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继侵朝战争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又发动了侵越战争.1961年开始,在越南南方发动了"特种战争".1964年8月开始,美国为了扩大侵越战争,制造了"北部湾事件",实施"南打北炸"的全面战争计划.侵越美军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空袭,狂轰滥炸.美军在北越投弹的数量,大大超过侵朝战争,投弹的密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中国援越防空部队,参加了这场堪称世界战争史上最激烈的反空袭反轰炸防空作战,并赢得了胜利.笔者作为防空部队的一员,参加了援越防空作战.这场反空袭作战虽已经过去30余年了,但防空作战情况的复杂性、斗争的艰苦性和作战手段的多样性等,对人民解放军来说都是少见的.因此,加强对这场空袭与反空袭、轰炸与反轰炸斗争的研究,特别是对美军空袭北越的特点和中国援越防空部队对空防御作战的经验进行研究,对未来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和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反空袭斗争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到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和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4日,英国对德宣战。6日,奥匈对俄宣战,23日,日本对德宣战,前后不到两个月就全面爆发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却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燃起第一把侵略战火,到1935~1936年意大利武装侵略阿比西尼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再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3.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日军自北而南、自东向西向中国进攻,从而形成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条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缅甸并占领了滇西,企图形成从西南夹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由于多种原因,日军的这种企图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一、先决条件概述一下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往往会遇到难题,也就是不能按战争的进程连续不断地反映出希特勒试图用武力征服欧洲的政治计划。这种难题甚至比1939年9月1日爆发的战争还要大,因为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是在不同于希特勒20年代以来一直认为有可能的情况下打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王作化  林生  菅强 《环球军事》2008,(3):104-106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战场都曾广泛使用过细菌和化学武器,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恐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至今后果难除的灾难。然而,近年来发掘的史料证明,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进行过细菌和化学战剂,而且在其它战场上也都公开或秘密使用过生化武器。在1939年日本与苏联爆发的诺门罕之战中,日军为挽救战场败局,曾秘密将新研制的细菌武器投放战场,结果造成口军自身1300多名士兵神秘死亡就是其中鲜为人知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史放 《环球军事》2010,(23):60-61
1939年9月7日,也即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一周后,法国军队大举攻入德国的西部边境。如此一来,德国的后背被插上了一刀,从战争之初就处在了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中。法军的进攻是天方夜谭吗?不是。因为法国人在一开始的确就是这样做的。那么德国腹背受敌的局面是痴人说梦吗?  相似文献   

7.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曾于1947年、1965年和1971年与邻国巴基斯坦进行了3次全面战争,1962年与中国发生了边境战争,至于与邻国或在其国内发生过的低强度武装冲突则有上百次,其中1999年与巴基斯坦发生的卡吉尔武装冲突影响较大。战争和武装冲突的作战样式、作战规模及作战任务的不断变化催生了印度特种作战部队。而可能存在的低强度武装冲突、“蓝星”行动和“风”行动的经验教训以及英·甘地遇刺惨案则是印度组建特种作战部队的直接原因。 印度特种作战部队是对付低强度战争主  相似文献   

8.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日趋好转。2月,苏联红军胜利结束了斯大林格勒会战,歼灭德军30余万人,从此,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苏军则乘胜转入全面进攻。与此同时,欧洲反法西斯的武装力量积极行动,牵制打击了一部分法西斯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取得战争主动权,开始全面反击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由于日美太平洋战争,日军侵华兵力不足,进攻重庆的计划已成为纸上谈兵。国际形势的发展,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提高了全民族的抗战信心。但国民党顽固派却逆历史潮流而动,经长期密谋策划,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于是,国…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使用了大量坦克参加作战。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来不及撤走的许多坦克曾被我军和国民党的军队所缴获、利用。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就是在收集日军遗弃坦克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这些坦克大都被淘汰了,就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国战争动员的演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国防》2005,(7):74-75
冷战结束后,美国从1991年到2003年,先后发动了多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战争动员在经历了多场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已初步完成了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全面战争动员向冷战后局部战争动员的演变。海湾战争之时,处在全面战争状态的战争动员,尚不能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而在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战争动员就与其“快速决定式”作战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由于美国的战争动员演变,是在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和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又是经过自海湾战争以来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后实现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战争动员…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对我国辽阔国土和丰富资源垂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强占了我国沈阳及东北三省,以后又占领了我热河、察哈尔与河北北部地区。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日的条件。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2.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大片国土沦陷,中共中央作出“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及东南亚战场先后转入战略反攻, 日军已陷入战略上的全面被动。到1944年初,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其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也受到中美空军的严重威胁。日军为扭转被动局面,在中国发动了旨在打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战场都曾广泛使用过细菌和化学武器,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惨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近年来发掘的史料证明,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进行过细菌和化学武器战,而且在其它战场上也都秘密使用过生化武器。  相似文献   

