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纸上谈兵”看用人赵晓林公元前260年,赵秦交战,赵王听信泰国间谍的挑拨,罢了名将廉颇的官,派赵括统率大军前往对敌。此事被赵括的母亲得知,竭力劝说赵王,不要任命赵括为将。一是赵括之父赵奢为将时,"受命之日,不问家事",而赵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二...  相似文献   

2.
提起赵括,人们不免想起“纸上谈兵”的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但却徒能空发议论,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他在将兵守长平时,死搬教条,结果几十万大军为秦军所败,自己也被秦军射死,成为天下笑谈。其实,这只是赵括兵败的原因之一,是他思维方式的机械性所致,属于智力、能力方面的缺陷,赵括的失败还有另一重要的原因,这在赵括母亲给赵王的信中讲得很清楚,当赵括带兵将要出发时。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因为“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①括母之言道出了他思想品德上的两个严重缺陷:一是傲慢自负。他一旦当上将军,就面东坐着接受部下的参见,军中官  相似文献   

3.
“纸上谈兵”这一成语,是从赵括“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生平故事中引伸出来的。它着重指出的是,赵括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态度和方法是错误的。赵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蔺相如语)。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的名将,和蔺相如、廉颇地位相同。  相似文献   

4.
长平之战中赵国以赵括替换廉颇为将作为战国时期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其起因源于司马迁之“反间说”,认为赵国换将是因秦间之谣言所致,千古因袭.综合各种史料重新考量之,其实并非如此.以赵孝成王为核心的赵国领导层临阵换将,其原因有三:经济状况是迫使赵国换将的根本原因;军事抉择是赵国换将的直接动因;国内政治派别斗争是赵国换将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情带兵,是通过工作中的帮助、生活上的体贴、精神上的安慰等真情交流,使战士在思想上感到温暖、情绪上受到感化,进而乐于尊重领导,服从管理。但也有个别干部的带兵之情,却影响和伤害了官兵之间的纯洁感情。“埋头只为桑梓事”的狭隘之情。有的干部片面地把“以情带兵”理解为多给些补助,多发点钱物,用小恩小惠的给予代替正确的精神灌输,而忽略了战士精神上的需求,导致“以情带兵”在低层次上徘徊。作为新时期的带兵干部,以情带兵,不仅要在生活上体贴,更要在政治上关心;不仅要尊重战士正当的物质需要,更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兵越来越不好带了!”这是不少基层带兵人的感叹。古人云:“为将之道,必先治其心,治心才能促行。”如果带兵人仅靠一时“虎气”来带兵,虽然能“镇人”一阵,却不能让人“受用”一辈子。治心才是带兵之法,管兵之术,带兵人带兵的关键是要带好“心”,也贵在带好“心”,只有把战士的“心”带住了,才能把战士凝聚起来,才能“打得赢”和“不变质”。那么,带兵者如何才能带好“心”呢?  相似文献   

7.
也谈带兵者的权威──兼与李春来同志商榷胡尧兴《政工学刊》1994年第七期在《带兵之道》栏目中发表了李春来同志《建立起带兵者的权威》的文章,作者提出的建立带兵者权威的七条途径,值得基层带兵者参考借鉴。但笔者认为,李春来同志对带兵者权威的理解和建立带兵者...  相似文献   

8.
高广东  于洋 《国防》2006,(8):77-77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善于谈兵,自以为战争的奥秘都在他的掌心之中,大有普天之下无人能挡之势。后来赵王让他代替廉颇为将,率兵战于长平。由于他死搬兵书,不知灵活处理情况,结果中了秦军绝粮道、纵奇兵的计谋,不但自己中箭身亡,赵国的40万大军也全部被秦军坑杀。后人把这种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学习讥笑为“纸上谈兵”。其实“,纸上谈兵”并非注定与贬义结成不解之缘。把对战争和用兵的论述汇集成帙,过去称作兵书,现在叫军事著作,它是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对战…  相似文献   

9.
带兵·带心     
“现在的兵越来越不好带了 !”这是不少基层带兵人的感叹。古人云 :“为将之道 ,必先治其心 ,治心才能促行。”如果带兵人仅靠一时“虎气”来带兵 ,虽然能“镇人”一阵 ,却不能让人“受用”一辈子。治心才是带兵之法 ,管兵之术。带兵人带兵的关键是要带好“心” ,也贵在带好“心” ,只有把战士的“心”带住了 ,才能把战士凝聚起来 ,才能“打得赢”和“不变质”。那么 ,带兵者如何才能带好“心”呢 ?深入兵中知兵心。知兵是带好兵的基础和前提。要了解兵心 ,带兵人就必须放下架子 ,深入兵中和兵打成一片 ,与兵同吃 ,同住 ,同劳动 ,同训练 ,同…  相似文献   

