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飞机在低空突防过程中的雷达地形遮蔽盲区快速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盘爬虫对象的快速算法。首先介绍了雷达盲区产生的因素,分析了地形遮蔽和地球曲率盲区的计算模型,然后定义了转盘及爬虫对象,并设计了基于转盘爬虫对象的地形遮蔽盲区计算方法和流程。在此基础上,将雷达地形遮蔽盲区计算结果进行三维建模及可视化,通过典型算例对算法进行对比测试和实验,得到不同高度的雷达地形遮蔽盲区分布图及三维可视化模型,证明了算法的快速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地图的威胁空间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雷达地形遮蔽盲区进行低空突防对敌人地面目标进行攻击是航迹规划关键技术之一.在综合考虑作战区域地形、敌方防空力量等因素条件下,应用人工势场理论对威胁空间的威胁级别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战区势场模型.通过仿真证明,该模型更加符合真实的战场环境,为战斗机任务规划特别是航迹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机载预警雷达结合地面雷达对低空突防无人机构成的严重威胁,提出一种基于A*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分析了电子干扰和无人机RCS对雷达探测空间的影响,建立了新的雷达探测空间模型和威胁模型进行路径规划,将A*算法应用于无人机的路径规划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并进行了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考虑电子干扰对雷达威胁区域影响的情况下规划的飞行路径飞行器能有效回避威胁,有效提高无人机的低空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4.
巡航导弹航迹规划中雷达探测盲区的快速构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防空系统对巡航导弹的低空飞行和突防造成极大的威胁,利用防空系统中预警雷达的探测盲区进行隐蔽飞行是提高巡航导弹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此雷达探测盲区的快速构造算法是关键。说明了什么是雷达探测盲区,分析了影响雷达探测盲区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就对巡航导弹影响最大的雷达地形遮蔽盲区构造了基于极坐标的快速算法,并用一个地形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战斗机对地攻击选择武器投放位置以及巡航导弹选择地标点时,必须验证其选择位置的合理性,因此通视性检测是战斗机对地攻击规划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目标通视性检测的建模方法,分析了地形遮蔽盲区构成因素,给出了数字地图处理方法,建立了地形遮蔽盲区计算模型及发现目标概率模型,实现了目标的通视性检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该模型为战斗机对地攻击选择武器投放位置和验证导弹地标点选择合理性提高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空目标探测技术是应对低空、超低空突防目标威胁的重要手段。在对低空目标探测影响因素和目标低空突防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克服地球曲率及地形遮蔽影响、抑制多径效应、角闪烁效应和复杂背景杂波4个方面分析研究了低空目标探测技术,对典型的低空目标探测雷达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未来低空目标探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飞行器雷达突防是现代战争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综合考虑了雷达威胁和航程的影响,建立了关于雷达威胁模型和航程的代价函数.针对传统的Dijkstra算法搜索空间大,搜索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并考虑飞行器的偏航角约束,提出了基于栅格的Dijkstra算法.对简单雷达突防和复杂雷达突防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较好地回避雷达威胁,而且较好地提高了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8.
机载预警雷达与地面预警雷达联合组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飞行器突防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考虑飞行器机动性约束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隐身"低空突防航迹规划方法,该航迹规划一方面利用机载预警雷达的多普勒盲区实现相对于机载预警雷达的"隐身",另一方面低空飞行可以有效规避地面预警雷达的探测,该航迹大大提高了飞行器突防的成功率。考虑到机载预警雷达的位置信息无法事先获取,给出了固定时间步长的搜索方法求解该规划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机动性约束下的隐身低空突防航迹规划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强对抗环境下雷达网面临隐身、低空突防、复杂电子干扰等威胁问题,提出了基于雷达网探测威力和重点目标跟监能力相结合的大区域组网雷达优化部署方法,建立了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综合效能计算模型,给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求解过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高组网效能,对雷达网作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雷达技术的革命性飞跃 随着21世纪军事高技术的突飞猛进,作战飞机和反舰导弹的性能不断提高,舰载雷达面临着反辐射导弹攻击、综合性电子干扰、反雷达隐形技术、利用雷达盲区低空和超低空突防等多种威胁。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相似文献   

