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舰船作为海上特定环境中的目标,其庞大的体积是雷达制导反舰武器理想的反射体。因此,雷达制导反舰导弹曾显赫一时。但随着舰船电子干扰能力的提高,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已显著下降。为此,反舰武器专家把目光投向了舰船明显的红外辐射特征上,点源式红外制  相似文献   

2.
雷达制导技术起步早,技术成熟,是目前在反舰导弹上广泛应用的制导技术。但由于雷达导引头分辨力不够高、抗干扰能力较弱,在电子战日益受重视的现代海战中,其作战效能已显著下降。为此,以激光、红外、电视、复合制导等方式制导的反舰导弹纷纷出现。  相似文献   

3.
反舰导弹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已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多次海上作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效费比很高的武器。反舰导弹的末制导系统是决定其作战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作战环境的变化,反舰导弹的末制导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一、反舰导弹末制导方式的历史纵观反舰导弹末制导方式的发展历程,根据末制导方式在抗干扰能力和电子对抗能力的不同,一般认为末制导装置已经发展了四代。1.第一代末制导装置反舰导弹最早的末制导方式为主动、隐蔽锥扫、双平面雷达寻的体制。主要用于攻击无电子对抗能力的大…  相似文献   

4.
反舰导弹电子对抗仿真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评估和研究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电子干扰的效果,研制了一个反舰导弹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文中给出了该仿真系统的模型框架,从仿真可信度的角度对其中的末制导雷达仿真模型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介绍了该仿真系统在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电子干扰技术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舰艇隐身对反舰导弹末制导 雷达目标截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法国海军的拉菲特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的检测概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指出在反舰导弹的攻击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多次捕捉,舰艇隐身的效果将被抵销;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产生假目标将可以抑制末制导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捕捉。因此,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在进行自动跟踪前,首先要在方位向和距离向上对目标搜索并进行检测。末制导雷达的检测性能与脉冲积累数目、信杂比和搜索方式密切相关。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常用的扇形搜索方式,提出一种二项式积累OS-CFAR检测算法。该方法在一个方位搜索周期内对距离向回波进行非相参积累。仿真分析表明,与常规OS-CFAR算法相比,该检测算法提高了末制导雷达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7.
箔条幕干扰对抗特殊制导体制反舰导弹的决策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特殊制导体制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用箔条幕干扰对抗该型反舰导弹的思想和方法。文章按照箔条幕干扰对抗反舰导弹的机理和作战过程,对箔条幕干扰进行作战仿真。在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箔条幕干扰对抗特殊制导体制反舰导弹的决策表。  相似文献   

8.
复杂战场环境下的舰船目标探测,采用单一制导模式的末制导系统难以实现精确探测,发展多模复合制导,提高目标选择判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是反舰导弹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红外成像和主动雷达的互补信息,从空间对准、数据关联、目标判别3个方面提出了利用分立导引头构建复合制导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捕捉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反舰导弹远程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是随着射程的增加,反舰导弹自控终点的误差散布也增加,同时降低了目标捕捉概率,扩大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途径,但这将降低末制导雷达的目标选择能力。选用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是解决该矛盾的一种方法。在分析该模式末制导雷达搜索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目标捕捉模型,为该模式末制导雷达目标捕捉概率的计算提供了一种较准确的方法。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10.
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的模糊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水面舰艇反导作战的需要 ,提出了一种评估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的方法。建立了导弹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评估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运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 ,对导弹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进行了综合评估。以干扰某型反舰导弹为例 ,对评估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评估方法对评估末制导雷达干扰决策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1.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越来越多地采用单脉冲角跟踪技术,舰艇须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针对噪声干扰对抗单脉冲末制导雷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噪声干扰模型、角度跟踪误差估算模型和雷达发现概率计算模型,并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得出了噪声干扰通过破坏雷达角跟踪系统而有效干扰单脉冲末制导雷达的结论,并根据所给参数推算出此时所需的干扰机功率大小.  相似文献   

12.
付伟 《当代海军》1999,(5):24-25
随着军用光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光电侦察设备,如激光测距机、激光雷达和机载、舰载红外侦察设备等,成为极其有效的侦察手段。而红外制导、电视制导、红外成像制导和激光制导的反舰导弹,都以其高精度使现代化的战舰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反舰导弹在速度、机动性等方面的显著潜力,已日益成为舰船的主要威胁.尽快识别反舰导弹类型对缩短系统反应时间,正确预测目标运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从不同目标传感器提取的末制导雷达辐射源参数和弹道特性参数,对目标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分别对反舰导弹模式识别,仿真中充分考虑了各种误差干扰并进行容错性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两部分识别结果通过D-S证据理论进行综合决策,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识别决策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舰艇对反舰导弹质心干扰效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的扩大和各种抗无源干扰措施的实施,使舰艇利用箔条云干扰来袭反舰导弹变得更为困难。在末制导雷达捕捉跟踪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舰艇对反舰导弹质心干扰的效果模型,该模型能较精确地反映导弹、反射中心和舰艇位置的动态关系,能根据导弹的距离、导弹来袭方向、风速、风向、干扰弹投放距离、方位判断干扰的效果。仿真显示该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各因素对干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目标捕捉的限制条件,以一种典型的目标态势为前提建立了基于蒙特卡洛仿真法的目标捕捉概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末制导雷达参数组合进行寻优,并通过调整重要因素水平进行多次实验,得到了适合当前目标态势的较优参数组合,为提高反舰导弹目标捕捉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反舰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采用高分辨率雷达一维距离像为识别特征向量,利用改进的密母算法优化的C-SVM模型,研究了反舰导弹对真假目标的分类识别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优化设置后的C-SVM大幅提升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类型的识别正确率,搜索时间虽有所增加,仍然远小于GS。  相似文献   

17.
反舰导弹对编队内预定目标捕捉概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代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搜索过程,通过分析反舰导弹对编队内预定目标的捕捉条件,研究反舰导弹对编队内预定目标的捕捉概率计算模型,研究了反舰导弹对编队进行突击时捕捉概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得出反舰导弹对编队突击时,突击方向和开机时机等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岛礁区作战中,具有二次开机的雷达制导导弹开机后极有可能漏捕目标而错捕岛屿。针对该问题,研究利用适量降雨衰减毫米波雷达的作用距离,使得导引头在全程搜索飞行的过程中先捕目标而不捕岛,到达与末制导雷达提前开机一样的作战效果。基于雨天背景,分析了降雨对毫米波雷达作用距离衰减的影响,总结了毫米波制导导弹打击岛礁区附近目标作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对反舰导弹岛礁区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舰空导弹拦截方式的不同,在自身拦截和协同拦截两种情况下建立了舰空导弹反导拦截次数的数学模型,并在模型参数取典型值的条件下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在防空布阵时应尽可能垂直于反舰导弹的运动方向展开,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捕获概率,而且也有利于通过增加协同拦截次数来降低反舰导弹的外层突防概率,从而提高己方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反舰导弹到达航路规划终点时,由于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具有一定误差,导弹与各个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确定,增大了导弹发射前装订末制导雷达搜捕方案的难度。因此,建立了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整个模型在大地坐标中推演,并避免了传统计算模型中蒙特卡罗法带来的多样本大数据的计算,因此该算法的实用性与计算效率得到提高。建立模型时需要根据导弹末制导开机点误差散布参数与导弹同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构建战场参数模型;其次,根据导弹理论开机点、误差散布圆、目标位置信息与雷达搜捕模式信息,直接判断该理论开机点处开机时,导弹捕捉到预定目标的概率是否符合战术要求,从而达到为某个理论开机点选择合适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