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兵团建设》2007,(11):75-7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  相似文献   

2.
《华北民兵》2008,(9):54-55
21.如何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3.
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加快推动国防动员由数量规模和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和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全面动员准备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动员准备转变;由公有制经济独力支撑型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合力推动型转变;由主要保障陆军作战需要向主要保障海军、空军和二炮作战需要转变;由战时应战型向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和战时应战兼容型转变;由分散动员型向一体化联合动员型转变;由平战脱节、军民分割型向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实现新时期国防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发展环境变化以及军队改革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国防经济建设发展,应从适应机械化战争的“传统式”向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体系化”转变,从数量规模型的“粗放式”向质量效能型的“集约式”转变,从资源配置规划、计划和预算相脱节的“系统松散式”向把战略需求规划与资源配置紧密结合起来的“系统整合式”转变,从军民结合的“半封闭武”向军民融合的“高度开放式”转变。具体任务主要是转变军费增长方式、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拓展军队保障方式、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国防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变革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我国国防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军民分离"向"军民融合"的转变之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中,需求结构转变提升了国防经济的发展质量,产业结构转变拓宽了国防经济利用社会力量的渠道,要素结构转变为国防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撑。适应这种背景转换,应深入推动国防经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并积极引导其从"单向式"发展向"循环式"发展转变,同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相似文献   

6.
孙军 《国防》2009,(12):58-59
随着战争形态变革、军队建设转型和安全环境的变化,民兵职能任务已由直接参与作战为主向支援保障作战和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转变,由为部队补充一般兵员为主向补充技术兵员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7.
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容回避的一道难题。新的起点上,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思想观念存在差距、国家层面统筹规划与协调管理缺位、管理体制军民分离、相关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在加强战略规划、完善体制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从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型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把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偏重追求经济增长转变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焦智立 《国防科技》2008,29(3):22-26,30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如何克服创新能力低、机制不活、投资不足诸多问题,完成军队装备建设信息主导、攻防兼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文章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发展规律,协调运行机制,创新发展方式,从而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技术保障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不但引起了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作战手段的变化,而且促进了装备保障的变革.如今世界上各主要军事强国的装备技术保障都在信息技术带动下发生着变革.文章从装备技术保障的理论、体制、技术手段、方式、指挥管理、防卫等方面分析了世界军事装备技术保障的变革趋势,为军队装备技术保障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战争形态,进而决定了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不同目标。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着巩固国家安全的重要功能;而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并非是全然被动的,它能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促进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不是两条线,国防和军队建设主线的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主线的确定,虽然分别对应的是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两个层面,但二者进一步指明的却是同一条"富国与强军相统一"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俄罗斯尤为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以军事需求带动经济发展、以民用技术促进国防建设的良性互动局面.其主要经验做法为:以政策法规为依据,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宏观管理机制,注重统筹协调;以政府发布指南为引导,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以资本重组为手段,整合军工企业;以国家投入为杠杆,扶持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3.
面对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和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各级党委统领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首先转换传统思维方式。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军队党委思维方式转换的社会背景、实践基础,论证了需要转换的思维方式的重点问题及对策,力求对军队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益的驱动使得企业在生产方式的改变上具有主动性,而效率是军队饮食保障方式产生变革的驱动力。我军目前推行的相对集中办伙是饮食保障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向大规模生产发展的开始,在饮食保障标准化、信息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后,随着个体的个性化需求被唤醒,大规模定制方式将成为饮食保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提出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加快实施这一战略,对繁荣沿海地区经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军队工作特别是军队后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防经费的不足,必然促使我军后勤供应保障工作,由单纯的供应型向供应加经营型转变,逐步打破封闭的、自我服务的传统模式,跟上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探索了装备保障方式变革问题。首先分析了装备保障方式变革的基本依据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装备保障方式变革的目标定位,即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随需应变保障,并从保障主体、保障对象、保障内容、保障职能、供应模式、管理模式和维修模式7个方面阐述了装备保障方式变革的表现形式,为我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但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社会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还要求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通过军与民融合发展,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颐、相互促进,实现良性互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从战略全局上全方位搞好设计、有步骤多层次地协调推进,要准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统一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军队人员生活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要求,以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目标为依据,以改善军队人员生活福利待遇、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提高战斗力为目标,调整现有经费物资结构,增加军费投入,实现军人生活福利待遇保障由实物(服务)供应向以货币计量或直接以货币供应的转变,逐步向工资化保障过渡,从而建立起具有我军特色的新型的生活福利待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变化,军队审计面临转变力量生成模式的历史任务,必须明确目标,科学谋划。要科学规划,为军队审计力量生成模式转变提供总体方案;要加强软件建设,为军队审计力量生成模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要坚持理论创新,为军队审计力量生成模式转变提供理论指导;要强化训练,为军队审计力量生成模式转变提供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国的军事及军事经济发展离不开八大军事需求:战争需求、扩军需求、演习需求、训练需求、淘汰需求、裁军需求、出口需求和外事需求。一国的军事和军事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需求,而这又有必要根据本国自身的特点来“创造”或扩大不同形式的军事需求。不论是“外需”还是“内需”,只要能扩大总的军事需求,那么就必然会拉动军事和军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