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从后方油库油料保障决策模拟概念入手,分析归纳了后方油库油料保障决策的基本范围,在分析后方油库油料保障决策信息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形成了模拟模型的总体框架,包括情况综合分析模型组、方案辅助生成模型组和方案评估与选择模型组。后方油库油料保障决策模拟数据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可分为多个类别,其主要来源有试验、训练或演习、战史或战例、兵要地志等多种。  相似文献   

2.
机动式铁路轻油罐车装卸油装备用于油库应急收发油作业,对于提高我军油料保障综合能力,完善油料装备体系,增强后方基地油库的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拟定的战技术指标,对装备组件进行了选型分析,指出了有关组件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研制方案。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研制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基于分层抽样和集对分析的军事抽样调查模型,运用分层抽样方法确定了样本数量,运用集对分析方法确定了具体的样本个体,避免了抽样随意性,确保了抽样调查精度。模型运用于后方油库抽样调查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配备有C~3I 系统的地炮营综合系统在对抗条件下的生存概率。计算了常态下在常规战中地炮营综合系统的生存概率,并给出了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面舰船机动对其辐射噪声和反射强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水面舰船与声自导鱼雷规避机动对抗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Monte-Carlo法,计算水面舰船不同规避机动方法的生存概率,并分析了水面舰船转向、加速对其生存概率的影响,最后,得出水面舰船对声自导鱼雷防御的最优规避机动方法.提出的规避机动方法对水面舰船水下防御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虑雷达在某一探测时间的扫描次数以及飞机被发现后将遭受的打击次数,提出了基于探测时间的飞机作战生存力模型.根据该模型,可计算出飞机在雷达探测范围内某一探测时间的飞机生存概率,并可绘制出飞机生存概率随探测时间变化的曲线,最后以算例分析了飞机生存概率随探测时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简单介绍了高空滑翔UUV的概念及其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选用ADC模型对高空滑翔UUV的作战效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其可用度、可信度和能力矩阵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高空滑翔UUV的能力矩阵进行了分解并对成功发射概率、滑翔生存概率、低空突防生存概率、成功入水概率及水中击中目标概率等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反舰导弹对岛礁区目标的搜捕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打击岛礁区目标时反舰导弹搜捕概率计算问题,通过分析末制导雷达实际搜索过程和捕获条件,构建了目标选择规则,建立了岛礁影响下的反舰导弹搜捕概率计算模型,给出了综合距离、方位、分辨率和目标选择的搜捕判据,并依据概率分布函数,研究了反舰导弹自控终点散布、水面舰艇机动模型及其对搜捕概率的影响。最后仿真分析了目指坐标位于岛礁四周不同位置、搜索扇面变化对搜捕概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水面舰艇靠近岛礁、或位于岛礁后方长条形区域内时,搜捕概率越低;位于岛礁前方即使距离较近时搜捕概率也较高;距岛礁较近时,较小的搜索扇面更优。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军后方仓库弹药装卸运输环节对人员叉车操作的安全性需求,设计出了叉车操作测试场地路线,归纳总结了人员操作叉车进行弹药装卸运输环节中的安全失效形式及失效原因,构建了HRA评估数学模型.选取我军某后方仓库搬运机械建制班人员为对象,进行了实地测试,得到了弹药装卸运输环节的人为失误概率.测试结果表明,基于CREAM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后方仓库弹药装卸运输环节人为失误概率的量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油库伪装效果模糊综合评估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影响油库伪装效果评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侦察类型、油库伪装目标、检测技术、检测设备、人为因素等,既有定性因素,又有定量因素,但这些因素大多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因此,为了反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油库伪装评估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油库伪装效果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局部和整体两方面对油库伪装效果进行了评判。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一个伪装效果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给出算例加以验证。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考虑到油库伪装系统固有的模糊性,为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油库伪装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军队数字化油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数字化油库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系、建设内容、建设阶段及数字化油库建设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论述三层结构体系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详细阐述了数字化油库建设的5个方面。提出的思想对军队油库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控制网络是数字化油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油库控制网络缺乏统一的、成体系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标准问题,提出将数字化油库的设计观念转为"先控制网络、后现场设备",进行了油库控制网络的总体设计;提出了油库控制网络的基本结构,将其分成主干控制网和区域控制网两部分,并分析了网络选型、防爆和带宽的有关问题;根据油库地域特点,建议主干控制网采用环型工业以太网拓扑结构,区域控制网采用环型或星型工业以太网。该解决方案已在数字化油库实验室中运行,传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中小型石油库(站)设计的效率是工程设计人员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小型石油库(站)工程设计CAD软件开发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目前在国内研究较少。分析归纳了中小型石油库(站)实际设计中的典型设计方法,提出了以外部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基于工程参数驱动图块的设计技术、基于单元图的设计技术、基于工程定型图的设计技术,并结合根据需要开发的修改编辑工具,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整套设计工具,帮助其实现快速设计。试用效果证明,该思路切实可行,并已在中小型石油库(站)CAD系统的开发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石油库重点设施设备的防雷保护特点,提出运用移动式综合避雷装置对油库不同区域进行雷电机动防护。分析了移动式综合避雷装置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并应用于实践。移动式综合避雷装置应用于某油库一些重点区域的综合防雷实践中,具有安全、可靠、实用、方便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战役野战油库油料输送力量优化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合理分配战役野战油库油料输送力量是战时油料保障必须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首先根据战役野战油库运油车分配模型得到一个运油车初始分配方案,然后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分配方案进行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不断调整,直至得到优化的分配方案,为制定战役野战油库油料输送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脸特征定位是人脸检测与识别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研究的热点;而油库安全是油库各项工作的首位,是油库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人脸检测进行个人身份识别是消除人为不安全因素,保证油库安全的有效措施。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图像的对人脸特征进行定位以及提取轮廓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人脸特征检测的效率。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油库安全监控中,提出了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来达到保障油库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油料洞库通风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料洞库通风系统是油料洞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洞库油气浓度、减小洞库湿度以及进行油罐清洗通风,从而提高油料洞库的安全性,减少金属设备的腐蚀.分析了油料洞库的基本结构型式,探讨了油料洞库通风系统工艺布置,分析了通风系统工艺设备组成、通风模式及设备选型,给出了油料洞库通风流量、通风管道规格及通风机全风压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狭长受限空间火灾临界可燃距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料洞库的安全一直是各级主管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狭长受限空间是地下建筑及地下油料洞库的关键结构,针对狭长受限空间发生火灾能否持续燃烧问题,在公称直径分别为50mm、100mm、150mm和250mm的模拟狭长受限空间上,以柴油作为燃烧工质,置于尺寸、形状各异的3种油盘中,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与分析,证实了狭长受限空间临界可燃距离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方法,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研究油料洞库消防新技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油库数字化建设需要,解决油库监控中区域分散、设备点多、监控面广导致的数据采集和统一管理较为困难、系统实时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WinCC的数字化油库监控系统。该设计应用OPC技术实现与控制器的数据交互,利用用户归档和变量归档,有效实现数据库的建立、查询和修改,克服了软件编程中与现场设备通信复杂和一般组态软件数据管理较差的缺陷,大大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使系统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美观,维护简单快捷,可广泛应用于油库监控。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直观地开展油库防雷安全设计,采用Matlab语言对避雷针保护范围进行了三维立体模拟和可视化研究。利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模块编译出单支避雷针、双支避雷针等避雷针保护范围可视化交互式程序界面,并将此程序实际应用于重庆601油库移动式避雷装置的综合防雷方案设计。结果表明:该可视化方法可以科学直观地显示出被保护物是否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为油库防雷设计、油库安全管理等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