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信息平台     
航天热管挺进钢铁冶炼行业国家在化工行业重点推广的高效节能产品——航天风华热管换热器,日前挺进钢铁冶炼行业,项目总金额240多万元的山东肥城石横特种钢厂余热回收和烟气除尘装置研制成功,标志着航天风华热管将在新的领域大显身手。哈尔滨航天风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热管分公司,为山东肥城石横特种钢厂的炼钢电炉上研制生产的热管余热回收及环保除尘装置,装备在该厂炼钢电炉的1000余度的高温排放烟道上,既可以实现每小时回收35吨蒸汽热量的节能效果,又可以实现烟气除尘,使烟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条例规定的排放标准,实现大气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火灾燃烧烟气流动规律,对于掌握初期形式为燃烧的单炕道的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爆炸后有持续燃烧的火灾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立的火灾燃烧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火灾燃烧实验,利用示踪棒对火灾烟气流动的分区进行了测量,对烟气流动分区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死区"和烟气区内流动和分层现象的研究表明,利用示踪棒测量火灾烟气层高度并定性的揭示流动性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下建筑安全出口少、密闭性好、通风条件差等建筑结构和形式的特殊性,结合地下建筑发生火灾阴燃时间长、燃烧速度慢,烟气、毒气量大、高热烟气蔓延迅速等特点,通过对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计、施工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分析研究防排烟系统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试研究、优化地下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和措施,切实发挥地下建筑防排烟设施的防灭火功效。  相似文献   

4.
消防烟气室中人员位置监测在整个消防演练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本文介绍了俄罗斯消防烟气室中确定人员位置所采用的监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模拟分析方法对大断面公路隧道火灾烟气分布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着重分析了通风风速以及烟道板设置对火灾烟气分布的影响,从而为隧道火灾的报警、人员逃生以及灭火救援和通风方案等消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影响高层建筑内热烟气流动的五种因素,即烟囱效应、外部风压作用、高温烟气浮力作用、气体受热膨胀作用、通风和空调系统作用。这有助于对高层建筑内热烟气流动规律的研究,并进一步对高层建筑内热烟气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2004,(1):32-32
电子束氨法烟气氯脱硫脱硝技术 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简称EA-FGD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新技术,它采用烟气降温增湿,电子束辐照、加氨和副产物收集的工艺流程,实现对烟气的净化,该技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环保工程研究中心1995年开始启动研究开发工作,期间相继获得国家科技中小型企业技术创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控制SO2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和酸雨扩散,叙述了燃煤锅炉烟气SO2的控制途径、技术。针对烟气脱硫,分析了国内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如干法、半干法、湿法的现状及相应脱硫设施的利弊,根据“燃煤锅炉排放SO2最佳治理技术筛选评价系统”对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双层岛式站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物理模型,采用FDS模拟软件对地铁站台进行了火灾模拟。重点研究了岛式站台在现阶段机械通风条件下,火灾发生在站台一端的几种通风模式,掌握在机械排烟情况下烟气的扩散形式,并对多种烟气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相对最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压通风防烟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如何运用正压通风技术来排除建筑火灾中的烟气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对于正压通风排烟技术在建筑火灾方面的应用研究做一介绍和分析。 一、正压通风排烟技术的可行性 在建筑火灾中,利用正压通风进行排烟的原理很简单,即用鼓风机把大量空气以一定流速送入着火房间,使着火房间内形成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90^#汽油在地毯上燃烧的烟尘进行了GC/MS分析。实验中以地毯燃烧产生的烟尘为空白,通过谱图叠加对比来排除地毯对汽油组分的干扰,并对排除干扰后90^#汽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其燃烧烟尘中存在的特征组分。为火灾现场中易燃液体的分析鉴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为GC/MS的分析技术开辟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烟气控制措施有效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现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准安全区"为目标,对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烟气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FDS和Building-Exodus模拟方法,在两种烟气控制措施下分别计算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内的危险临界值TASET和人员安全疏散需要时间TRSET。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烟气控制措施是"准安全区"实现的充分条件,在同等条件下,自然排烟的有效性优于机械排烟。计算结果表明,自然排烟面积与排烟效果成正比。研究证明,若将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相结合,可以有效应对火灾时多种不利情况,增强排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可将船用锅炉通风系统中配备一台燃气涡轮,在高负荷时进入烟囱前的锅炉排烟(即从经济器管束排出的烟气)流经该涡轮时所作的功可带动通风系统的压气机,但在低负荷时压气机需由燃气涡轮和辅助汽轮机联合驱动.经对该通风系统的压气机、燃气涡轮和汽轮机进行有关热力计算,结果表明:在锅炉通风系统中采用燃气涡轮来利用进入烟囱前的锅炉排烟余热,可以显著降低锅炉烟囱排烟的温度和节省蒸汽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14.
