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效益不高,试验部队维修保障力量不足等问题,对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进行了研究,依据军民维修保障力量担负任务的主次程度,构建了以地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军方力量为辅,以军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地方力量为辅和军地维修保障力量联合编组的"民主军辅、军主民辅、军地联合"的3种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部队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维修技术要求高、维修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全面分析其对装备维修军民融合保障体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装备维修军民融合保障体系建设的思想和原则;并设计了装备维修军民融合保障体系构成;最后提出了在装备维修军民融合保障体系建设中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中缺少对合同商效益评价,无法为合同商选择、合同续签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的情况,提出基于项目后评价理论的合同商维修保障效益评价理念。在分析了军民融合维修保障项目后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以效益评价为例对复杂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效益评价进行分析。建立了合同商保障的费用分析模型和装备可用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演示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航天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仿真流程,构建了航天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典型航天装备的维修保障任务实例,利用Vensim软件实现基于系统力学的航天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决策部门建立和完善航天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运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任务区分问题,通过构建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证据合成理论对维修保障能力指标进行评估,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MATLAB运算得到军民双方维修能力评估值,结果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解决非线性问题的能力,能够作为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任务区分问题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引入地方力量参与军队装备维修保障工作,解决军内保障力量不足的需求,在厘清对基地级维修军民联保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模式、法规制度等方面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进而提出了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保障模式、构建力量体系、完善配件储供体系等推进基地级维修军民联保建设的初步考虑。指出推进基地级维修军民联保建设,作为深化军队装备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描述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基本内涵、特征及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军装备保障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引出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的基本构想,主要包括建立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培养机制与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出发,运用专家调查法收集整理军民融合装备维修风险辨识数据后,梳理出14个典型的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风险类型,再进一步分析风险产生的6个方面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保障活动的高效性,推动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立保障法规体系,抓好维修保障试点工作,确保维修保障高效运转,推动维修保障工作深入发展及抓好维修队伍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等方面,就如何科学构建军民融合式军用车辆维修保障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摘要:本文从建立保障法规体系,抓好维修保障试点工作,确保维修保障高效运转,推动维修保障工作深入发展及抓好维修队伍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等方面,就如何科学构建军民融合式军用车辆维修保障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军需装备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对充分利用民用资源提高军需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军需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军需装备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树立军民融合观念,完善军民融合制度,制定军民融合政策,扩宽军民融合途径;要利用民用资源构建研发体系,利用社会技术保障资源构建维修保障体系,积极调动社会潜力资源构建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适应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建立三军联合、军民融合的保障模式,必须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力量建设。从研究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提出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促进军民通用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在介绍国外的经验做法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国内军民信息化通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从科研机构、研发模式、技术竞争力和人才建设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军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技术互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有效策略,构建起产、学、研相结合的通用信息技术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效果的装备配套维修保障模式是现有维修保障模式的有益创新,更是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但目前,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基于效果的装备配套维修保障,提高保障的深度与广度却鲜有研究。本文从现有装备配套维修保障模式的祭垒剖析入手,随后提出基于效果视角下民营企业参与装备配套维修保障的实际内涵与特点,并分析了基于效果的维修保障对各主体的实际利益,最后提出意见建议,以期为我军装备保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研究与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4.
范德军 《国防》2016,(12):55-59
军民融合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也是实现富国强兵相统一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军队后勤深度军民融合,是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内在要求,也有许多先天优势.要着眼提高保障我军打胜仗能力,搞好规划计划、统一技术标准、坚持依法施治,以抓建平战一体的保障力量、精确直达的物储体系、军地共享的信息数据、军民通用的人才队伍为重点,牵引后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装备是军队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军民通用装备动员建设足军队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新阶段,省军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发挥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的优势,加强预备役部队军民通用装备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时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在国家意志的充分体现、范围领域的大幅拓展、体制机制的强势推进、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和军地资源的高度共享。在对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其时代特征和科学定位;着眼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矛盾问题,从完善领导管理体制、规范管理运行机制、融合统一标准体系、创新装备保障模式和推进保障力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第十八届四中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的"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战略部署,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部署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之意,是用制度规范和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必然抉择。确立军民融合发展法治思维确立军民融合法治方式,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必须牢固确立军民融合发展法治思维。树立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装备保障中的军民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民融合的装备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法规制度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信息环境建设在内的保障环境建设与包括产品保障的融合、物流保障的融合和维修保障的融合在内的保障内容建设两个方面。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应注意明确界定责、权、利和保障标准,实施有效的合同激励。  相似文献   

19.
董建亚  杨彦修  吴周 《国防》2006,(12):36-36
军民通用物资征用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和战争动员史表明,搞好军民通用物资动员征用,对保障打赢战争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进展快速、消耗巨大,军民通用物资征用保障要求时效性高,工作复杂而繁重。因此,平时要着眼提高战时军民通用物资动员征用速度和效益,注重依靠先进科技建立一套完备的通用物资动员征用信息系统。应结合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和国家经济普查,全面而认真地统计军民通用物资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并把各种数据分门别类输入信息系统。当军民通用物资因增加、流动、消耗或灭失等发生情况变化时,还应及时对…  相似文献   

20.
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实现军队后勤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也是现代战争对后勤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推进军队后勤保障方式改革,应依据建立军民融合、寓军于民保障体系的目标,按照效益优先、军民两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主线,创新保障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平战保障能力建设,突出运储保障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