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4年8月7日,由于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6军团为执行中央赋予的探路先遣任务而离开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其间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纵横5000余里,突破湘赣桂黔四省敌军围追堵截,最终于10月24日与红3军(红2军团)在贵州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为了这份胜利,红6军团付出了巨大代价,部队从出发之时的9700余人降至3300余人。[1]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红6军团的行动不仅完成探路使命,更“保存了有生力量,在四川、湖北、贵州广大地区保持了红军的强大政治影响”。[2]  相似文献   

2.
<正>陕北红军[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领域,学界较多关注陕甘边根据地和陕甘边红军,对陕北根据地及陕北红军涉猎偏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陕北红军的建立过程、陕北革命领导人与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名称辨析、陕北红军与长征胜利等方面,[2]鲜少专门总结陕北红军的建军模式与经验,诸如陕北红军如何创建壮大、陕北红军的兵源构成、党组织与群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陕北红军的成军模式及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  相似文献   

3.
<正>初抵陕北时,中央红军减员严重,陕北红军的整体规模也亟待扩充。加之红军又相继开展东征、西征军事行动,故扩红自1935年冬季始便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重点工作。[2]1935年1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闻天指出,  相似文献   

4.
<正>诸葛亮所作八阵图,历来为兵家所重,然其形象在唐代经过道家改造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界对诸葛亮八阵法之研究,历来已久,成果颇丰。如邱剑敏《诸葛亮八阵图的作战布阵原则》[1]、李伯勋《古代八阵渊流及诸葛亮八阵考略》[2]、钟少异《试论诸葛亮〈八阵图〉》[3]、谭良啸《试论诸葛亮的八阵图》[4]、余大吉《诸葛亮八阵图及阵法试探》[5]。在诸多成果之中,研究者已经提到了唐代道家对诸葛亮八阵法的改造,并将后世八阵法复原引向歧路,但是对于诸葛亮八阵法在唐代发生变化的具体内容和产生的影响则鲜有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根据对传统文献的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5.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华南敌后武装斗争,逐步建立了以东江和琼崖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根据地。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相比,华南抗日根据地较为分散,力量亦较有限,故而中国共产党一直寻机发展华南,以壮大区域武装力量。1944年1月,日军中国派遣军发布“一号作战”的命令,“乃企图开拓大陆交通线,以保持中南半岛之陆上联络”。[1]按照“一号作战”的计划,时驻广东的日军第23军将分三期执行“北进作战”“西进作战”“打通粤汉路南线及赣州作战”。[2]“一号作战”期间,日军主力尽数集中于前线作战,客观上形成广大敌后沦陷区兵力空虚的局面。所以,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广东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契机的出现,初步设想了“发展华南”战略。据日军第23军规划,在“西进作战”之前,需要“扫荡”广东境内的抗日力量,由此造成西江、粤中、南路[3]等地区大部沦陷。随着桂柳会战的酝酿与爆发,广东地区的国民党部分军队与日军主力相继进入广西战场。中共中央在提出“向北发展”以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亦重视发动西江、粤中、南路方向的敌后武装斗争,要求广东...  相似文献   

6.
吴强 《军事史林》2023,(10):20-27
<正>军队卫生工作之于现代战争成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无需再用过多语言来描述,在敌强我弱态势极为分明的抗日战争中,更加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而娴熟的医护人员。时人其实已认识到军医不仅是“军队三大要素之一”,而且还能起到“改进国民体格”“改良军人之生活”[1]的作用。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之初,军长叶挺于1937年11月中旬从延安返抵武汉后,即延揽著名医学家、留日医学博士沈其震组建军医处,  相似文献   

7.
<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成功改造了由数百万国民党军俘虏转变而来的解放战士[1],改造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据调查,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队损失的569万人之中,被我军俘虏的就高达415万,其中,又有280万人经我军教育、改造之后变成了解放战士。[2]周恩来曾对此评价道:“这种情形是世界战史上所少有的,若没有高度的政治训练是不可能的。”[3]可以看出,我军政治工作的有力开展,在成功改造解放战士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学界关于解放战士改造相关话题的探讨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但其中大多是对这一特殊群体得以成功改造的经验总结,而关于这些经验背后所存在的内在逻辑,专论者寥寥。因此,  相似文献   

8.
<正>万历朝鲜战争是发生于十六世纪末的一场东亚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以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日军登陆釜山为开始,以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日军在明鲜两国的联合打击下全线撤军回国为结束,历时长达近七年之久,但实际的战争状态总共仅有两年多,更长的则是持续四年之久的和平交涉期(1593—1597)。在此期间,参战各方曾一度谋求以外交手段来协调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重构东亚和平,因此当时所留下的外交文书也极其丰富,其中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外交文书集有《吏文謄录》[1]《唐将书帖》[2]《事大文轨》[3]等。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的边境地区建立的闽粤赣苏区,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自1930年11月以后,在中共闽粤赣特别委员会领导下,三省边区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在反对国民党第一、二、三次“围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田会议以后,红军和游击队空前壮大。至1930年夏,在闽粤赣地区有赣西南第3军、第20军、第22军,闽西第12军、第21军,东江第11军。此外,还有寻乌游击队(后编为闽粤赣赤卫军)、东江游击大队、武北四支队等。上述闽粤赣边区工农武装斗争的发生和发展,为建  相似文献   