11.
雷达实际平面探测威力模型与仿真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考虑地物遮蔽的情况下,建立了3种程式雷达实际平面探测威力的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获取、盲区估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种基于DEM数据的雷达实际平面探测威力实用算法,实现了雷达在任意高度层的实际平面探测威力的自动仿真生成。应用表明,雷达实际平面探测威力图绘制的精度和效率较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武装直升机在实施低空突防时的主要威胁来源.通过对雷达探测原理和低空条件下雷达受到的限制分析及其威胁作用距离计算,阐明了低空探测时常规雷达的不足,介绍了目前新的低空电磁探测方式;通过红外探测、噪声探测的原理和特点研究,表明了这两种方式在直升机低空突防威胁中的重要性,计算了其作用距离;讨论了上述三种方式作用距离,计算结果可以为航迹规划中参考轨迹和安全走廊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在威胁环境下应用A*算法进行目标跟踪的方法。为了简化模型和便于分析,主要考虑地形和雷达威胁。在考虑了雷达盲区的安全区域内,利用目标的实时信息和改进后的A*算法对无人机航迹进行规划,以达到跟踪地面移动目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目标跟踪。  相似文献   

14.
飞行器低空突防威胁建模与航迹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飞行器在给定地形和威胁分布的威胁场进行低空突防的航迹优化算法。该方法首先对地形的高程栅格数据进行了图形简化预处理,将各种威胁叠加到地形图上,构成一个包含各种威胁的特定威胁场,再对其建立合理的有向图数学建模,用Dijkstra最短路算法进行航迹优化。航迹优化的过程中考虑了飞行器的过载限制,使优化航迹能够较好地满足飞行器各项性能指标及任务规划的要求,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简单快速,能很好地进行地形、威胁、障碍物的回避。  相似文献   

15.
低空/超低空突防作为现代雷达防空系统的“四大威胁”之一,对国家防御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威胁。文章在阐述低空/超低空突防的发展历程、经典战役和主要武器装备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战术层面重点分析讨论了其技战术特点及对雷达防空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威胁,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对抗措施。对深入理解低空/超低空突防和促进我国雷达防空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考虑飞行器RCS分布的航迹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飞行器根据自身RCS分布特征,在雷达威胁完全覆盖防区时进行突防的三维航迹规划方法.将飞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分解为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内的运动,简化飞行器RCS分布特征为蝴蝶结形分布,根据雷达探测目标信噪比大小提出多威胁情况下快速判断最具威胁雷达的方法,采用启发式A*算法得到突防航迹.最后对比分析采用固定RCS和分布RCS的飞行器所得突防航迹,结果表明采用分布RCS的航迹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国外高炮射击指挥系统近期发展的特点及其趋势是与“低空防御”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为此,首先谈谈“低空防御”及其对防空武器系统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大家知道,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镇压各国人民革命,常常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侵略战争。他们都特别强调对地面攻击的飞机,应具有高空高速突防和低空、超低空、亚音速突防的能力。在现在技术条件下,由于雷达技术的发展和防空导弹的广泛应用,国外一般认为,高空或中空突防是代价大而难以成功的,然而由于雷达存在盲区及武器不易跟踪和瞄准,为低空、超低空突防提供了机会。因此,美帝、苏修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威胁联网下低空突防航路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威胁联网下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飞行航路规划的影响;针对威胁联网,制定相关的威胁体相互支援表,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低空突防航路规划.通过仿真计算证明,此方法规划出的飞行航路能有效提高威胁联网下的战斗机低空突防安全性,为航路规划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武装直升机实施低空突防时,在远程航迹规划得到的参考航迹上进行近程航迹规划来求得用于飞行的实际航迹,通过近程规划中面临的实际战场情况和机载探测、导航系统自身限制的分析,得到近程规划算法的主要限制和约束条件,并建立了快速蚁群算法和宽度优先快速搜索算法两种近程规划方法,在样例地形和威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仿真,搜索最优航迹,计算航迹的各项指标,针对两种算法的特点进行了讨论,最后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近实时情况下的实际飞行航迹节点提供给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20.
低空突防的威胁与舰截防空雷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低空与超低空飞行目标的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及其对舰载防空雷达的威胁。文中重点论述了防空雷达为对付低空突防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