14.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后,由于清军在平壤之战和黄海之战屡战屡败,日军控制了朝鲜全境和黄海制海权。至10月中旬,日军第1军共2.5万余人,在司令官山县友朋大将的率领下一路前移,兵锋直逼鸭绿江边的朝鲜重镇——义州城(今新义州),开始隔江相望,威逼辽东边境重镇安东城(今丹东),迅速完成了作战准备。⊙“对峙两军今若何”1894年10月中旬的一天,日本第1军司令、陆军大将山县友朋站在鸭绿江对岸义州统军亭上,踌躇满志地望着鸭绿江水。江的对岸,就是中国盛京省的九连城。九连城的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山岭。莽莽苍苍,一眼望不到边。他手指江水对…  相似文献   

15.
由日本川崎公司开发的99式轻型双发轰炸机是日本93式轻型轰炸机的后继型号。从战争开始时,它就活跃在南方战线的各个战场上,是日军最重要的近程战场支援机。到战争结束时,它的总产量超过了2000架,这在日本陆军各式飞机中是很少见的。97式战斗机的速度1937年日本陆军航空本部确定了99式双发轻型轰炸机(以下简称99式双轻)的研究方向。日军给它的主要任务是偷袭敌方机场,将敌机摧毁在跑道上,因此要求它有较高的飞行速度,而且能执行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两种任务。1938年2月19日日军将キ48的试制合同发包给有研制93式轻轰经验的川崎飞机公司。日本…  相似文献   

16.
闻名于世的马其诺防线是1927-1936年法国为防止德国入侵修筑在法德边境的防御工事,长约700公里。二战中,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入侵法国。耗资巨大的马其诺防线在战争中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然而,在亚洲战场上.为实现控制亚洲大陆的“大陆政策”,日本关东军在中苏中蒙边境上构筑的长达4000公里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却鲜为人知。前不久,通过遗留在黑龙江省东宁县当时日军军用仓库中的一批日军军用地圈,才使笼罩在日军要塞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峥嵘显露——  相似文献   

17.
朝鲜内战是朝鲜人民内部的事,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由于美国对朝鲜内战进行武装干涉并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人民才被迫和朝鲜人民一起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作战。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笔者根据已掌握的史料,作一阐述。 同盟之间的妥协,三八线的演变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是谁挑起的?责任在谁?历来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朝鲜的内战是美国制造的”,“是美国政府挑起了朝鲜的内战,是美国政府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见 1950年 11月 11日、 28日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和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和争霸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绝境边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制定并执行了体现时代主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战略策略。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确立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  相似文献   

19.
丁伟 《军事历史》2016,(2):21-25
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对抗的初期发生的,始终都有演变为全面战争的可能,但是战争并没有越出朝鲜国境。这场战争充分表现了现代局部战争的一些基本特征:战争目的的有限性、战争范围的有限性、战争以政治解决告终。朝鲜战争作为现代局部战争的开端,对战后世界军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粟 《军事历史》2006,(6):48-53
1894年8月,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初,日军川上操六参谋次长便对中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拟订了“对清国作战大方针”,将战争分为两个阶段:9月下旬前为第一阶段,目标是将清军全部驱出朝鲜,控制黄海制海权;10月后为第二阶段,目标是实施中国本土作战,先控制辽东半岛,尔后经略满洲,决战直隶,入主北京。据此,9月21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在中日军队进行平壤决战后的第6天,便提出了入侵中国本土的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