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1月3日10时26分,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漫长飞行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完成了人类太空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壮举。而让人更加自豪的是地处抚顺市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在实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任务中表现完美,为我国航空航天深空探测事业再立新功。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  相似文献   

2.
嫦娥二号成功绕飞拉格朗日L2点,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之后第三个在这一点上进行空间探测的国家和组织,也是我国第一次进行一次发射、执行多个任务、开展多个目标探测的有益尝试。5月20日,嫦娥二号成功完成对月球两极摄像,实现了高分辨率月图的完  相似文献   

3.
<正>记者: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有什么新特点、新突破?李聃: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探月二期要完成的是落月,"嫦娥二号"的任务就是为后期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着陆进行先期的关键技术验证。对运载火箭来讲,关键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以往我国的火箭运行轨道是近地轨道,"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已经发射了32次,都是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发射。"嫦娥一号"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实  相似文献   

4.
正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落火"过程充满风险,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毫不为过。简单描述的话,"落火"意味着"天问一号"要在9分钟内从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到0米/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是此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5.
林臻 《国防》2014,(2):79-82
2014年1月25日,正在月球表面雨海西北部虹湾工作的中国月面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控制机构出现异常,互联网上由某科普网站主办、一直以第一人称进行实时报道的微博账号"@月球车玉兔"也说:"啊……我坏掉了……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了……"事件牵动了地球上关心航天事业的每一个人的心。作为中国第一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和玉兔号已经刷新了历史。回顾人类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历程可以看出,没有哪个国家的探月活动是一帆风顺的,但人类依然遥望月球,向地球唯一的卫星发起一次次冲击。  相似文献   

6.
<正>"嫦娥二号"任务是我国实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测,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术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担负着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任务实施过程有五大关键点。关键点一:发射──"嫦娥"再次飞天将"嫦娥一号"卫星送上太空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而本次发射将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高级工程师李聃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火星表面获取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标志着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分享"与"合作"是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的主题,也是中国航天发展所秉承的态度。我国的探月系列工程一直是国际宇航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嫦娥四号作为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按照计划将于2018年实施发射。此次嫦娥四号将搭载国际合作科学载荷。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中国专场全体会议上,中国国家航  相似文献   

9.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制造的第二个月面巡视探测器).这是月球上的第7辆车.到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落月已满3年.那个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的"小兔子",也已工作了3年.它累计行程近1公里,再次刷新"在线时长",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的钟声刚刚敲过,中国航天便有引人瞩目的动作,为新年定下令人振奋的基调。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月球轨道的"鹊桥"中继星顺利发回月球表面照片。1月11日下午16点47分,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完成两器互拍,达成工程既定目标,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此,人类探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图片历程     
<正>2018年5月21日0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颗运行在拉格朗日L2点的人造卫星,"鹊桥"号作为通信中继星,能够实时的与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保持正常的通信,这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探测到的数据都能通过"鹊桥"号第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联合组织召开嫦娥四号任务科学成果交流会。旨在促进嫦娥四号成果交流、互相借鉴,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自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来,在月球背面复杂空间环境与地质条件下正常工作已超过300天,"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不断刷新纪录,累计已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Y7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  相似文献   

14.
<正>9月30日,我国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组长、探月工程总指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兼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表示,"嫦娥二号"五大系统任务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任务全系统性能状态良好,将根据气象情况择机发射。陈求发说,航天事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嫦娥二号"奔向月球的征途中充满风险与挑战。国外月球探测已进行一百余次,成功率约为50%,可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征途是非常艰难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前夕,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严俊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嫦娥二号"科学目标、探月对天文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以及国家天文台所做的工作。他说,"嫦娥二号"是承前启后的,我的工作也一样。问:"嫦娥二号"的科学目标是如何设定的?答:人类探月大致分"探、登、驻"三个阶段。"探"就是对月球进行探测,"登"就是载人登月,"驻"就是在月球建立长期的基地。我们目前进行的是探月的第一阶段工程,分为绕月探测、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返回。"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的桥梁,原来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经过适应性改造研制而成,是为"嫦娥三号"提供先行性试验。"嫦娥二号"的科学任务是根据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16.
<正>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图像经"鹊桥"中继星传回,两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圆满成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为新时代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提振了航天战线再接再厉、追求卓越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完成了人类太空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壮举,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在实施"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任务中表现完美。这一贡献一经抚顺市地方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后,华丰公司这家有着90年发展史的军工企业再一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热议。  相似文献   

18.
正日益强大的航天事业创新能力,月球背面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直面风险也要一往无前的勇气,让中国再一次收获世界的点赞。祝贺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也是一项令人钦佩的成就。——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在twitter上发布嫦娥四号将考察月球背面的地质状况,国际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中方这一考察,探究能否在月球背面的土壤中找到水冰或液态水。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启程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8月2日7时0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太空中飞行约230个小时,距离地球约300万公里,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探月梦终于实现。为满足月球探测任务的需要,"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称为有效载荷的各类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的绕月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