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王向东  蔡清 《国防》2013,(4):52-52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装备陆续配装部队。加强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力量动员建设,对于确保部队打赢具有重要意义。加大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动员力量军民融合建设力度。要打破承研、承制、承修单位三方"背靠背"工作模式,健全支前保障动员任务单位跟研跟产信息共享和联合培训制度,使其在装备研制阶段即筹划军民一体化保障内容,确保其平时掌握通用高技术  相似文献   

2.
周茂武 《国防》2006,(1):48-49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仅对装备物资需求巨大,而且技术含量空前提高,装备征用在战争动员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探索适应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需要,搞好军民通用装备征用的方法途径,对于保障预备役部队遂行作战任务,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必须坚持按军事需求征用以军事需求为基础,确定装备征用的数量和力度,是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军事效益的前提。按需征用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能缩短征用时间,提高征用效率。当前,按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需求搞好通用装备的征用工作,应注重两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王跃金 《国防》2008,(8):39-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新形势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在军民融合中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4.
俞国安 《国防》2002,(12):39-39
装备动员是把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和科学技术成果,通过征用或无偿调拨,迅速装备部队,快速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政府行为。装备动员是新形势下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健全装备动员领导体制 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装备动员领导体制,是做好平时装备动员准备,确保战时动员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董智奎 《国防》2013,(11):44-44
随着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常态化,部队现有建制装备保障能力与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充分借助地方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大力加强军民通用装备动员建设,实现军民通用装备动员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我军未来作战和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提供持续有力的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6.
杜亮 《国防》2011,(12):19-20
军民通用装备是指国家武装力量编制外既适合军用又适合民用的各种装备、设备、器材等,是战时补充和支援部队作战的重要物质来源。当前,适应国防动员需求,搞好军民通用装备兼容,应重点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并逐步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7.
装备保障工作作为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提高预备役部队的作战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快速动员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能力.需加强以下方面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将呈现以下特点:科技动员成为重要内容,精确动员是主要目标,网络化动员将成为主导方式,快速动员是装备动员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装备动员建设的主要依托。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建设应完善应急与应战相结合的装备动员体制,充实各动员职能机构,强化对动员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好应急动员准备,使装备力量建设随时随地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科技动员体系,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提高装备动员的军民兼容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预备役部队通用装备征用面临许多新特点,一方面,物资更为丰富、品种更为齐全;另一方面,长期的和平环境、人们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对装备动员征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对此,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好通用装备动员征用工作。一、着眼战时需求,把"立足点"放在掌握战争动员潜力上。准确掌握战争动员潜力,满足战时所需,是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把动员集结的部队"保障"起来的重要前提。一是科学把握需求。根据预备役部队担负的任务,着眼编制和实际需要,按各类所需装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黄正勇  韩永发  周斌 《国防》2010,(2):68-69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抓好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配套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省预备役部队现有训练装备完好率、配套率均达到95%以上,较好地保障了部队战备训练和各种应急任务的完成,也探索总结出了融合军地资源加强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配套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初冬,广西某预备役师会同驻地国动委共同组织的一场战时装备器材征召演练悄然拉开序幕。演练场上,军地领导运用军民通用装备征集模块系统,快速输入动员指令,轻点鼠标,一份应征装备器材与保障物资动员的行动方案便自动生成,仅用15分钟便征集了一批道路抢修器材、物资运输车辆及生活保障物资。近年来,该师积极搭乘地方城市数字化建设快车,积极探索信息化装备征集民为军用路子,有效提升了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装备征集和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兰田 《国防》2005,(6):42-43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军民一体化保障已经成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基本模式,军民结合的保障力量已经成为完成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综合动员国内外输送力量、通信力量和重要防务合同商的技术保障力量参加装备保障行动,使军民一体化保障效能得到了显著发挥。我军未来进行联合作战,装备器材战损消耗量大,要保持参战武器装备特别是高技术装备的“再生”能力和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仅靠现役保障力量不能满足装备保障需求,必须广泛动员民用资源特别是军民通用装备器材和保障人才,实施军民一体化保障。为达此目…  相似文献   

13.
张奕  程春喜 《国防科技》2013,34(1):51-54
从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装备动员非常重视,文章研究信息化战场外军武器装备动员发展的显著特点。对于构建军队装备动员建设和发展体系,适应军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探索符合国防建设需求的装备动员途径,提高军队战时装备动员和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军事变革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制与发展,对装备保障和作战保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在常备军不断精简、"军民一体化"思想逐步深入之时,对国防动员的需求,特别是对信息作战动员的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在提出信息作战动员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信息作战动员的发展现状,对如何有效实施信息作战动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陆军装备保障动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要素多、协调难度大,需要立足当前国情军情,着眼陆军使命任务,根据陆军作战任务非线性、多元化的特征,以陆军战略任务为基本依据,针对陆军作战方向、作战对象、强度规模等,将当前任务与长期战略有机结合,突出基地级与部队级两级联动。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特点,以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建设为契机,优化动员体系,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理论创新,深化需求分析,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动员体系,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促进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动员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动员信息化建设足提高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的关键环节.就技术角度而言,当前推进预备役部队动员信息化建设,应从整合利用军地信息资源、开发系统软件入手,重点解决动员资源信息化管理、动员指挥辅助决策、征召信息快速传递、兵员报到电子身份识别等制约快速动员的关键性问题,实现动员资源管理数据化、可视化、精确化与动员指挥网络化,依靠信息科技使预备役部队动员需求与军分区系统动员保障有机对接.  相似文献   

17.
装备是部队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新形势下,应着眼做好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深入研究预备役部队战时装备动员的特点以及平时准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促进其快速动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杨新  杨通长 《国防》2015,(2):25-26
部队组织演训活动,在立足部队自身通信装备难以保障演训活动通信需要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组织动员地方通信资源进行保障。为大力推进部队演训活动通信动员保障建设,必须健全通信动员相关法规、完善军民通信标准规范、加强军民一体化通信保障演练、加大通信动员监管力度,全面提升部队演训活动通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装备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加强装备动员工作,是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装备保障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弥补部队装备保障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战区装备建设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清形势任务,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装备动员工作,切实履行好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尹武平 《国防》2008,(2):22-23
胡锦涛主席十分重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调要加强军政军民联合训练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国防动员系统贯彻落实胡主席的指示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和担负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