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93#汽油燃烧烟尘及残留物特征组分的五种萃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确保制样过程中汽油组分提取量尽可能一致性的条件下,以提取出的有机特征组分的种类和相对峰面积为标准,利用总离子流色谱图和质量色谱图定性分析了五种萃取剂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基本概念为基础,从应用技术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大型家具商场的排烟方式的选择、防烟分区的划分和排烟系统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完善大型家具商场防排烟系统设计所需的必要条件,以期对大型家具商场防排烟设计、审核及施工管理等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性能化设计评估中,需要通过火灾烟气模拟的方法来预测人员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而设计火灾场景时排烟系统的情况设置对预测结果有很大影响。以某商业防火分区中庭排烟系统是否失效来研究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说明排烟系统正常工作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自然排烟作为一种投资低廉、技术依赖性弱的防排烟方式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采用,但在自然排烟的设计和施工中出现了许多不能真正实现防排烟功能的问题。从自然排烟口位置的设置、开启方式及自然排烟口面积的设计三个方面对自然排烟设计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为自然排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公路隧道的建设迅速发展,然而公路隧道由于空间相对封闭,发生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排除成为了难点。结合公路隧道通风排烟方式,探讨临界风速在隧道火灾排烟时的应用,并分析了公路隧道纵向空气流对火灾烟气流动的影响,指出不同流速的空气流对火灾烟气的影响效果不同,同时阐述了隧道内移动风机的气流环流现象。最后提出了基于不同火灾位置的排烟方案,为消防部队隧道火灾的排烟战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Chemical warfare agents (CWA) are stockpiled in large quantities across the globe. Agents stored in inaccessible facilities need to be destroyed rapidly without dispersing the compounds to surrounding areas. Metal-based energetic formulations are used in such prompt defeat applications to rapidly decompose the CWA by generating a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An alternate, and possibly a more effective decomposition pathway could be provided by chemicidal action of aerosolized condensed combustion products, which typically consist of metal oxides. Toxic fumes that escape the high tem-perature blast zone can be neutralized by smoke generated during combustion, depending on the par-ticle siz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oncentration of this smoke. This review considers relevant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ies quantifying decomposition of CWA comprising 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 and their surrogates on the surface of various metal oxides. Dimethyl methylphosphonate (DMMP), a sarine surrogate, was used most commonly for such experiments. Many reported efforts focused on the mechanisms of adsorption of DMMP to various metal oxides and initial reaction steps cleaving various bonds from the chemisorbed molecules. For selected oxides, these ex-periments were supported by quantum-mechanical calculations. In other studies, the capacity of oxide surfaces to adsorb and decompose DMMP was quantified. In most cases, porous catalysts were used although limited experimental data are available for aerosolized nonporous oxide particles. The reported experimental data applicable to scenarios involving prompt decomposition of CWA are summarized. It is noted that information is lacking describing respective heterogeneous reaction kinetics. Preliminary estimates of aerosolized smok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required to destroy CWA are made considering gas phase diffusion rates and reported values of the oxide capacity to decompose CWA or their surrogates.  相似文献   

20.
排烟口是火灾发生时烟气排出的出口,排烟口高度和位置对排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运用FDS数值模拟方法,以实验台为依据建立数值模型,针对排烟口高度和排烟口位置的改变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排烟口高度的升高,各种排烟风速下的排烟效果都得到了改善。在排烟口风速较高的情况下,排烟口的高度变化对烟气溢出厚度的影响更大,采用大风速的控烟效果要优于小风速。侧排方式的排烟效果低于顶排方式,远壁排烟方式要优于近壁排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