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北洋军阀军队的军事制度 (一)组织机构和编制 北洋军阀的军队基本上是由清末新军转化发展而来的,因而其确立和沿用的军事制度有许多都是继承了清末新军的制度,当然也有不少变化和发展. 北洋军阀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名义上为北京政府陆军部,北京政府首任陆军部长为段祺瑞,后因各派势力的消长而频繁更迭.  相似文献   

2.
北洋军阀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洋军阀创始于袁世凯的编练新建陆军,兴盛于北洋六镇的设置,形成于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北洋军阀兴起的轨迹。一、从新建陆军到北洋三军这是北洋军阀的胚胎时期。清朝原有的武装力量是八旗,入关后衰落,绿营兵起而代之;平定三藩主要依靠绿营,后来绿营也衰落了;太平军兴起,清臣不得不使用由地主阶级组建的湘、淮军。这些军队都是用封建思想、方法和旧式武器装备起来的旧军。这些旧军面临近代以来的种种“内忧外患”而暴露出存在的弱点。于是朝野上下纷纷建议改革旧军。甲午战  相似文献   

3.
为强化军队后勤力量建设,运用后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军队建设项目管理效率。本文结合军队建设项目特征,融合军队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与项目后评价理论,以相关法律法规、立项文件、专项报告、验收报告等为依据,构建以前期工作、实施过程、项目投入、项目影响为主要维度的军事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北洋军阀兴亡的军事经济原因敖四林冯勇智程海南北洋军阀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军阀。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民国临时大总统,最后到1928年张作霖退出关外,北洋军阀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最终走向覆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着眼当前和未来装备保障需求发展趋势,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制约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瓶颈,必须加快我军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进程。从研究军队装备保障力量构成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了结构优化的原则和建议。研究表明,以军民融合思想为指导、优化装备保障力量结构,必须优化军队与地方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现役与预备役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军队内部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民参军"企业装备保障力量结构。  相似文献   

6.
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军原则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艰辛的,充满分歧和争论。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终于探索出了一套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正确实行民主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建军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1999年3月24日以后的两个多月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以空袭为主要手段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所体现出的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广泛关注。针对从南联盟军队反空袭作战反映出的反击力量高度合成、发起反击时间突然、战场机动范围广、节奏快等特点来看,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军队后勤保障方式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具体表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拉动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为满足军队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物质、技术需求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国家经济发展的产业带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为军队后勤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保障拓宽了渠道;国家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为军队以现代技术推动保障方武变革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民国史上,为什么有一支冯玉祥的西北军,还有一支杨虎城的西北军呢? 冯玉祥原属北洋军阀直系将领,1925年初,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冯统辖的军队也被扩编为6个师、3个旅。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率部经宁夏、甘肃到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欧洲和世界的安全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欧盟和北约重要成员国的德国,在应对非传统安全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之相适应,德国武装力量一一联邦国防军进行了重大改革,从1955 年成立之初的专守领土防御和北约集体防御军队,转型成为一支“国际干预力量”。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国际危机干预, 联邦国防军进行了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支以能力为导向的军队。在转型过程中,联邦国防军遭遇到了义务兵役制的存废和财政危机2个重大问题,深刻影响到对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执行,以及与北约集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是我国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看,我们可以将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进一步具体化为:注重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加强综合力量的建设,提高军队建设效益。只有把握和抓好这些方面,才能保证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发展及其分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民革命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在军事建设上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近代建军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创新、发展。这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对于巩固广东革命政权,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它为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统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与爱戴。 国民革命军从组建发展到分化演变的历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支军队存在的时间虽很短(不足两年),但对中图近代军事却产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的召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发展和完善了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形成了“支部建在连上”、“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建党建军和政治工作的原则,把我军这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根本区别于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回顾和探讨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研究我军油气战略资源后备力量建设体系的构成为主题,深入分析了我国油气战略资源储备总量和分布状况,论述了新地缘战略与战争后勤准备的关系,强调在构建国家油气战略资源储备和军队战略油气后备物资力量体系过程中,要从战略全局、组织体系、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上解决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从最本质方面看,军队审计是为我军全面履行使命任务提供的基于经济责任并具独特功能的保障力量,这种保障力量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内涵。通过军队审计本质,可以推演出军队审计监督和服务功能,总结出军队审计相对独立性、综合性、批判性、建设性和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军队作为保卫国防的主要力量,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够起到哪些作用?本文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军队职能决定了军队在国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保卫祖国,抵御侵略,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是我国军队的主要职能。协助国家和其它社会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是由军队的这一社会职能所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军处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中,但是,我军的职能并没有因此而  相似文献   

17.
川军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队的简称。清末 ,清政府编练新军。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凯北洋军阀的血腥统治。而四川军政大权也落入袁世凯的爪牙胡景伊手中 ,四川军阀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一股巨大的军事革命的狂飙席卷着全世界,因此,各国加紧塑造未来型军队是极其自然的。那么,21世纪的军队会是什么样?尤其是千百年来作为战场主体的陆军会怎样发展?小型陆军在工业时代,世界各国陆军的规模一般都很庞大,兵力数量很多,这是由机械化战争的性质、作战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兵力兵器数量等因素决定的。在信息时代,各国武装力量的规模,特别是现役陆军兵力,将大大压缩。正如美国新军事革命的积极倡导者安德鲁·马歇尔所说,在信息社会,“人数少、职业化程度高的军队,将取代规模庞大的军队。”从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世界主要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压缩了军队规模,  相似文献   

19.
李牧晨 《军事历史》2020,(3):98-10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主要力量,从1941年6月末到12月,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并最终成为美租借法案援助对象。此后根据四份议定书的规定,苏联获得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盟国的大量租借援助。西方的租借援助,为苏联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等物资,并在一些关键部分弥补了苏联军事生产的短板,还为苏联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使其能够大力发展其他生产、补充其他行业劳动力和军队兵力,为苏联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唯一源泉,军队的战斗力大小是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战斗力是军队一切工作的核心。但是,经济力量并不等于就是军事力量和战斗力,要把经济力量变为军队的战斗力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其整个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即经济力量向保障力量要素的转化;保障力量要素向保障能力的转化;保障能力向战斗力的转化。认真研究这些转化过程和转化环节,掌握其转化途径、方法和转化机制,对于促进和加快转化速度,提高转化效率和军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质量建军,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