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毛泽东作出了南北两线外线出击的战略部署 1946年6月26日,以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很快发展为人民解放战争,并在作战区域上形成了南北两线战场:南线,指华东(有时称山东区)、晋冀鲁豫(有时称太行区)、西北(包括晋南、榆林、宁夏,不包括兰州以西)诸战场;北线,指东北、晋察冀、晋绥诸战场。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根据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代表中国共产党亲赴重庆谈判,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如期召开,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公然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企图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武装,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独裁政府。中国共产党被迫自卫,继续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而斗争。从此,中国内战全面爆发。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国际背景是得到美国的支持。随着…  相似文献   

3.
进行大决战建立新中国——人民军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姜铁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6年7月至1950年5月,进行了一场以推翻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1946年8月,该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该师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5.
瓦解敌军工作,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胜和打击国民党军的重要手段。淮海战役中我军运用这一手段,取得了重大成果,起到了震撼敌军、打乱其部署、加速淮海战役胜利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历来主张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战胜国民党军。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创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以便在战争结束时,迅速建设新中国,以政治争取解决国民党军,成为我军战胜国民党军经常采用的重要战法。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这是我国古代‘上兵伐谋”思想的具体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解放战争最初战略构想探析过平孙强银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加紧进行全面内战的准备。为此,毛泽东分别于1946年6月19日和22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电报中,对全局破裂后我军的作战行动作出了战略构想。其中心意图是:准备在国民党军发动全...  相似文献   

7.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江英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反内战、争民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对于国民党庞大臃肿的军事机器,人们一致呼吁:必须裁减,必须整编。国民党当局一度也对“整军复员”表现得十分“热心”。1946年1月1日,蒋介石在元旦广播演说中说:政...  相似文献   

8.
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战争”①。“无论从什么观点来考察,美国内战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场面。”②马克思恩格斯作为这一战争的同时代人,非常注视这场战争。他们当时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和《维也纳新闻报》上所发表的大量论文,以及在他们之间的有关的通讯中,透彻地分析了美国内战的原因,精辟地论述了内战的性质,人民群众在内战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资产阶级在内战中的不彻底性和动摇性。这些论文和通讯,由美国学者在1937年汇编成《马克思恩格斯论美国内战》一书。这一部关于美国内战历史…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的出现,与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正确把握台湾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实质,在外交战线上与国际反华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斗争中,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力地捍卫了“一个中国”原则,为将来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严厉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罪行,严正驳斥“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50年6月27日公然发表声明…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为抢夺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全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反革命内战。民国海军也成为他们进行反革命内战的重要工具。考察海军参加反共内战的历史,可以了解抗战胜利后民国海军重建和溃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云鹏 《军事历史》2005,(12):14-19
引子 1946年6月中下旬,蒋介石在完成其内战部署后,悍然 发动了全面内战。华东解放区南濒长江,北跨胶济线,东临 黄海,西与晋冀鲁豫解放医相邻,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 心宁、沪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内战刚开始时,国民党军由于接收了侵华日军100万人 的装备并得到了美国的巨额军事援助(仅1946年上半年,美 就向蒋提供了价值13.3亿美元的物资援助),因而拥有大量现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全军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的今天,迎来了震惊中外的伟大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40周年。重温驾驭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将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指挥艺术及功勋,令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精锐部队等154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关于这次战略决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预言:“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势,为我军作战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的基本点,就是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所概括的: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这个方针,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科学地分析了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形势发展,并吸取了土地革命战争的作战经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抗日战争结束到全国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过渡阶段中,我党我军针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从各方面进行了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依据作战对象的变化以及敌情和战场形势及时作出了实施党的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提出我军的作战形式由游击战为主转变为运动战为主,并与之相适应,建立起地方性的正规兵团。经过整编,截至1946年6月,全军共有野战军27个纵队(师)及6个旅,总兵力120余万人。1946年6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5.
国际风云激荡,台湾当局叫嚣“反攻大陆”,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窜扰的行动(一)炮击金门,毛泽东着着胜算,既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正义斗争,从战略上调动和牵制了美国,又摸清了美国协防台湾的底牌,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对大陆的袭扰破坏活动。特别是不取金、马的决策,对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意义深远,显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美国也清楚:中国已从其“永久停火”的提议中洞察其分裂企图,台湾当局也  相似文献   

16.
朝鲜内战是朝鲜人民内部的事,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由于美国对朝鲜内战进行武装干涉并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人民才被迫和朝鲜人民一起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作战。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笔者根据已掌握的史料,作一阐述。 同盟之间的妥协,三八线的演变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是谁挑起的?责任在谁?历来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朝鲜的内战是美国制造的”,“是美国政府挑起了朝鲜的内战,是美国政府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见 1950年 11月 11日、 28日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和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前,在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并霸占我国领土台湾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我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战略决策,本文拟就这一决策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 首先应当指出,中国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是在美国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情况下被迫作出的。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半岛发生了一场惊动世界的内战,时隔一日,美国就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纠合英法等 15个国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武装干涉。 9月 15日,美军实施仁川…  相似文献   

18.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17路军,受中国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断然拒绝,并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剿共”,下令镇压西安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支持张、畅的爱国行动,派遣周恩来到西安,同时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  相似文献   

19.
1946年5月疲惫不堪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撤出四平、长春,退往松花江北岸时,竟未被国民党军越江跟进追击。本文在对大量相关的史料综合分析后发现,这与美苏有关中国(东北)的战略意向,其中与马歇尔的实际努力关系甚大。认为当时美国方面从自身的全球利益出发,并没有一味地盲目支持蒋介石在中国(东北)大打内战。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前的1946年,蒋介石国民党违背人民要求和平的意愿,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击,英勇搏斗,仅三年就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战争过程中,我人民军队广大指战员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结合战斗的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鲁西南战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号称刘邓大军)是实施党中央战略进攻的第一支部队,在黄河南岸的鄂城、大营、羊山等地区连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