存在于军队建设和战争史中的一定阶段上的变革现象,是军队和战争台阶式发展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不能不十分关注的问题。邓小平以其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而今的世界大势,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一、在时代主题问题的认识上,实现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转变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的主题,是认识和处理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国际问题的关键.所谓主题,也就是基本问题,它是由时代的基本矛盾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4.
当前 ,部队科技练兵活动正在蓬勃兴起。在这场军事训练领域的重大变革中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作用 ,保证这一活动深入、持久、有效、健康地发展下去 ,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官兵处理好科技练兵中的几个关系。一、正确处理练与战的关系 ,在搞好仿真训练上下功夫“军应思战 ,兵要务练” ,军队的根本职能就是要练兵打仗。斯大林曾经说过 ,“战争中需要什么 ,军队就练什么。”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 ,是赢得战争的前提和基础。但是 ,在相对和平环境下 ,由于战争不是迫在眉睫 ,部分官兵容易产生当“和平兵”的思…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在研究和论述战争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在战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不言而喻,既然是战争总要有人参加,人既然是战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就必定存在于战争运动发展过程之中,同时人又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战争相对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后一种情况,就进入了战争问题上的认识论的领域。研究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战争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就是战争认识论的基本任务。毛泽东认为,研究矛盾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性现代局部战争。这场战争参战国较多,战争规模较大,激烈程度较高,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以其政治家、战略家的敏锐和军事家的高超指挥艺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自始至终以局部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这场战争,促使这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达成了局部战争的目的,其军事思想对战后局部战争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有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与经济建设环境为基本点筹划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最强的6…  相似文献   

17.
历时两个多月的科索沃战争已宣告结束。但是,这场发生在本世纪末的不对称战争所引发的世界动荡远未结束,战争危险仍然存在,新世纪实现和平的路途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霸权主义的抬头与强权政治势力的膨胀,使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应怎样筹划我国面向21世纪的发展,保卫国家的主权、独立与安全?这场战争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警钟常鸣。一、高度警惕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涌动的逆流和平与发展仍将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这一点不容置疑。特别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加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战争起源问题论述的理解有一些争论,这就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战争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二、战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与战争是个永恒的话题。已经过去的2013年算不上太平,战争仍然是一些国家或地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下面让我们直面一组残酷的数字,告别2013年吧。  相似文献   

20.
楼海强 《国防科技》2000,21(2):34-39
人类史表明,战争总比和平成熟得早。在私有制和阶级没有彻底消亡之前,和平只不过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隙”。尽管如此,善良的人们依然热切地期盼着和平,并积极付诸行动去争取和平,维护和平。 正如战争的爆发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一样,和平这种矛盾冲突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的生存方式也不是“呼之即来”的,而必然有着某种超越人们主观意愿的客观的内在机理。……不同类型的机理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和平样式”,即和平存在方式。人类社会在经过数千年的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历史过程之后,如今,和平存在方式已经成为一个一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