10.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特别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六次会师,有的说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红2、6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7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10军在江西重溪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陕北永坪会师;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陕北甘泉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11.
<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和领导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起初叫工农革命军,后模仿苏军也叫红军,1930年后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来源有三:一是全国各地近百次起义、暴动保留下来的武装,二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兵运工作成功策反的武装,三是整合、改造的农民武装。据考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其中有成长为中央主力红军的朱毛红4军、湘鄂西红3军、  相似文献   

12.
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我党在广西相继发动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统称左右江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其革命风暴遍及广西20余县,建立了中国红军第7、第8军,创建了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29年7月,年仅25岁的邓小平作为党中央代表,被派到广西领导革命斗争。他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俞作豫、韦拔群等  相似文献   

13.
冯超 《军事史林》2021,(8):49-58
1932年11月,留守鄂豫皖苏区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25军,开始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阶段.11月30日,红25军在湖北红安檀树岗正式成立,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全军下辖第74、第75师及特务营,共约7000人,成为鄂豫皖苏区新的红军主力,由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鄂豫皖省委在领导红25军进行苏区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曾于1933年4月和1934年4月两次合编另一支鄂豫皖苏区红军主力红28军.两军的合编是鄂豫皖省委独立坚持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策略,前后两次的合编有性质上的差异,背后涉及红28军与红25军的关系、鄂豫皖省委与皖西北道委的关系、鄂东北苏区与皖西北苏区的关系等问题,全面分析考察两军合编可以窥视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更多的历史细节.目前,学术界对于鄂豫皖苏区史、中共鄂豫皖省委、红28军、红25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虽涉及两军合编史实,但对于两军合编的内在缘由、性质差异及后续影响等问题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4.
<正>正确处理干群矛盾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作为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发挥了交通枢纽的作用。山东人民不仅为解放战争补充了大量兵员,还在后勤保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山东人民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参军,踊跃支前,“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人民先后有1000多万人投入军粮的加工和运输工作,有11亿斤粮食运往前线”。[1]陈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2]。广大人民群众能与党员干部心意相通,鱼水相融,干群关系能保持良好,根本原因在于山东各级党组织的一切工作都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政策。  相似文献   

15.
<正>大青山骑兵支队[1]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跃于内蒙古地区的一支抗日骑兵武装,其构成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关于大青山骑兵支队,目前学界已有一些相关研究。例如,湘潭大学李科的博士论文《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研究》对大青山骑兵支队的军事斗争、开荒生产进行了一定研究,内蒙古大学杨尚英的硕士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绥蒙地区的统战工作》探讨了骑兵支队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37年冬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和新四军的组建,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过程中,叶挺将军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又依据有关史料,对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作一粗浅的探讨。率先提出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的建议,为新四军的创建开了先声关于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谈判中持续时间较长、斗争复杂、过程曲折的一个问题。早在1937年2、3月间国共两党西安谈判时,周恩来、叶剑英等就受命向国民党提出,立即停止对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的军事“清剿…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西征胜利76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和弘扬先进文化"座谈会,这对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全面推动宁夏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这段光荣历史及其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夏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曾先后途经、转战宁夏.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以及著名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马海德,都在宁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西征的胜利,实现了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打击坚持反共的地方军事势力,发展壮大红军力量;向南打通与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联系,接援其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东北军、西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发动少数民族起来革命,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权,促使西北抗日力量大联合,进而形成全国抗战新局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军队“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2]从军队的职能上确定了其形象构建的基本内容与价值意蕴。目前,学界对于军队形象建设的研究颇多,  相似文献   

19.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除15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游击战争外,江西、福建等地一些苏区还有一些红军游击队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能够建立起较巩固的游击根据地,坚持的时间也长短不一,以致史籍中没有或很少提及。但这些没有能够建立起巩固的游击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所开展的游击战争,同样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配合了中央红军主力的长征,同样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组成部分,不应被后人忘记。  相似文献   

20.
1954年10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论述中国军队近代化阶段划分时说:"以黄埔军为主干的国民革命军起初成立了八个军.""共产党那时候犯过一个错误,就是不要军队,只在军队里派党代表.后来蒋介石把党代表一驱逐,进行清党,在共产党直接控制下的军队就只有叶挺一个独立团.南昌起义后,党所领导的军队变成了游击队,这个游击队一直打了二十二年."[1]毛泽东讲的叶挺的一个独立团,就是指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习称"叶挺独立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陆军第127师就是由"叶挺独立团"、井冈山的红4军、长征的红2师逐步发展形成的.这是一支历史悠久、战绩卓著的英雄部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