10.
战士小王的父母原是某村村民。他们家每一次的土地承包,都是以他父亲的名义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2002年9月,其父与所在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并缴纳了土地承包费。2004年1月,他们一家搬到市区居住,并将户口迁入市某街道办事处。2009年7月,村委会负责人认为小王一家户口已经迁出本村,成为城里人了,遂决定收回其父所承包的土地。而小王认为,他们家还应当对所承包的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于是,小王让其父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他们家继续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案例点评:根据案情,小王的父亲可以享有该土地承包经营权。因为首先,我国《农村土地承  相似文献   

11.
“威”从何来?董月礼兵法云:身为统帅,必立之以威,取之以信。作为一名领导者,要有效地驾驭部属,管理好部队,就不能没有威信。古今中外,带兵者都很重视取信立威之道:孙膑靠严明的纪律,吴起靠爱护士卒,拿破仑靠知人善任,孔明靠才华横溢,谭政靠坦诚正直。在社会...  相似文献   

12.
建立起带兵者的权威李春来权威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具有改变他人意志和行为的一种影响力。带兵人的权威,就是指带兵者不凭借上级赋予的职权,也不凭借外在势力,而能影响和改变部属行为的能力。这种影响力越大,威望越高;影响力越小,威望越低;...  相似文献   

13.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战略研究在军事学术研究中居于首要的位置,这历来为世界各国的军事学家们所公认。但要让战略真正和有效地发挥作用,往往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也被过去的历史所证明。可是,要脱离客观、脱离实际的瞎说胡为也很容易。于是中国古代就有了赵括、马谡之流,法国有了马其诺等,说得天花乱坠,败的一塌糊涂。其实,历史总是有类似情况,只是时间、地  相似文献   

14.
带兵十必谈     
带兵十必谈●王发令开展谈心活动是带好兵的有效方法,许多问题通过谈心活动可以解决。谈心前,要对情况做好全面的了解;谈心中,要放下架子,推心置腹;谈心后,要注意落实谈心内容。基层军官在带兵过程中,有十种情况必须及时谈心。1.立功受奖必谈。士兵受奖,容易产...  相似文献   

15.
以情带兵“五防”张书伟随着社会环境和兵员成分的变化,带兵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带兵人以情带兵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五种现象。一、防止感情转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的物质观念在不断增强,考虑家庭和个人的事也越来越多,有的在连队与家庭、战士与亲友...  相似文献   

16.
诚信带兵     
带兵 ,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活动 ,必须以诚相见 ,以诚相待。领导者、管理者对部属必须以诚为本 ,开诚布公、表里如一、信守诺言 ,要讲信誉、重信用 ,不讲假话、不瞒真情 ,这是做人处事、与人交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也是重要的带兵原则和方法。人的诚信品德不是生来就有 ,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必须靠长期的培养教育。诚信带兵 ,重在以理教人、以德育人。军事斗争是血与火的搏斗 ,来不得半点虚假。平时带兵练兵弄虚作假 ,战时就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如果在带兵打仗时谎报军情 ,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军…  相似文献   

17.
带兵十六字诀王发令温暖爱。即关心部属、爱护部属和理解部属。尊干爱兵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兵一是爱必知。知之越多,爱之越深。知是爱的前提。欲知部属可以通过谈心得知,通过观察得知,通过骨干得知,通过社会得知。二是爱必帮。帮是爱兵体现。帮之越...  相似文献   

18.
贵刊的"带兵之声"栏目办得好。我读了之后,获益匪浅。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带兵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有两种力量,一种是人格的力量,另一种是思想的力量。道德能够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人格的魅力更有力量。道德品质决定一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是影响其他人的重要力量。对于带兵的基层干部来说,它具有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尤其是涉及到社会责任、群众利益时,人格品质往往能发挥出别人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基层干部所  相似文献   

19.
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源出《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鬼谷子·谋篇》云:"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太平天国·文书》也说:"欲擒先纵,欲急姑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欲擒故纵,意思是要活捉某人,不能将其逼得太紧,而应先故意放开他。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暂且放松一步。中国还有一句  相似文献   

20.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述了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 :蔺相如有功被拜为上卿 ,武将廉颇不服 ,扬言羞辱他。蔺相如再三退避 ,并说明内患必然导致外忧的道理。此话终于感动了廉颇 ,并做出了“负荆请罪”的义举。这段广为传颂的历史佳话 ,有两点值得借鉴 :(一 )廉颇虽曾言行羞辱过相如 ,但他知错能改 ,而且认错态度诚恳 ,发自肺腑 ,感人至深。 (二 )相如没有因廉颇的无礼而恼羞成怒 ,针锋相对 ,而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 ,以宽阔的胸襟与豁达的气度予以对待。历史上的廉颇、蔺相如早已作古 ,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廉颇、蔺相如”们的表现却不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