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于5月11日和13日进行了5次核试验,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禁要问:印度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印度核试验的后果如何。挤进核国家行列,谋求大国地位印度早在1974年就进行过一次核试验,但当时宣布是“和平核爆炸”。印度不承认它在发展核武器,国际社会当然  相似文献   

2.
1996年,联合国、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国际军控与裁军谈判取得了重要成果。 1,《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达成,为进一步核裁军奠定了基础。1996年9月10日,第50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它核爆炸,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核爆炸,不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条约不仅限制有核国家发展新型核武器,而且将防止更多的国家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相似文献   

3.
从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第50届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算起,到现在已经有4年多时间。除印度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155个以上)已成为条约签署国,承诺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核爆炸。大规模的核爆炸试验在缔约国已经停止进行。但在现今的世界上,核武器仍然是最具威慑力的武器。只要核武器存在一天,对它的研究、维护和管理就要继续进行下去。所以签署 CTBT 后,各有核国家——尤其是美国——并未放弃对核武器  相似文献   

4.
本专题要谈的是近几年美国核弹头发展的主要动向,涉及到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维护库存核弹头的安全可靠,美国于1993年开始开展核弹头“库存管理计划”(SSP),以便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采用计算机模拟、流体动力学试验、次临界试验和周期性拆除视察等手段,监督和监视库存核弹头的性能。迄今的15年里,该计划有效应用于对核弹头安全可靠性的评估与预测,发现了部分库存弹头型号存在的隐患,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和试验数据,加深了对核弹头基础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的计算机模拟工作奠定了基础。SSP计划虽然也出现了经费和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得到了美国科学界的积极评价和基本肯定。二是,美国从未放弃研制和发展新型核武器,特别是在2001年推出“新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概念,提出了研发钻地核武器和其他先进核武器特别是“可靠替换弹头”(RRW),以及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核武器综合设施的计划。“可靠替换弹头”增大了核武器设计参数的佘量,即使在设计和加工时出现小的偏差,也能可靠地爆炸;而核武器综合设施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可快速设计、生产、维护和储存核武器。美国认为,“可靠替换弹头”和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核武器综合设施相结合,就能使自己保持最小规模的核武库并有可能避免进行核试验,从而实现核战略转型的目的。三是,在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布什政府认为,通过《条约》的前一段工作,已达到了主要核国家暂停核试验的目的,并已经能够通过核查技术手段监督和威慑其他国家可能进行的秘密核试验,批约已经没有了现实紧迫性。另一方面,暂时不批约可以为美国研发新型核武器和检验现有弹头的安全可靠性而进行核试验留有佘地和退路。布什政府把恢复核试验的准备时间从前届政府确定的24~36个月缩短为18个月,为一旦需要就迅速恢复核试验做好了准备。以上“三足鼎立”支撑起美国庞大的核武库:“库存管理计划”维护和保障着美国现有核弹头的性能;“可靠替换弹头”被设想为美国未来的核武器;而在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限制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自己准备恢复核试验,可谓是机关算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战略核武器处于既削减又发展的阶段。冷战结束后,美、俄、英、法等核国家相继调整了核政策,不同程度地削减了核力量,暂停了核试验。但几个核国家都继续主张保持一支有效的核威慑力量,以遏制新形势下的战争。此外,日本和印度已具备研制核武器的能力,并储备了大量核材料,可以说,它们已跨在了核“门槛”上。  相似文献   

6.
核战略格局是指世界上有核国家和潜在核国家以核力量为基础,在联合、对抗中所形成的一种势态。它伴随着核武器的问世而产生,历经美国率先拥有核武器的单极格局、美苏之间相互威慑的两极格局、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美苏之间形成的核三角战略格局、当今的多极化格局。二炮后勤作为  相似文献   

7.
《政工学刊》2008,(5):63-63
20世纪6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武器试验,世界上反对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了保住它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审议大会。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辩论,会议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条约承认5个核大国拥有的核武器,并规定有核国家不得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武器,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相似文献   

