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装甲指控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已不适应装备和战争形态发展变化这一问题,分析了现有保障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全寿命期分时段分模式的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模式构想;将装备全寿命期分为可行性论证、研制方案设计、研制、生产、交付军方和服役6个阶段,前5个阶段作为打基础阶段,服役阶段又进一步分为民主军辅和军主民辅两个维修保障阶段,前者作为过渡阶段,后者作为成熟模式运行阶段,并分别阐述了军方与承研承制单位在各阶段应完成的规定任务。这种模式探索必将为装甲指控装备建立新的维修保障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传来喜讯:由该院一个研究所主导的军地联合科研团队历经3年攻关,攻克一项世界级难题,相关成果在线刊发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这一新技术凝结了军方与6家地方高校40余名科研人员的心血。从122家民企进入战机修理行列,到150项协议取得实质性进展,空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步伐持续加快;从火箭军某基地签约22家军民融合合作厂家,到13名民企科技专家进入火箭军"智库",火箭  相似文献   

3.
适应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建立三军联合、军民融合的保障模式,必须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力量建设。从研究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提出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力量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着眼当前和未来装备保障需求发展趋势,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制约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瓶颈,必须加快我军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进程。从研究军队装备保障力量构成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了结构优化的原则和建议。研究表明,以军民融合思想为指导、优化装备保障力量结构,必须优化军队与地方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现役与预备役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军队内部装备保障力量结构、优化"民参军"企业装备保障力量结构。  相似文献   

5.
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在国家意志的充分体现、范围领域的大幅拓展、体制机制的强势推进、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和军地资源的高度共享。在对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其时代特征和科学定位;着眼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矛盾问题,从完善领导管理体制、规范管理运行机制、融合统一标准体系、创新装备保障模式和推进保障力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地方装备科技资源优势,弥补现役部队装备保障力量不足,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安徽省军地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周密筹划,军地合力、务实推进,按照与基干民兵"统筹编、重点建、归口管、共同保"的原则,坚持"四个着眼、四个规范",探索了民兵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分队"编、训、管、保"的方法路子,有效提升了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引入地方力量参与军队装备维修保障工作,解决军内保障力量不足的需求,在厘清对基地级维修军民联保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模式、法规制度等方面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进而提出了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保障模式、构建力量体系、完善配件储供体系等推进基地级维修军民联保建设的初步考虑。指出推进基地级维修军民联保建设,作为深化军队装备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向东  蔡清 《国防》2013,(4):52-52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装备陆续配装部队。加强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力量动员建设,对于确保部队打赢具有重要意义。加大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动员力量军民融合建设力度。要打破承研、承制、承修单位三方"背靠背"工作模式,健全支前保障动员任务单位跟研跟产信息共享和联合培训制度,使其在装备研制阶段即筹划军民一体化保障内容,确保其平时掌握通用高技术  相似文献   

9.
张兆鹏 《国防》2012,(12):52-53
新时期新阶段,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为军队建设发展明确了总纲和必由之路.军事交通运输的基本特点是依托地方运输资源完成保障任务,历来具有为作战保障和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双重属性,是实践军民融合最直接、最广泛的领域.在军事交通运输系统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应当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加快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不断开创军事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着眼完善融合机制,以理顺军地运力使用协调关系为抓手,促进军地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的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10.
按照装备保障建设的客观要求,从加强企业引导、军地信息融合、推行合同保障、实现技术融合等方面对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对整合和利用军地装备保障资源,加强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航天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仿真流程,构建了航天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典型航天装备的维修保障任务实例,利用Vensim软件实现基于系统力学的航天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决策部门建立和完善航天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运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健全领导机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规划 军地装备力量不存在隶属关系,必须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按照“任务牵引、战训一致”的原则和“精干、高效、权威”的要求,建立以部队为主、地方为辅的联保联训领导协调机构,区分职责,明确标准,具体负责和指导装备军民一体化联保联训工作的开展.现役部队要指定分管领导、承办机关、具体承训单位,搞好有关保障.地方负责领导要根据联保联训计划,积极主动抓好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和效果协调,确保联保联训活动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光电装备特点及军民融合背景下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实际需求,站在军方立场提出开展延伸保修以满足质量保证期后装备维修保障需求。从差别性、选择性、评价性角度指出延伸保修与保证期内技术服务工作的区别,分析了延伸保修在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中的应用意义,目前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装备实际任务需求、经济性评价、维修决策理论等方面,形成了适用于新型光电装备的延伸保修决策分析流程,并从保修形式选择与评价、费用估算、与其他任务组合优化等不同内容出发,对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关键是解决军地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配的总体思路,深入研究了系统级军地任务分配流程和判断准则,业务级军地任务分配的基本原则、所需信息和一般步骤,军地任务分配综合分析项目和作用,为型号装备开展军地任务分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立有效合理的武器装备军地一体化维修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军方和地方的维修保障资源,加强维修保障网络的信息沟通,协同完成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任务,可以提高武器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并尽可能地降低对维修保障资源的要求,减少全寿命周期费用。提出了一种武器装备军地一体化维修保障体系,并分析了典型任务及分工,简要论述了战时与重大任务的维修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魏化勇  张建忠 《国防》2014,(3):66-67
为深入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地方装备科技资源优势,弥补现役部队装备保障力量不足,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安徽省军地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周密筹划,军地合力、务实推进,按照与基干民兵“统筹编、重点建、归口管、共同保”的原则,坚持“四个着眼、四个规范”,探索了民兵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分队“编、训、管、保”的方法路子,有效提升了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装备建设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核心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改革最为艰难的领域。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首先要深入实施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军方主导能动力作用,大力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打破行业垄断,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提升装备采购效益。军民融合,是习主席治国治军的重大方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富国强军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落一子而全盘活"的改革重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两会上,习主席强调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军队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不完善、专业应急力量偏小、军地协调和军内协同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问题,对应急救援任务的多样性、艰巨性和救援行动的紧急性、专业性等主要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配备装备的种类、规模、功能、特性要符合任务需求和具备伴随保障能力。当前军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面临严峻挑战,军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拓宽装备配备渠道,转变保障模式,优化人员结构,完善管理措施,走开军民深度融合保障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作战样式和车辆技术的发展,通用车辆维修保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突出表现为保障体系和维修模式滞后,军选民用车辆维修保障方式与军民融合要求不相适应。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了开展通用车辆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必要性,指出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是解决维修资源配置失衡,改进维修制度,提高维修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最后,从军选民用车辆完全推行社会化保障,军队专用车辆采用视情维修模式,探索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新体制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4个方面探讨了加强通用车辆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预备役部队肩负着战时作战、平时应急的双重使命任务,在提高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坚持以遂行任务为牵引,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力量体系、保障体系建设。一、着眼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这个核心,军地联合搭平台。一是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机构。要在驻地政府的牵头下,成立以地方政府为主,警备区(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主要领导参加的应急行动联合指挥部。在军地联合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预备役部队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