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于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势总的发展趋势,江泽民总书记精辟地概括为:“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向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 我理解所谓“动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大地震后的“余震”。世界近代,全球范围似乎发生过三次大的“地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奥匈帝国败北,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日意法西斯全面崩溃,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均可视作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大地震”。国际“大地震”后的动荡中,各种力量受经济利益或地缘政治的驱动,必然开始分化。分化的结果是:重新组合、调整,实现改组。经过分化、改组这种渐变过程,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参战问题虽经北京政府与英、法、俄诸国多次商议,却因日本的坚决反对而没有结果。1917年1月,因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争及美国对德态度变化,使中国参战问题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1月31日,德国外交部通告中国:自2月1月起,凡有轮船在相近英国、法国、意国及地中海各禁界内驶行者,无须警告,皆得用一切武器攻击之。要求北京政府“务先告警,勿到限定区域之内,免生危险”。①2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与德国断交,并积极准备对德宣战,同时,对北京政府施加影响,希望与美国政府采取一致行动。z月磋日,美国…  相似文献   

3.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进攻,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继而在1937年7月一手制造卢沟桥事变,从而点燃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火。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自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长达14年的武装侵华过程中,日本却始终没有向中国正式宣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拟对日本不向中国宣战的原因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然而,从二战爆发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的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德军对整个西线盟军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盟军也只是利用轰炸机抛撒传单,进行宣传战,没有对德军发动任何攻势,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这种虽已宣战却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的奇怪现象被西方有些国家称为“奇怪战争”,英国则称之为“朦胧战争”。 其实,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  相似文献   

5.
王红 《军事史林》2010,(12):36-39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就已着手准备建造轻巡洋舰。1939年9月德国人侵波兰,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意大利因地理位置比较接近德国,当时宣布保持中立,避免参战。但随着德国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意大利似乎认为法国将要投降,也竟然于1940年6月10日向英国、法国正式宣战。在战前的1937年,各级“雇佣兵队长”型轻巡洋舰都早已准备就绪,它的设计、建造目标,是与法国的大型巡洋舰相对抗。所谓“雇佣兵队长”  相似文献   

7.
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宣战,以夺取德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殖民地青岛为重要目标。中国政府收复青岛的努力由于日本的干涉而落空,日本联合英国对驻青岛德军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海陆空联合进攻,形成了一战期间远东地区的唯一战场。日英联军最终凭借优势兵力打败德军并占领青岛,日本从此开始了对青岛长达8年之久的殖民统治。青岛之战,无论对于直接参战的日、德等国,还是对于被迫卷入战火的中国而言,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宣战.波兰人民虽经顽强抵抗,终因武器装备和战术技术落后等原因,敌不住德军的闪电进攻,不到一个月,首都华沙就落入敌手.  相似文献   

9.
梁红 《当代海军》2002,(12):35-35
1941年12月11日,德意两国对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全面展开。为了对美国实行“重点打击”,希特勒命令邓尼茨立即派潜艇到美国近岸附近海岸进行代号为“击鼓”的“闪击战”。邓尼茨派出第一批5艘潜艇赶赴美国东海岸,并把所有可供使用的潜艇派往西大西洋,以便在那里给美国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德、意法西斯先后挑起的局部战争而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战争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步骤。日本侵华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9月2日签字投降为止,整整延续了十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5日,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AS-28小型潜艇在水下作业时螺旋桨被绳索等缠住,情况十分危急,俄罗斯紧急向出事海域派出救援船只,先行尝试将AS-28潜艇拖离深海,但因缆绳从潜艇脱落而未成功。俄随即向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紧急求援。英国营救人员首先赶到出事地点,紧急释放“天蝎”-45深潜救生器。“天蝎”-45下潜到190米水深的俄罗斯被困AS-28潜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由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火蔓延到了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美国年鉴》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因战争死亡人数逾2000万,波及到苏联人的每个家庭。中国在8年抗战中死亡人数也近2000万。1945年,由于苏联的对日宣战以及美国的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加快了胜利的步伐。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结束,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发生、防止出现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因而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机构——联合国的构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徐平 《军事史林》2016,(3):50-52
朝鲜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常驻朝鲜的侵略军的统称.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日本迅速向朝鲜派兵,从第五师团抽调了两个步兵联队,以此为基础组成了一个混成旅团,由陆军少将大岛义昌率领立即奔赴朝鲜半岛.8月1日,中日两国相互宣战后,留守日本国内的第五师团余部也在师团长野金道贯中将率领下开往朝鲜参战.  相似文献   

14.
1915年4月22日,为改变僵持的战争形势,德军在比利时南部伊珀尔对英法联军实施了氯气攻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化学战。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一、战争僵持,化学战应运而生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掠夺财富,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法、英、美、俄、意为首的协约国在欧洲战场上展开激战。经过3个多月的交战,双方在7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峙了长达半年之久,为突破对方的防御,双方都在寻找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伊珀尔位于比利时西南部,是通往英伦海峡各港口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14年10月至12…  相似文献   

15.
1943年1月9日,日汪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写下了滑稽而可笑的一页。此举是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和汪精卫共同密谋决定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并没有马上提出‘惨战”问题。12月17日,汪伪政府发表《对大东亚战争之声明》,猛烈抨击英美“包藏祸心’,“变本加厉”,“始有日本与英美间之战争”,强调中国之安危与东亚之安危为不可分,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则是与日本“同甘共苦”①,并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当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时,汪伪上海市政府曾据此制定宣传…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大西洋实行全面潜艇战,不加区别地袭击过往船只,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世界船只损失达1270万吨(当时世界商船总吨位为4000万吨),导致美国、中国、古巴和巴拿马等国家向德国宣战,十几个拉美国家同德国断交。为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际法学委员会就提出了军事目标识别理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理论并未得到重视。1994年编纂的“圣雷  相似文献   

17.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暗杀。这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虽然战争没有立刻爆发,但欧洲主要强国显然已经为此作好了准备。大战之初,德国海军的策略是保存实力并威胁英国本土,因此它把主力龟缩在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港和基尔港基地,只是偶尔骚扰一下协约国的海上运输线。  相似文献   

18.
捷克共和国为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早在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到捷克地区成立了大摩拉维亚帝国,1620年捷克地区为奥匈帝国所统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崩溃,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成立了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2年华约解体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分别成立了独立的国家。 捷克的军事工业比较发达,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曾生产过大量的坦克。在前华约国家中,捷克是除苏联外最大的装甲车辆生产国,生产了大量的T-34、T-55、T-62型坦克和多种装甲车,还取得了生产少量的T-72型坦克许可证。捷克还能生产自行火炮、火箭炮以及多种轻武器。在20世纪20  相似文献   

19.
经济动员特别是工业动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本文拟对苏联、美国、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济动员问题及其主要经验教训作一初步探讨。苏美德日的经济动员历时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力量的竞赛。主要参战国生产的坦克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多29倍,火炮和迫击炮产量多9倍,飞机产量多8倍。主战场共投  相似文献   

20.
战争中,消灭一个士兵的花费有多大呢?统计资料表明,消灭一个士兵在十九世纪时,大约要耗费3000美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约要耗费21000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达到20万美元;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则高达50万美元。而战争的“消费”则更大,在十九世纪,战争的直接费用一般占参战国国民收入的8—13%,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个数字上升为50%,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则达到了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