8.
<正>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及相关实战能力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由于复杂因素的合力作用,巴以冲突再一次陷入白热化的当下,讨论以色列的核威慑政策显然颇具现实性。以色列能够成为一个隐秘的“核国家”除了美国的“帮助”或“双重标准”政策,还在于它不仅具备了发展核武器的各种要素,同时又巧妙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成功抵制了来自外部的重重压力。不过,虽然以色列最终成功地获得了核威慑能力,但在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压力下,也只能以“不可见(invisible)”的形式秘密拥有核武器,并失去了通过公开途径成为“核国家”的最佳时机,这令其核武器政策相对于其他核国家或实际拥核国家,显得十分特别。  相似文献   

9.
印度历届政府始终把谋求大国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将发展核武器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政策。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特别是印度在1998年5月11日和13日不到48小时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了两轮5次不同类型和当量的地下核试验,终于跨进了核门槛。事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首次公开宣布,印度已经拥有核武器,并建立了与其相应的指挥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3):26-27
冷战时期,美苏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大力发展核武器,结果造成了“恐怖平衡”。据专家估算,当时全世界拥有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数十次。由于美苏两国互相猜忌,均担心对方先发动先发制人核打击,有个风吹草动便启动核武器,险些爆发可能波及全球的核战争。以下就是冷战时期七个险些引发核战的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所说的核试验,是指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水下核试验及高空核试验等在试验现场进行的核装置或核武器的爆炸试验。核试验是发展核武器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核试验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用计算机模拟核武器  相似文献   

12.
印巴冲突由来已久,最近两国的军事冲突又急剧升温,双方囤积大量部队在克什米尔边境线成对峙状态。与此同时,印巴两国都不约而同地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核武器。自1998年5月两国首次核试验以来,各自的核力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双方一旦发生核战争,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各核国家拥有的核武器主要是依靠核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因素进行杀伤破坏,但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并不止上述四种。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爆炸的第五种杀伤破坏因素——核电磁脉冲越来越引起核专家们的重视。国外已经开始了核电磁脉冲弹的研制工作。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时释放出来的伽码射线与周围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这种核电磁脉冲从  相似文献   

14.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09,(24):52-53
有核国家的战略威慑多借助核武器战备值班这一形式得以体现。50年前,苏联核导弹开始战备值班,揭开了美苏两国核武直接对抗的序幕。而3年之后便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1959年苏联核导弹开始战备值班这一事件不管怎么说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仔细考察这段历史,可以看到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审议与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大会,于4月17日至5月12日在纽约总部举行。经过缔造国的认真讨论,最后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一条约。 1、条约的积极意义和不足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70年3月5日生效,有效期为25年。进入60年代,随着苏美加紧进行核试验、完善核武器,法国等国相继进行首次核爆炸,全球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垄断核武器、确保  相似文献   

16.
在核武器问题上,美国与前苏联/俄罗斯的对峙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美俄两强之外的其他有核国家,如英国、法国、中国、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甚至是刚刚迈过核门槛的朝鲜,也都遵循着保存核武器的方针。本文原文发表于俄罗斯《每日杂志》,作者系俄罗斯著名核武器专家,原战略火箭兵总参谋长,退役上将维克托&#183;叶辛,  相似文献   

17.
《宁夏科技》2002,(3):21-21
半个多世纪来,这两个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发生过三次战争,两国间的冲突不断。主要冲突及双方关系大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分析印、巴核试验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核武器核查技术研究进行了探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地下核试验对国际社会全面禁核试的努力产生了强烈冲击,南亚地区的核竞赛不能不令人担忧.必须要有高度紧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形势,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作好核武器核查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核军备竞赛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后,国际核军控形势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世界上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以下简称“禁核条约”)的国家已分别达到186个和149个。然而,就在国际核军控有望取得新的进展时,印度逆潮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于今年5月11日、13日两天内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此举犹如  相似文献   

20.
《午夜前的五分钟》(Five Minutes to Midnight)是美国摇滚乐队“男孩女孩”的一首经典情歌,但是在核武器领域,它却更多意味着“梦魇”,因为这是核武器“毁灭倒计时”嘀嗒声的象征。尽管冷战的阴霾已经散去20余年,但在世界上的拥核国家中,美国和俄罗斯仍然保留着高等级的核警戒部队,这些部队能在受领指令几分钟内发射核武器。另外,英国和法国也拥有一些低等级的核警戒部队,虽然发射核武器所需时间比美俄要长,但是这些部队均是已部署的作战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